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与儿童早期发展
11180300000018

第18章 情绪情感对婴儿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人的情绪情感,有些是天生的,更多的是后天环境的影响。刚出生的婴儿熟睡时会微笑,那是自发的,就像哭一样,天生就有,而社会性的微笑则要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形成。

记得姑娘28天时,外甥女阳阳因为不满意而哭,阳阳“啊……”哭一声,姑娘伴随着姐姐的哭声也撇一下嘴,露出想哭的表情,阳阳连续哭了三声,姑娘则连续撇了三次嘴,这应该就是婴儿最早的移情吧!正所谓,悲伤着你的悲伤。

40多天时,姑娘对妈妈和奶瓶产生了特殊的情感,当两者出现时,她会很兴奋、很开心,会对妈妈微笑,社会性的微笑产生了,这是宝宝送给妈妈最好的礼物。

出生81天时,我去理发店理发离开几个小时,可能由于饥饿的原因,姑娘开始哭泣,姥姥拿着奶瓶喂她,她拒绝吃;姥姥抱着她哄她,小家伙依然哭个不停,且哭声越来越大,姥姥、爸爸使出浑身解数都不管用,无奈之下,电话急忙将我召回。我抱起,小家伙立刻停止了哭声。难道她已经认识妈妈了吗?

5个多月时,姑娘学会生气了,当她把喜欢的毛绒玩具扔到一边够不着时会大声地叫,很明显表现出“愤怒”——我怎么使劲够还够不着呢,这么讨厌!

——来自作者的育儿日志

情绪是维持和促进有机体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基本心理功能。它是人类有机体在种族进化中获得的。人类的情绪既反映生物需要,也反映社会性需要。人类情绪的这种自然性与社会性的交叠,构成了情绪在性质和功能上相交织的图景。这一点在婴儿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一、情绪情感是婴儿适应生存的重要工具

婴儿从出生就要在适应中求生存。婴儿日常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反应,如哭、笑、恐惧等,都是其重要的适应方式。在儿童早期,他的生存应当说是被动的,其生活完全靠成人照料;但他的情绪适应能力又使他处于主动地位,婴儿通过情绪信息向成人传递需要,从而获得成人的照顾与抚慰。

人类婴儿从种族进化中获得大约8~10种基本情绪,如愉快、兴趣、惊奇、厌恶、痛苦、愤怒、惧怕、悲伤等。婴儿出生半年以内,这些情绪陆续出现。每种具体情绪都有不同的内部体验和外部表现,而且各有不同的适应功能。例如,新生儿以哭声反映身体的疼痛、饥饿、寒冷,呼唤成人对他的注意和照顾;以微笑反映舒适、愉快,吸引母亲对他的疼爱;在母亲离开时用哭声表达对母亲离去的伤心,以挽留母亲或召唤其接近;当母亲回来时,立刻报之以微笑或全身活跃反应,反映其对母亲接近的喜悦。婴儿所表现出的这些基本情绪反应最能激起母亲对孩子的抚爱,给予孩子悉心的哺育和尽可能多的积极的情感应答,从而使婴儿身体得到健康成长,心理得到健全发展。

二、情绪情感是婴儿心理活动的激发者

情绪是激活婴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驱动力。婴儿心里活动的情绪色彩非常浓厚。情绪直接指导婴儿的行为,驱动、促使其去做某种行为或不去做某种行为。比如,婴儿在愉快情绪下,积极做事,乐于学习,愿意听话;情绪不佳时,不爱动、不爱学,也不爱听话。人们常说“儿童是情绪的俘虏”,可见情绪对婴儿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是多么强烈。

三、情绪情感影响婴儿的认知发展

情绪情感对儿童的认知活动起着推动或抑制的作用。不论感知、记忆,还是注意、思维、想象,都受婴儿情绪的很大影响,受其制约、调节。例如,女儿喜欢《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美羊羊,只要有美羊羊标志的东西很容易就能吸引她的注意。

孟绍兰(1984,1985,1987,1990)以婴儿为被试,研究了不同情绪状态对其智力操作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情绪状态对智力操作的影响明显不同,具有显著差别。一般说来,正性情绪,如兴趣、愉快,对认知活动起积极作用;而负性情绪则起干扰作用。孟绍兰的研究还发现,婴儿的痛苦和恐惧状态对认知操作具有极大的干扰作用,其中尤以恐惧的破坏作用为甚。

四、情绪情感是婴儿人际交往的有力手段

情绪和语言一样,是婴儿据以进行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情绪和语言的外显形式不同,言语交流以“听—说”的形式来表达,而情绪交流以表情的形式来传递。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它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婴儿与人的交往中,尤占有特殊的、重要的地位。

新生儿几乎完全借助于他的面部表情、动作、姿态及不同的声音表情等,向成人传递信息,使成人了解他的生理、心理状态和各种生理性的、社会性的需要,照顾、哺育他,或者给予情感上的抚慰。通过与成人情感性的应答,婴儿与成人进行着信息交流,相互了解,引起其与成人的交往,或者维持、调整交往。儿童在掌握语言之前,主要是以表情作为交际的工具。在婴儿初步掌握语言之后,表情始终仍然是婴儿重要的交流工具,它与语言一起实现婴儿与成人、婴儿与同伴间的社会性交往。

五、情绪情感促进婴儿意识产生、个性形成

情绪心理学家伊扎德(Izard,C。E。,1978)和孟绍兰(1989)等都提出,情绪作为一种主观体验,为意识提供最初的来源和成分。意识的产生、发展极其复杂组织的形成是情绪的功能。婴儿最初的情绪体验就是最初的意识,由其饥饿、寒冷、疼痛引起的痛苦,或温暖、饱足、母亲的抚慰引起的舒适、快乐等体验组成。

伊扎德提出了意识早期发展的3种水平:意识的感觉—感情阶段、意识的感情—知觉阶段、意识的感情—认知阶段,都与情绪情感发展密切相关。例如,婴儿第一种水平的意识是从生理需要而来的反馈的感受,典型的表现是伴随饥饿或疼痛的哭叫的感受。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情绪情感对婴儿自我意识的形成、发展有重要作用。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等方面,而这几方面的发展,都与婴儿关于“自我”的情绪体验及其性质紧密联系。婴儿对自身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如由自己活动、操作成功得到的成功感、自豪感,被他人喜爱、称赞等得到的愉快感,促使婴儿形成和加强对自身形象的积极的看法和肯定性评价;相反,对自己消极的情绪体验,则促使婴儿形成和加强对自己形象的消极看法和否定性评价。

婴儿情绪情感对其个性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婴儿期是个性形成的奠基时期。婴儿的情绪情感对其具有重要影响。首先,在生命的头二三年中,成人对婴儿采取的不同态度、方式,使婴儿逐渐形成了对不同人的情绪态度。比如,有的成人经常对孩子关心、抚爱,总是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使孩子与其共处时总是引起良好的情绪反应;而另一些成人对孩子过多地斥责或忽视、冷漠,使孩子的合理精神需要总得不到满足,孩子与其在一起总是引起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久而久之,婴儿便对这些不同的成人形成不同的情感态度。其次,婴儿由于经常、反复受到特定环境刺激的影响,反复体验同一情绪状态,这种状态便会逐渐稳固下来,形成稳定的情绪特征,而情绪特征正是个性性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多研究证明,父母、亲人的长期爱抚、关注有助于婴儿形成活泼、开朗、信任、自信的性格情绪特征,而长期缺乏父母、亲人关爱,则会使婴儿形成孤僻、胆怯、不信任人等性格情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