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超级男孩的98个细节
11179100000059

第59章 不袒护孩子的过错,让他自己学会承担

给孩子独立处理事情的机会,是锻炼其责任感的一种好方法。一个人只有摆脱了依赖心理才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才能独立主动地承担责任。

中国有句古话:“好汉做事好汉当。”既然孩子做了错事,就要让他自己向人家道歉、赔偿损失,对自己的事情负责,让孩子学会承担。但是,现在有许多父母不太重视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当孩子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做错了事,父母就会替他们去做,替孩子认错、向别人道歉,其用心虽然是疼爱孩子,但这种疼爱虽然合情却不合理。从客观角度看,这是在袒护孩子的过错,孩子既不能从中获得应有的教训,也不能树立起对自己言行的责任感。由于父母总是出面代孩子受过,久而久之,就容易使孩子觉得凡事都有父母顶着,万事都可迎刃而解,从而逐步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这可能就是孩子屡教不改的根源。

这个故事是发生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一名11岁的小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向他索赔12.5美元。在当时,这是一笔很不小的数目,足足可以买125只生蛋的母鸡!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承认了错误父亲却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男孩非常疑惑:“可我哪有那么多钱赔呢?”父亲说:“我可以借给你钱,但一年后你要还给我。”从此,男孩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美元这一“天文数字”,并将它还给了父亲。这个小男孩就是日后成为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做责任。

责任产生、发展的过程正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最佳时期,责任心使得人们能时刻表现出一种令人信任的气质,随时随地都让人感觉到这是一个优秀的人。责任心可以驱除自卑,因为它所带来的成功会驱散内心的阴影,久而久之,就可燃起成功的自信。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没有灵丹妙药,但却有办法可行。给孩子独立做事去承担责任的机会,是非常好的一种方法。一个人只有摆脱了依赖别人的心理才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才能独立主动地承担责任。

对不愿意承担责任的孩子来说,他们总是找各种堂而皇之的理由来换取同情与理解的借口,借口为他们的行为提供了避难所。但长此以往,借口会使孩子不再愿意去努力,不愿意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不懂得承认错误、承担责任,不懂得每一次失败当中都蕴含着成功的因素,就不会从错误、失败中学习和完善自己,他就不会有所提高,并且因此形成坏习惯。许多做父母的,往往认为孩子还小,就将孩子做错事之后应该承担的责任全部揽到自己头上,让他从小就不为自己所做的事负责。其实,孩子的肩膀虽然稚嫩,却应该也能够承受生命中的一些分量。

’当孩子有了过错的时候,恰好是家长教育孩子的最有利时机。不论孩子有什么过失,只要有一定的能力,就应该让他承担责任,而不是由父母大包大揽,家长不要一味地袒护,而要帮助孩子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让他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就要对此承担责任,所以,他应该向对方道歉,让孩子自己说“对不起”,求得对方的谅解,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成人后,他才会勇于承担家庭责任以及社会责任,成为一个独立、坚强而有责任感的人。

当我们让孩子独立做事时,孩子们都会异常的兴奋,他们会小心地端碗拿筷,他们会认真地擦净桌椅。孩子会从经常从事的劳动中,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并且逐渐意识到什么事情是能够把握的,什么事情是他们左右不了的。当孩子的自发性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他们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会增强自身的能力,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并学会去独自承担该承担的责任,尽自己的能力把事情做好。

教育孩子对自己的家庭负责,要把孩子看成是家庭的主要一员,对家庭也要负有一定的责任,而不应该把孩子看成是没有能力的人,这既是对孩子的尊重,又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孩子感觉自己和父母一样有责任和义务分担家庭的所有事务和困难,除了将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好外,这有责任帮助父母打扫房间、在厨房当帮手、照管宠物等等。这样,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对家庭、对亲人的爱和责任感。

让孩子从小学习各类社会角色的扮演,培养团队精神。比如:让孩子与幼儿园小伙伴友好相处,尊敬和配合老师的工作,帮助老人等弱势群体解决困难等等,鼓励孩子的分享行为和助人行为,促进孩子的社会化。让孩子懂得一个对社会有责任感并为之做出贡献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教育孩子遵守社会公德和秩序,鼓励孩子参加各类有益的志愿工作、义务募捐活动等,为更广泛的社会团体做出贡献,开拓和提升孩子的思想境界。成长建议父母是孩子终身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缺乏责任心,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其抱怨,不如采取措施,教会孩子如何对自己、对别人负责。培养起男孩的责任感,不仅可以让孩子尽早学会道德推理,而且可以促使他们发展相应的道德行为,成为一个有益于家庭、有益于社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