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超级男孩的98个细节
11179100000041

第41章 “吃苦”最能历练男孩子做事的韧性

哲人说:“老年遭受艰难困苦是不幸的,而少年时未经艰难困苦也是不幸的。”一味地贪图舒适,没有经受过困苦的人,往往是没有多大出息的。

有一些年轻父母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再也不能让孩子像自己小时候那样“吃苦受累”了。因此,孩子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父母对孩子的一切大包大揽,使孩子成为温室之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见不了世面,结果非但成不了才,做不了大事,反而是一事无成。

一位善良的老人,在草地上发现了一只蛹,于是好心的他便把蛹拿回了家。过了几天,蛹壳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久,但它的身体被蜕皮卡住了,一时出不来。蝴蝶拼命地挣扎着,老人不忍看着它再吃苦,便用剪刀把壳剪开,帮助蝴蝶脱壳而出。可令老人没有想到的是,这只提早“修成正果”的蝴蝶却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就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了。

蝴蝶为什么会死去?其根本原因是蝴蝶失去了成长的必然过程。一只丑陋的蛹,必须经过漫长的在地下蛰伏的日子,经过蜕皮时痛苦挣扎的过程,才会练就强壮的翅膀,才会成为美丽的蝴蝶。

蝴蝶如此,人的成长又何尝不是。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一句话,干大事必须吃苦,不吃苦干不成大事。吃苦是人生的一份财富。可以说,那些惧怕、逃避艰苦,一味贪图舒适,没有经受过挫折的人,往往是没有多大出息的。而世间一切成大器者,都是遇到挫折且愈挫愈勇的人。

幸运的是,有许多父母意识到了竞争的危机,意识到了应该让孩子受点苦,应让他们从小品尝一些生活的艰辛,从小懂得人生道路的坎坷,学会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其实,父母更应该有意识地培养男孩子吃苦受挫的精神,因为吃过苦的男孩子长大以后,在人生道路上会变得乐观、自信,而且做事比较具有韧性。我们常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而如果让孩子顺利地通过了吃苦这门课的考试,小的挫折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就会习以为常,不会长时间陷入灰心丧气的情绪中。即使一旦遇到不可躲避的挫折与苦难,也能做到镇定自若,以不折不挠的精神,最终战胜困难。

在非洲一些原始部族里,少年男子如果想拥有成年人的权利,被社会所接纳,必须要通过一次优胜劣汰的近乎于残酷的考验。大人们把这些男孩放到一个没有人烟的、野兽经常出没的恶劣困境中,让他们品尝孤独和挫折的滋味,学会面对和战胜各种困难。只有经过千辛万苦、奋力挣扎后返回部族居住地的男孩,才能被证明已经是个成年人,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他才能享有成年人的一切权利。这种考验可视为人类早期吃苦教育的雏形。当然,这种以生命为代价的吃苦教育,不免有些“惨无人道”。

哲人说:“老年遭受艰难困苦是不幸的,而少年时未经艰难困苦也是不幸的。享乐在先,或许令人羡慕。但这只是一个过程,不会永远乐下去,走到终点便是苦。吃苦在先,同样也是一个过程,不会永远苦下去,走到终点便是甜。”

因此,父母应该适当地让孩子们受些挫折,多吃一些苦。少花些钱,多动动手,多走些路。比如:上学挤公交车,在赤日炎炎下赶路,或冬泳等等,让孩子吃些苦,这才是孩子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要让他们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比如:洗碗、擦桌子、扫地、拖地、洗自己的背心、短裤,袜子等。父母不要总认为孩子还小,他做不了什么事,就什么也不让干。其实,做家务活,不仅能让大脑得到休息,也可以让孩子从小就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当然,要通过劳动让孩子养成勤奋的习惯,父母还要做好孩子的榜样,以身代教。要让孩子亲眼看到父母辛苦工作、勤恳劳作的场景,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孩子就能感受到生活的不易,激发孩子的吃苦进取精神,这样,就容易让孩子走向成功,从而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通过劳动培养孩子勤奋学习的习惯。成长建议多数家庭的独生子女都是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成长起来的,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孩子们也很少能主动替家长分担些家务,父母为生活奔波所付出的艰辛,孩子们也很少能够体谅。所以,家长在疼爱他们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让他们多经历些“磨难”锻炼。家长要创造点机会让孩子受苦,只有经历了磨难,孩子才会懂得珍惜,才会悟出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