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超级男孩的98个细节
11179100000051

第51章 孩子的嫉妒心理要及时疏导

孩子的嫉妒行为在大人眼里可能显得很孩子气,认为无关紧要,但是如果放任自流,任其发展下去,孩子长大后就会形成性格缺陷,变得心胸狭窄而且对别人的成绩十分仇视。

每个人都有嫉妒心,孩子的思维方式一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情绪反应强烈,自控能力差,还不会理性思考。因此,他们会根据外界事物对他们的利弊,做出直接的情绪反应,其实,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情感,也是拥有健康心态的证据。看见自己很想做的事,别人可以轻易就完成,因而出现嫉妒的情绪,这纯属正常且不至于造成别人的困扰。但是如果这种嫉妒心过强,就会造成心理压力过大,导致人格丧失,而做出令人遗憾终身的事情。所以,如果父母发现孩子的嫉妒情绪过多过强,不应该听之任之、放任不管,而应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有一个人非常嫉妒他的邻居,如果他的邻居高兴,他就不高兴;他的邻居过得越好,他越是不痛快;他每天都盼望着邻居倒霉,或盼望邻居家着火,或盼望邻居得什么不治之症,或盼望下雨天雷能穿进邻居家,劈死一两个人,或盼望邻居的儿子夭折……然而,每当他看到邻居时,邻居总是活得好好的,并且微笑着和他打招呼,这时他的内心里就更加不痛快,恨不得给邻居家的院子里扔包炸药,把邻居炸死,但又怕抵偿人命。就这样,他每天备受折磨,身体日渐消瘦,胸中就像堵了一块石头,吃不下,也睡不着。

终于有一天,他决定给他的邻居制造点晦气。这天晚上,他在花圈店里买了一个花圈,偷偷地给邻居家送去。当他走到邻居家门口时,听到里面有人在哭泣,此时邻居正好从屋里走出来,看到他送来一个花圈,忙说:“这么快就过来了,谢谢!谢谢!”原来邻居的父亲刚刚去世,这个邻居很无趣地应付了几声就走了。

嫉妒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健康心理,是一种极为有害的情绪。嫉妒既贻害自己的心灵,又殃及自己的身体健康,我国的传统医学《黄帝内经》明确指出:妒火中烧,可令人神不守舍,精力耗损,神气涣失,肾气闭塞,郁滞凝结,外邪入侵,精血不足,肾衰阳失,疾病滋生。,’因此,为人必须要告别嫉妒心理。竞争是虚心好学,不甘落后,它可以使人获得奋发向上的动力,这是人们应有的健康心理;嫉妒只能使人消极,陷入痛苦。而且,嫉妒会制造矛盾,影响团结;嫉妒会孤立自己,不利于健康成长;严重的嫉妒会变成一种仇恨,而采取报复行动。

孩子的嫉妒行为在大人眼里认为可能很孩子气,认为无关紧要,但是如果放任自流,任其发展下去,孩子长大后就会形成性格缺陷,变得心胸狭窄而且对别人的成绩十分仇视。作为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战胜嫉妒心理。首先,要肯定他争强好胜的心理,并鼓励他在行动上超过别人。其次,要让孩子接受别人的成绩,并进一步鼓励他去向小朋友学习。对自卑感强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明白成功的快乐是多方面的,他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成功。

心理学家认为,缺乏自信心的人更容易产生嫉妒心。对于这类孩子来说,家长的爱、赞扬和理解是医治自卑,进而克服嫉妒的佳方良药。你对于孩子的每一点长处由衷的肯定和赞美无疑可大大增加他的自信和自尊,而一个充满自信和自尊的孩子往往会充满了安全感、满足感和快乐感。他们深知,他人的成绩是通过努力得来的,只要有信心完全能取得相似的成功。因此,他们不大会被他人的成功搅得心神不宁,或生出畸形心理。他们会心胸开阔,笑对人生。而大度和乐观,恰恰是扑灭嫉妒之火的最好的“灭火剂”!

如果孩子有了点滴的进步,父母要对孩子做出准确适度的表扬,可以增加他的自信,促进他不断进步;如果表扬不当,就会使孩子看不到自己的不足而产生盲目的自满,不能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盲目自满很容易滋生嫉妒心。要使孩子克服嫉妒心,父母必须予以正确引导,只有孩子自己认识到嫉妒的危害,才能有效克服嫉妒之心。成长建议作为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战胜嫉妒心理。首先,要肯定他争强好胜的心理,并鼓励他在行动上超过别人。其次,要让孩子接受别人的成绩,并进一步鼓励他去向小朋友学习。对自卑感强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明白成功的快乐是多方面的,他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成功。最后,要对孩子的进步做出适当的鼓励,让孩子拥有一颗美好而纯洁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