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与儿童早期发展
11180300000014

第14章 言语获得理论

“妈妈,抱抱!”1岁多的天天伸手走向妈妈,妈妈抱起,天天又指向门边,“走,走,走……”“天天想出去玩,是不是呀?”天天高兴地点点头。“带上我们的水、饼干。”天天嘴里也跟着咕哝“水水,饼饼……”

4岁的成成听妈妈讲故事,妈妈讲完后问道:“好了,故事讲完了,你觉得怎么样?”

“很好听,我还想听一遍!”

“那你最喜欢故事里哪个小动物?”

“小土拨鼠。”

“为什么?”

“它很好玩,把大象腿当成柱子了。”

“哦,这里面的小动物都很可爱,小土拨鼠很勤劳,洗衣服、晾衣服、收衣服。大象很善良,怕弄脏了小土拨鼠的衣服,就一直一动不动地站着。小兔子也很好,怕大象一个人孤单,给它讲故事。它们3个小动物都很好,他们成了好朋友。成成也要向他们学习。”

“嗯……”成成使劲点点头。

“楚楚,阿姨来了!”妈妈对着正做着手工的楚楚,5岁的楚楚立刻放下手里的手工,走到门口:“阿姨好!”“阿姨,你看我的手工马上就做好了。你等我一会儿。”……“阿姨,你看我的手工做得好吗?”“真好!楚楚真能干!”“我把它送给你吧。阿姨,我告诉你,我家里有好多的书,以后我这些书也都送给你的宝宝看,你就不用买了!这些书都很好看的!”

语言,在早期的儿童时代以非常快的速度发展着。1岁多的天天用单个的词去命名熟悉的物体并表达他的愿望。4岁的成成已经掌握了人类交流的一些微妙的常规,他能听懂故事,明白故事的含义,虽然只是简单的理解,能听懂妈妈的提问与讲解,并用简单的、自己理解的语言与意义回答妈妈的问题,并用到故事中的句子,证明了他是学习语言的积极探索者。5岁的楚楚掌握了较长的言辞和更复杂的语言结构,如祈使句、疑问句以及连结句子的连接词,能与成人就某一主题进行熟练的交流,楚楚表现出她是一个熟练的谈话者。

孩子们令人惊讶的语言发展成绩产生了一些最令人困惑的问题,他们在出生后短短的3~4年内如何获得了那么大的词汇量以及复杂的语法体系?语言是天生的,还是由一般的认知能力所控制的?如果生长在一个没有丰富词语的环境中,小孩子是否会创造出他们自己的语言?父母们应该怎样促进他们言语的发展?

语言获得是指婴儿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不知不觉地自然而然地掌握母语的基本结构,学会使用本民族的通用语言。语言是如何获得的?不同的心理学家分别对此作出相应的解释。

一、行为主义观

它强调后天学习的决定作用,认为言语获得是后天强化、模仿的结果。

众所周知的行为学家斯金纳(1957)提出:语言像任何其他的行为一样,都是通过操作条件作用获取的。当婴儿发音的时候,父母就用微笑、拥抱及反馈来强化那些最像词汇的声音。比如,孩子在12个月时,经常咿呀学语:“书、书”。当他咕哝时,父母可以拿起他的图画书并说:“书!”很快,孩子看到书时也会说“书”。

一些行为学家用模仿来解释儿童是如何学到那些复杂言辞的,比如整个短语和句子(Whitehurst&Vasta,1975)。模仿可以和强化联合起来加速语言的学习。当父母劝诱:“宝宝说‘我要苹果’。”在孩子正确地反应后给予他表扬。

强化和模仿对早期的语言学习做出了贡献。然而,对于孩子们创造出许多新奇的表达,这些表达不是从成人那里模仿而来,也没有得到成人的强化。比如,笔者女儿1岁多时将“蹲下”说成“蹴下”,她从方言“圪蹴”和普通话“蹲下”中各取一字组成新词。对于婴儿的创造语言这一现象,强化和模仿理论难以解释。

二、先天论

语言学家乔姆斯基(1957)对斯金纳的理论进行了批判,他强调先天因素在个体语言获得上的作用。

乔姆斯基主张,语言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人类天生就有一种语言获得装置(LAD),它是一种为了学会语言而以生物为基础的、先天的模块,这种语言仅仅需要通过环境中的语言输入被引发。由于有这种装置,婴儿虽然只从周围环境听到有限的句子,却能产生无限的句子。

这一理论的贡献在于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在语言获得中婴儿只是被动模仿的看法,注意了婴儿本身的特点,强调了语言获得与脑结构有关,但它只是一个假设,目前还没有得到有力的研究证据。它过分夸大LAD的作用,过分强调先天性,低估了环境和教育在言语获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忽略了语言的社会性。

三、相互作用观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的日内瓦学派认为,语言是儿童的一种符号表征功能。语言源于智力,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

皮亚杰的这一理论不同于强化、模仿说,也不同于先天论,它特别强调了主客体相互作用在婴儿言语获得中的重要作用,阐明了思维和语言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使我们对言语发生的内在机制有了进一步的深层认识,对于我们理解婴儿符合获得言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当然它也没有能完全解释清楚言语发生的复杂过程和其中的错综关系。

对于语言的获得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争论一直在持续,但人们普遍接受如下观点:首先,人类确实有一种获得语言的先天机制,它为语言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其次,语言发展必须以一般认知发展为基础,但它对语言发展的关系不是单向的、直接的,婴儿言语的发生和发展是与成人相互作用的结果。因为,在与成人的相互作用中,婴儿有着很多模仿和受到强化的机会。“狼孩”、“熊孩”的事实证明,没有正常的语言环境,儿童的语言学习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