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超级男孩的98个细节
11179100000015

第15章 家长做榜样,培养孩子的爱心与孝心

孩子应当在父母的指导和帮助下生活、学习,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

尊重长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的养育之恩深如大海,因此,一个人将来长大成人后,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更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而对于这种习惯的培养要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让孩子多学习身边尊重长辈,尊老爱老的优良行为并用于实践,如此日久天长,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他就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良好行为习惯。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残汤剩饭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时,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了家里最好的食物给老人吃。小孩也因此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地生活。

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可见,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现在某些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计地“刮”老人们的财物,这给自己孩子的影响就更不好了。如果说平时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父母本人要以身作则,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

乌鸦有反哺之情,孩子对父母就更应该孝顺,但现在的一些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一旦生病,父母更是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所以,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孝敬父母,让孩子明白父母的辛苦,让他们懂得敬重父母是培养他们一个人必备的修养和胸怀。

孝敬父母,要体现在言行上。父母应让孩子主动承担家务劳动,要从小事人手训练和培养,这样,孩子才能循序渐进,养成关心父母,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孩子经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也很有必要,只有在有了切身体验,才能领会父母照顾自己的深厚感情。从而懂得:在家庭中,自己不仅有享受父母爱抚的权利,同时又有自己应尽的义务。比如,听从父母对于饮食起居、生活制度和用品购买的合理安排,乐于接受父母的正确要求,并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等。比如:可以从涮碗、扫地、清扫地板上的灰尘等简单的家务做起,不管孩子做得好与坏,父母都应给予鼓励性的话语,保护和发扬孩子的劳动积极性,同时让孩子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在这种和睦的家庭气氛中,孩子对父母的尊敬就会自然养成。

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的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好,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同时,家庭又是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自然应当成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应当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生活、学习,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

如今不少的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阳”,家长却变成围着孩子转的月亮、侍从,这就为孩子形成以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更谈不上培养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了。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导,而不能颠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强胡闹。成长建议真正的孝心体现在言行上,这就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更要孩子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去理解父母,去体验生活,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从家庭的简单劳动开始,在生活中尝到爱与被爱,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从而养成关爱父母、孝敬长辈的美好品德。一个人只有爱自己的父母,才能去爱他人,所以,父母为了自己,更为了孩子,要从小就给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