书城经济趣味经济100问
11181000000006

第6章 跷跷板的两头——“需求”与“供给”

人天生就有需求,吃喝拉撒睡,衣食住行都是天生的需求,问题是如何来满足这些需求。

在几百万年前人类主要是靠个人的捕猎和采集来满足自身的需求,但是这样的效率非常低,人的满足度非常低。为了改进效率提高满足度,人类尝试用分工合作的方式来满足自己。所谓分工合作的方式,就是不在要求每个人什么都懂什么都干,只要求每个人懂一样干一样,其他部分交给别人做。这样每个人在自己干的这个事情上会变得很熟练,很有效率,于是整个人类的效率提高了。但是这样的模式当然也带来了问题,那就是人离开了他人就无法生存,人的需求要靠别人来供给,自己也要供给别人。捕鱼的人想吃肉就要多捕鱼,用多余的鱼来交换打猎人捕获的多余的肉,这样每个人都是供给者,同时每个人也都是需求者。

如果捕鱼的人多了,那么鱼比较多而猎物比较少,于是同样的鱼就只能换更少的肉;反之如果打猎的人多了,肉比较多而鱼比较少,那么同样多的肉就只能换到更少的鱼,这就是需求供给的价格关系。

体现在现代经济领域就是:在某一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产品数量多于消费者所要求的需求量,结果就会出现过剩,这些剩余的产品没人买;而在另一价格水平上,如消费者的需求量多于市场上生产者所能提供的商品量,结果就会出现商品的短缺。

那么什么是影响供需的主要因素呢?

首先,时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厂商对产量调整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很短的时间内,厂商若要根据商品的涨价及时地增加产量,或者根据商品的降价及时地缩减产量,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困难,相应的,供给弹性是比较小的。但是,在长期内,生产规模的扩大与缩小,甚至转产,都是可以实现的,供给量可以对价格变动作出较充分的反应,供给价格弹性也就比较大了。

除了时间,成本对供需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生产成本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就生产成本来说,如果产量增加只引起边际成本轻微的提高,则意味着供给的价格弹性可能是比较大的;相反,如果产量增加会引起边际成本较大的提高,则意味着供给的价格弹性可能是比较小的。还有产品的生产周期,在一定时期内,对于生产周期较短的产品,厂商可以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较及时地调整产量,供给价格弹性相应就比较大;相反,生产周期较长的产品的供给价格弹性就往往较小。

此外,商品用途的广泛性也对供求有影响。用途越广泛,它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相反,用途越是狭窄,它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这是因为,如果一种商品具有多种用途,当它的价格较高时,消费者只购买较少的数量用于最重要的用途上;当它的价格逐步下降时,消费者的购买量就会逐渐增加,将商品越来越多地用于其他的各种用途上。

还有,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也是影响供需不可不考虑的因素。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非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

总之,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无论是供大于求,还是供不应求,都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不平衡,甚至浪费。然而,在同一市场里,为了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够满意,商品甲的供给和需求将在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共同作用下,自动地被推向供需均衡。直到商品甲在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在一定时期、在某个价格上,数量刚好达到平衡时,就形成了均衡价格。

这里涉及一个重要的概念:均衡价格。我们经济学上所指的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故而也称为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出现的情况下,供给和需求刚好都能满足,市场不存在剩余和短缺,此时,价格也不会再变动。用弗里德曼的话说就是:“均衡状态是这样一种状态,它一经确立,就将被维持下去。”

这时市场上最稳定的价格形成了,供给者和需求者会以这个价格来提供或消费物品,结果,供给和需求最终共同决定了这个物品在市场上的价格。不过这种均衡状态会在需求和供给再次出现变动时被打破,然后均衡价格也将重新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