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年养生之道
11178900000007

第7章 中年家庭保健按摩

(一)按摩的意义和作用

按摩属中医外治法范畴,是医者施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目的。也就是说通过“手法”所产生的外力,在患者体表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做功,这种功一是可以纠正解剖部位的异常如关节错位等,二是可以转换成各种能并渗透到体内,起到治疗作用。

按摩方法有很好的舒筋通络、活血祛瘀的作用。按摩是解除肌肉紧张、痉挛的有效方法。按摩直接放松肌肉的机理有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二是在适当刺激下,提高了局部组织对疼痛的耐受力;三是将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充分拉长,从而解除紧张痉挛,消除疼痛。此外,适当的手法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损伤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灌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另外,按摩体表的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可以调节人体内部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平衡其阴阳气血,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按摩可分为医疗按摩和保健按摩两种,又分别包括主动按摩和被动按摩。主动按摩又称自我按摩,一般用于自我保健;被动按摩一般由专业大夫施术,用于临床治疗,也可在家中由家人做简单的身体放松用以保健身体。

(二)常用的按摩手法

用手或肢体其他部分,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在体表操作的方法称按摩手法。用于养生的手法施术时一般要求做到“柔和均匀、力量适中,切忌急促粗暴”。

1.按法

按法分为指按法和掌按法。用拇指端或指腹按压体表称指按法,用单掌或双掌,也可用双掌重叠按压体表称掌按法。

按法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

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按法常用于腰背和腹部。本法具有放松肌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的作用。

2.摩法

本法分掌摩和指摩两种。掌摩法是用掌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主,连同前臂做节律性的环旋运动。指摩法是用食、中、无名指指面附着于一定的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掌、指做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本法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屈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为每分钟120次。本法刺激轻柔和缓,具有和中理气、消积导滞的作用,是胸腹、胁肋部常用手法。

3.点法

分为拇指点和屈指点两种。拇指点是用拇指端点压体表。屈指点是屈拇指,用拇指指间关节压体表;或屈示指,用示指近侧指间关节点压体表。本法与按法的区别是,点法作用面积小,刺激量更大。

本法刺激性很强,使用时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操作部位酌情用力。常用在肌肉较薄的骨缝处。具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的作用。

4.揉法

分为指揉和掌揉两种。掌揉法是用手掌大鱼际或掌根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腕部放松,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做轻柔缓和的摆动。

指揉法是用手指罗纹面吸定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腕部放松,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和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

本法操作时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速度为每分钟120次左右。本法常和按法结合应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

本法轻柔缓和,刺激量小,适用于全身各部。具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滞、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5.推法

推法有指推、掌推、肘推法三种。

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运动。用指称指推法,用掌称掌推法,用肘称肘推法。操作时指、掌或肘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要缓慢而均匀。

本法可在人体各部位使用,能增高肌肉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并有舒筋活络的作用。

6.擦法

用手掌的大鱼际、掌根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线来回摩擦,擦法操作时腕关节伸直,前臂与手成一直线。手指自然伸开,整个指掌要贴在患者体表的治疗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带动手掌做前后或上下往返移动,掌下的压力不宜太大,但推动的幅度要大。本法操作时用力要稳,动作要均匀连续,呼吸自然,不可进气。频率每分钟100~120次。

本法是一种柔和温热的刺激,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健脾和胃等作用。常用于治疗内脏虚损及气血功能失常等症,尤以活血祛瘀作用为更好。另外保健按摩中也常用做温通手法。掌擦法多用于胸胁及腹部;小鱼际擦法多用于肩背腰及下肢;大鱼际擦法在胸腹、腰背、四肢等部均可运用。

擦法使用时要注意,治疗部位要暴露,并涂适量的润滑油或药膏,既可防止擦破皮肤,又可通过药物渗透来加强疗效。

7.拍法

用虚掌拍打体表称拍法。

操作时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曲,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身体。拍法适用于肩背、腰及下肢,具有舒筋活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三)常用穴位

一般说来,保健按摩的常用穴位,大都可以用于保健。兹举例如下:

1.足三里

常灸足三里,可健脾益胃,促进消化吸收,强壮身体。中老年人常灸足三里还可预防中风。具防老及强身作用。灸法:用艾条、艾炷灸均可。时间可掌握在5~10分钟。

古代养生家主张常在此穴施疤痕灸,使灸疮经久不愈,可以强身益寿。“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即指这种灸法。

现代研究证明,灸足三里穴确可改善人的免疫功能,并对肠胃、心血管系统等有一定影响。

2.神阙

位于脐正中处。神阙为任脉之要穴,具有补阳益气、温肾的作用。《扁鹊心书》指出:“依法熏蒸,则荣卫调和,安魂定魄,寒暑不侵。身体开健。其中有褥妙也……凡用此灸,百病顿除,益气延年。”灸法,灸7~15壮,灸时用间接灸法,如:将盐填脐心上,置艾炷灸之,有益寿廷年之功。

3.膏肓

位于第四胸椎下旁开3寸处,有强壮作用。灸法:艾条灸,25~30分钟;艾炷灸7~15壮。

4.中厩

位于脐上一寸处。为强壮要穴,具有健脾益胃,培补后天的作用。一般可灸7~15壮。

5.涌泉

脚趾卷屈,在前脚正中心凹陷处取穴。常灸此穴有补肾壮阳、养心安神的作用。一般可灸3~7壮。

其他如曲池、三阴交、关元、气海等穴。每日施灸,具有强身保健功效。

(四)按摩保健的运用

1.按摩颈部

颈部按摩宜在冬、春、秋三季进行。每天一次,最好在睡前和脸部按摩之后,时间约3分钟左右。冬季气候干燥,最好早晚各按摩一次。夏天多汗不需按摩,但要保持干净。按摩手法是由下往上,轻轻推按。手法无死规定。方便舒适为上,拇指或四指均可,颈前颈后都要按摩到。2.腹部按摩将橄榄油均匀地按摩涂在腹部,右手以肚脐为中心做顺时针方向旋转40~50次,可治疗便秘、肥胖症。将橄榄油均匀地涂在躯干与四肢上,做全身按摩,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与荷尔蒙分泌,血液也随之畅通,长期坚持,可使全身的肌肤光滑、润泽,有弹性。

3.按摩丰乳法

乳房发育不全的按摩法

在洗净乳房后,涂上一层润肤霜,站立或坐直,双手由外向里推乳房10~30次,再从下方托住乳房向上推10~30次,动作要慢,用力要均匀;然后五指分开,用手掌按摩整个乳房,先顺时针,后逆时针各20~30次,最后用食指和中指指腹均匀地按胸部l~3分钟。按摩后可做俯卧撑5—10次,以锻炼胸大肌。

用上述方法按摩后,可促进少女乳房发育,亦可使中年妇女胸部肌肉的新陈代谢保持正常,防止和延续乳房松弛、下垂。

具有丰乳和防治乳房疾患的穴位

(1)少泽:位于小指尺侧指甲角旁约0.1寸。功能是活络通乳、清热醒脑。可防治头痛、乳痈、乳汁分泌不足,使用时配合谷、膻中,可治疗无乳;配膻中、乳根对乳汁分泌不足有效。

(2)天宗:位于肩胛骨冈下窝的中央。功能行气宽胸、散风解表,对肩胛痛、乳腺炎、乳汁不足有效。若配膻中、少泽可治疗乳汁分泌不足。

(3)膻中: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于第四肋间隙。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功能宽胸理气,适用于胸闷、乳汁少、胸痛诸症。若配少泽,对乳汁少有效。

丰乳霜加按摩

丰乳霜含有多种滋补乳房的天然萃取物,在睡前、清晨或沐浴后涂抹在乳房上,施以按摩。按摩时要仰卧床上,双手掌反复搓摩乳房和乳头,要按从乳峰到乳底的顺序捏按揉摩,劲要均匀柔和有力,最后提拉乳头5次,这样可刺激整个乳房,包括乳腺、乳腺管、乳房结缔组织、乳头等。丰乳霜加按摩早晚各一次,每次5~l0分钟,两周后即可明显看出乳房丰满隆起。

乳房健美按摩法

此方法摘自1998年7月10日的《保健时报》。具体操作如下:

(1)颈椎刺激法:用双手示(食指)、中、环(无名)、小指四指并拢,以指腹在后颈背部脊柱两旁,双指夹于此部,以第七颈椎为中心。上下反复按摩,每来回为1次,共做36次。每天可进行1—2遍。研究者发现刺激颈椎部位,可增强乳房的发育,有利于乳房的健美。

(2)腰骶刺激法:方法同上,取双手示、中、环、小指四指并拢,以指腹分置于腰椎两旁,以腰骶部为刺激对象,上下来回按摩各36次。此法每日可行l~2遍。这是因为刺激这个部位可以促进支配生殖器官的中枢神经,有助于刺激子宫卵巢等器官,自然而然促进乳腺功能活动,从而达到健美乳房的作用。

(3)腹股沟刺激法:先将双手分别放置于大腿根部内侧,斜着来回按摩36次。此法每日可行l-2遍,它能刺激内分泌,使性激素分泌旺盛,或直接刺激生殖器官邻近部位,促进性激素的分泌,从而使乳房健美。

(4)经络刺激法:在乳房部位有数条经脉循行通过,可采用按摩的方法来达到健美乳房的目的,手法可采用指压、指捏、指拍、指揉等方法。由于这数条经络在乳房部位有很多腧穴,刺激这些穴位,对健美乳房具有重要的意义,此法每日可行2次,每次约3~5分钟。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这种方法以前,必须学习中医经络的基础知识,了解有哪些经脉是循行通过乳房部位,并熟悉相应的穴位。

(5)托乳刺激法:左手指并拢,托住左乳房,将右手放在左乳房上部,指腹贴于乳房上,接着左手沿着乳房线条之势,用掌心向上托,右手顺着圆势轻轻按下,此动作重复10余次,然后左右手易位,对另侧乳房实施相同动作。每El可行l遍,可使乳房坚挺、丰满。

(五)常用的保健按摩

摩腹百遍得健康

摩腹养生之法,是一种既古老又时兴的健身法。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南北朝齐梁时期,达摩写的《易筋经》上就有摩腹三法。至唐朝,名医孙思邈也以“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腹”作为他自己的养生之道。明代养生家冷谦在《修龄要旨》一书收录的养生十六宜中已有“腹宜常摩”的记载。到清朝方开所传《延年九转法》中,更为详细地介绍了用手摩腹的方法。

摩腹是一种简便易行,适宜于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方法。摩腹可选择在睡前及早晨起床前各进行一次,如有午睡习惯的也可在午睡起床前再进行一次。其方法取仰卧姿势,先用右手掌紧按腹部,左手叠于右手上,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摩腹50次以上(至少50次),再用左手掌上叠右手,逆时针方向摩腹50次以上,按腹时要用力适度,以不引起腹部疼痛或不适即可。

实践证明,摩腹百遍虽然谈不上百病无,但对许多顽固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肺气肿、糖尿病、肾炎、肾盂肾炎等都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此外,摩腹还可减肥健美。值得注意的是,摩腹前应排空小便,全身肌肉放松,排除杂念。亦不宜在过饱或过饥的情况下进行按摩,对腹内有恶性肿瘤、胃肠穿孔、阑尾炎、腹膜炎及急腹症者不可摩腹。

摩胸擦背 寿臻百岁

胸腺素可以使不具有免疫功能的T淋巴细胞具有免疫功能。正常情况下,人的血液中存在着一定浓度的胸腺素,起着维持免疫功能和抵抗多种疾病的作用。老年人胸腺萎缩,导致血液中胸腺素浓度下降,抵抗力减弱,从而诸病发生。摩胸能使“休眠”的胸腺素细胞处于活跃状态,推迟衰老;同时,由于摩胸的刺激,体液系统产生各种激素,作用于各器官组织,提高了免疫功能。从而对抗老益寿起到积极的作用。

脊背部是督脉及膀胱经循行之处。人体的五脏六腑各有腧穴存在于背部。对脊背部进行摩擦,能促进气血流通,调和脏腑功能。人的背部皮下有大量功能很强的免疫细胞,平时它们是“沉睡”在那里,擦背时,激活了免疫细胞的功能,于是,它们就奔向全身各处,搜寻和消灭入侵的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