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诗词那么美,爱情那么伤
11179000000035

第35章 生别离

赵嘏(公元806——?年),唐朝人。字承祐,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后定居爱润州(今镇江)。他少有诗才,但在考取功名的路上却一直都不顺利。他几次进京应试,都没有考中。功名未成,但他的诗名却早已远扬。

那一年的秋天,旅居长安的赵嘏有感而发,写了一首《长安晚秋》,其中有“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的佳句,被当时的大诗人杜牧看到后“吟味不已”,并称赵嘏为“赵倚楼”。所以,赵嘏虽未有任何功名,但他的诗却在当时流传一时,而他更因诗才得到权贵的赏识,很多王公大臣时常邀请赵嘏到自己府衙里作客,以表示对他的敬重和推崇。

赵嘏虽诗名在外,但他还是希望能有机会走入仕途。于是,在长安旅居一段时间后,他决定回到老家专心读书,等待下一次应试。赵嘏之所以决定回老家,一方面是出于安静读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想念家中的爱妾。原来赵嘏家里有个美貌温柔的爱妾,两人的感情非常好,一直以来两人都是相亲相爱,和和美美。原本外出时他是打算带着她同行的,但考虑到家里有老母亲需要人奉养照顾,他也只好忍着相思之苦留她在家。这次出来又有一段日子了,赵嘏又是惦记家中各人是否安好,另一方面也想念爱妾。想想距离下一次科考还有一段日子,与其在外漂泊,还不如回家守着家人安心读书。赵嘏一经决定,就立刻动身,马不停蹄地往家赶,想象着马上就要与心爱的人相见,也就顾不得旅途的辛劳与疲惫。

一路奔波,一路跋涉,赵嘏终于回到润州的老家。分别总是太久,思念总是太长。经历了长长的相思与牵挂,真的相见,却已是泪落沾满衣。没有了漂泊之苦,没有了相思磨折,没有了心中牵念,回到家后的赵嘏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读书上。转眼间,又到了应试的日子。虽是百般不舍,赵嘏还是不得不再次与心爱的人依依惜别,千言万语,万语千言都化作了离别泪点点。经过前几次的应试经验,又经过此次回家的用心苦读,赵嘏相信自己这一次进京,一定会高中而归。于是,他向爱妾许诺,两人再相见之日,就是他们长相厮守之时。

赵嘏带着信心满满,带着对家与爱人的牵挂牵念,又踏上了求取功名,求取前程的漫漫西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