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超级男孩的98个细节
11179100000031

第31章 奖励和惩罚男孩子的技巧

家长如果可以很好地利用奖惩手段,有鼓励也有威严,才能使孩子更快地接近我们所期待的目标。

独生子女任性、不服管教、爱发脾气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在家长的教养方式上,一些家长们对于孩子的管教要么过宽,要么过严,这样做会使孩子更加任性或者干脆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继续我行我素。在成人的世界里,奖励与惩罚从来都是相对的,这样才能使人们自觉地往好的一面发展,以争取更好的待遇。对于孩子也是同样,家长如果可能很好地利用奖惩手段,有鼓励也有威严,才能使孩子更快地接近我们所期待的目标。

事实上,在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愿意与父母合作,得到父母的认可的。所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奖励始终应该排在第一位。奖励本身并没有问题,关键是当家长的必须要掌握适当的技巧,不能把奖励用滥了。

(1)把某种食品作为对孩子的奖励

要让奖励有效,就要找出确实能激励孩子的东西。一旦你发现了能激励孩子的东西,就要记在心里,以备随时使用。奖励的秘诀在于留心孩子最想要的东西,并以之来奖励孩子。

(2)把去旅游活动作为奖励

这当然是对大孩子而言,让孩子有一个比较自由的空间,既能让孩子享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又能让孩子体会到一个人如何照顾自己。对于年龄小一点的孩子,可以带孩子去游乐场、公园作为奖励,既增加了亲情,又增加了乐趣。

(3)用钱作为奖励

奖励需要跟年龄相称。十几岁的孩子不再需要你陪他那么多的时间,但他们有其他的新需要。他们需要钱和帮助。从理想情况来说,用钱作为奖励的时候最好不要太多,但如果谨慎使用,也会产生很大效果。你可以给他们两倍的零钱或者将一天干活的报酬翻一番。

一般来说,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以积极的鼓励为主。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例外,奖励也有不起作用的时候,这时就该维护自己作为父母或者主导者的领导地位了。当养育变得偏向于以孩子为中心时,当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时,父母必须维护自己的主导地位,重新获得控制权。

其实,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并不一定就是错的。比如我们经常批判的“严师出高徒”、“棍棒之下出孝子”之类的话。它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但在新的时代新的时期,我们也要把它的有用的部分挖掘出来加以应用。惩罚和训斥一样,都能使受惩罚和训斥的孩子的某种行为减少。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微妙的教育艺术。

(1)体罚

对孩子施行的体罚大多是打孩子几下,在使用这一方法时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首先,不能在孩子身上乱打,不顾首尾,一气之下往往出手很重,结果使孩子受伤。一般来讲,要打孩子的屁股,既对孩子的身体没有伤害,又能使他们接受教训。另外,打孩子时,一定不能在气头上,这样容易转为一种发泄,而非仅仅为了停止孩子的不听话行为。有些大人打孩子,最终成为一种发泄行为,把他出不了的怨气发泄在孩子身上,这是很值得注意的问题。在情绪激动时打孩子,一是父母容易反应过度,对孩子采取过于强烈的惩罚,或下手过重,或孩子抵触情绪过强,不能看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之处,只看到父母在对自己展示权威,不认为是由于自己犯了错误,应受到惩罚,更不想在将来改正错误,积聚在内心里的尽是对父母的不满。抵触情绪一旦形成,就会发展为敌对态度,一旦有机会,定要同父母较量较量。

(2)冷处理

当孩子正在犯某种错误时,家长的说教没有起作用时,这时我们作为家长的可以采用冷处理。我们应该很熟练地马上从冲突中撤退出来,其实,孩子的反应是可以预料的,也是很有趣的。孩子们十分依赖于与父母之间的联系,只有如此才能有安全感与归属感。父母的撤离留给他们一个孤独的感觉,这样的局势是孩子们很不喜欢的。他们很快会意识到是自己的错误,只有改善自己的行为才能避免这种局面,不然的话,爸爸妈妈都不理睬自己了,那是很难受的事。他们会再找个机会悄悄地跑到妈妈身边,嘻嘻哈哈或磨磨蹭蹭,以表示自己现在很听话。

(3)剥夺某些方面的权利

父母还可以采用剥夺孩子的某些方面的权力来禁止孩子的不良习惯,但一定要掌握好尺度,当孩子改正了不良习惯时,就要及时地取消“禁令”,同时要和孩子说明这样做的原因。惩罚的目的是警示和教育,让孩子知道什么不可以做,做了后会有什么后果。惩罚孩子,是为了教育孩子。惩罚只是一种方法,教育才是真正的目的。

养育孩子是我们做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怎样把孩子培养成才,却是一个比较难的话题。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的家长不断地学习,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巧妙地运用惩罚和奖励机制,爱与控制,都是有分寸的。只信奉“爱就是一切”是不行的,要树立父母的权威,大胆地管教,严格地管教。父母对孩子要奖罚分明,要公平公正。既要威严又不失慈爱,在孩子的内心里觉得父母可亲可爱。这样,你便能享受称职父母所应该有的尊严和欢乐。成长建议恰当的奖惩是要让孩子明白,生活就是一个付出和获取的过程。有付出就会有收获。要想有更多收获就必须付出更多。你每次要求孩子付出多一点的时候,就要保证给他们的也要多一点,这样,他们就学到了生活中很重要的一课。他们学会了如何交易和谈判,就明白了当他们付出更多时,理应得到更多,并学会了为满足将来更大的需要而推迟当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