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超级男孩的98个细节
11179100000089

第89章 从家庭生活中,让孩子学会尊重权威

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几乎体现了社会人伦道德的各个方面。如果在这种关系中形成裂痕和缺陷,孩子今后走向社会,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就会反映出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权威观念是不可动摇的。因为它决定着孩子今后如何看待学校、警察、法律和他将来与之共同生活的人们与社会。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孩子最先面临的一种重要社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几乎体现了社会人伦道德的各个方面。如果在这种关系中形成裂痕和缺陷,孩子今后走向社会,在各种人际关系中赣会反映出来。强调父母权威的重要,还因为父母在孩子幼年时代始终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孩子安全生存的保护人,又是人生启蒙的向导,负有教育子女的重大责任。

“五一”劳动节到了。老师给张越布置了很多的作业。这是7天的

长假,所以张越并不着急,可是张越的爸爸就不一样了,他看到儿子天天玩,心里很着急。“儿子啊,你的7天假期已经过去了3天,可是你的作业还没有写完呢,你什么时候开始啊?”爸爸带着质问的口气对张越说。“哎,不着急,不是还有4天嘛,放心吧,我会写完的。我累了,想睡觉!”儿子满不在乎地说。“什么,你还不着急啊,你的作业如果写不完怎么办,快点起来写,不能睡觉,不写完不让睡!”说着爸爸就把张越给拉了起来。

“呜呜……不啊,我要睡觉,不要写作业!”说着张越就哭了起来,听见哭声的妈妈急忙跑了过来。“哎呀,好了,不要吵了,张越不哭啊!作业不写就不写了嘛,为什么要把孩子给弄哭呢?明天不是不去学校吗,明天也可以写啊!孩子累了,就让他休息吧!”妈妈边责怪爸爸边哄孩子说。“哎呀,这孩子不给点惩罚不行,长大以后养成拖拉的习惯那该怎么办啊!”爸爸有点生气地说。“好了好了,明天再让孩子写就行了,你也去休息吧!”妈妈敷衍了爸爸几句,就把他赶出了张越的房间。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张越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做法上是失败的,因为他们丧失了作为父母应该具备的权威。父母的权威对于孩子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十分必要。正确的权威是只要对孩子身心有益的事,就坚持让他去做;对他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绝对不能让步,不要因为他哭闹就妥协。孩子需要引导、劝告和控制,需要父母指出他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以及应该怎样去做。父母应该明白,如果你不能经常坚持正确的,而总是向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让步,他当时可能很满意,但他不会尊重你们。他会感到父母不能保护他,也不会感到自己是安全的。相反,若你正确地使用权威,孩子相信父母的坚定性,就会感到放心,就有了精神依靠。

父母让孩子干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孩子明明做错了事,却硬是不承认;父母明明白白告诉他不许干什么,他偏偏要超越疆界,搞一些破坏性的恶作剧,或者公然辱骂、嘲弄父母。遇到这类问题,父母必须果断处理,这时父母就需要命令孩子,就像将军指挥军队一样。命令就是直接告诉孩子你想要他或者她干什么。命令应该以一种坚决但平静的语气说:“我要你把衣服收起来。”或者:“我要你准备上床睡觉。”或者:“我要你别在那儿说话了,去睡觉。”当你用命令的语气说话时,就必须保持强硬的态度。

如果父母大叫大嚷、大发雷霆、显露出失望或者威胁要惩罚孩子,就会自动削弱你天然的权威。如果你保持镇静不生气,命令的威力就会增加,记住这一点,有助于你保持镇静。最有效的维护技巧就是自信地重复你的命令,当孩子从以前的经历中知道了你在命令的时候不会让步,孩子很快就会让步。如果孩子继续抵制,你就要继续坚持,不带情绪,不给理由,最终你会占上风,并大获全胜,否则,就会失去教育子女的力量。

要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权威,有赖于父母双方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协调一致,避免爱得过分,亦避免控制太紧。孩子觉察到父母的不同态度,发现他们在冲突中一切不文明的语言和举动,结果,对谁也不尊敬。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充满敌意、咄咄逼人的少年,都出自这种自相对立、缺少权威的家庭。爱与控制,都是有分寸的。无爱,不可能教育好孩子;爱得过分,则意味着宠坏他们。控制不力,放任自流,孩子必然放纵成性;过于严苛,事事干预,又会使孩子惊恐不安,扼杀个性。应宽则宽,应严则严,宜刚则刚,宜柔则柔,态度和方法要因人因事而宜。在这一点上,父母双方应该达成共识,巧妙配合,互补互利,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个慈祥而威严的形象。成长建议父母总是给予孩子太多的爱,只信奉“爱就是一切”是不行的,容忍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甚至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寻找逃避责任的借口,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父母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要树立父母的权威,对孩子要大胆的管教,严格的管教,有时适当的惩罚也是父母对孩子爱的表现,是规范孩子行为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时候要把握一个度,既有鼓励也有惩罚,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