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内科疾病
11175200000042

第42章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指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的、短暂的、阵发性剧痛。三叉神经痛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尚未完全了解,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可由肿瘤、感染、血管畸形以及口腔疾病等所引起。本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其发作时特点是:疼痛突然发生,呈针刺样、刀割样或烧灼样疼痛,由面部的某一点开始,向面部其他部位放射,多为一侧,很少为两侧,每次疼痛持续数秒钟或1~2分钟,大多数情况下活动时易发作,常见于咀嚼运动、刷牙、洗脸、谈话时发病,有时简单的张嘴发声、光刺激皆可诱发,此外打喷嚏、哭、舌头活动、转头、饮水、面部吹风、以及触摸等均可诱发疼痛发作。本病相当于中医学“偏头风”、“面痛”、“头痛”、“头风”、“偏头痛”等范畴,可分为:①风寒阻络型:症见阵发性面颊及额部抽掣疼痛,遇寒痛甚,舌苔白,脉浮弦。治宜祛风散寒,通络止痛。②肝郁化火型:症见阵发性面颊及额部抽掣灼痛,痛不可忍,伴头晕,口苦,急躁善怒:目赤耳鸣,舌苔黄,脉弦。治宜清肝泻火。③痰湿阻络型:症见阵发性面颊及额部重着疼痛,胸脘作闷,痰多呕恶,舌苔白,脉滑:治宜祛痰通络。④络脉瘀阻型:症见面颊或额部刺痛,日久不愈,舌有紫气,脉来细涩。治宜活血通络。

生芩汤

“组成”生地20克,元参20克,酒黄芩20克,白蒺藜20克,全蝎6克,川芎20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滋阴清热熄风。

“用途”适用于三叉神经痛。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20日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禁烟、酒、浓茶。若见身体肥胖、呕恶、脘腹胀满等痰浊较盛者,可选加苍术10克,白蔻10克,胆星10克;疼甚不眠者加徐长卿20~30克;阳明实热者加生石膏20克,知母8克,大黄5克(后下)。

除风解痉散

“组成”白芍30克;防风15克,白附子3克,细辛3克,元胡9克,徐长卿30克,川芎12克,甘草9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祛风解痉,通络止痛。

“用途”适用于三叉神经痛。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15日为1个疗程。

四白胆地汤

“组成”白僵蚕9克,蔓荆子9克,炒没药9克,龙胆草9克,白蒺藜9克,白芷12克,白芍15克,生地黄15克,石决明(打碎先煎)30克,全蝎6克,甘草3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1个月为1疗程。

“功效”滋阴潜阳,降火熄风。

“用途”适用于三叉神经痛。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面肌痉挛者加钩藤12克,蜈蚣2条;肝肾阴虚明显者加玄参10克;夹有内热者加黄芩10克。

二散清胃汤

“组成”生石膏15克,细辛2克,白附子10克,白僵蚕10克,全蝎3克,生地黄15克,神曲15克,酒大黄3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清热熄风,通络止痛。

“用途”适用于三叉神经痛。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30日为1个疗程。风邪偏盛者加防风8克,薄荷5克;体虚者加党参12克,黄芪15克;血瘀者加川芎10克,红花10克;疼痛剧烈伴抽搐者加蜈蚣2~3条,白芷8克,白芍10克,甘草4克;肝阳上亢血压高者加生石决明20克,天麻10克,钩藤10克。

通络解痉汤

“组成”川芎20克,白芷20克,鸡血藤20克,蔓荆子10克,天麻10克,白附子10克,蜈蚣1条,细辛3克,地龙15克,葛根30克,丹参30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通络解痉止痛。。

“用途”适用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另将药渣捣烂,用适量高度三花酒炒热,用毛巾包好热敷患处,连用4~10周。

全虫镇痛汤

“组成”生石灰30克(先煎),赭石20克(先煎),生石膏15克(先煎),天麻10克,钩藤10克,全蝎6克,蜈蚣3条,当归10克,白芍10克,枣仁10克。

“制法”上方水煎2次,共取汁400克。

“功效”平肝熄风,通络止痛。

“用途”适用于三叉神经痛。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若大便干结、舌苔黄燥者加大黄6克;若血压高、头晕者加地龙10克;若肢体麻木者加鸡血藤15克;若口苦心烦者加白芷10克,细辛3克。

马钱子膏

“组成”马钱子30克,川乌15克,草乌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用香油、清凉油各适量调成膏状,取1小块摊于白布或油纸上,贴敷患侧太阳、下关、颊车或阿是穴。每次用1~2个穴位,2天更换1次。

“功效”活血温经通络。

“用途”适用于三叉神经痛,属风寒阻络型,面颊部抽掣疼痛,受风寒加重。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芎蝎汤

“组成”川芎20克,丹参20克,红花10克,全蝎5克,僵蚕10克,白芷10克,防风10克,细辛3克,蜈蚣2条。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活血化瘀,祛风通络。

“用途”适用于三叉神经痛。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30剂为1疗程。热甚加生石膏20克,黄芩12克,黄连6克;伴痰湿者加苍术、陈皮各10克;阴虚者加麦冬、沙参、知母各10克;伴麻木者加黄芪30克。

芎芷辛龙汤

“组成”川芎30克,白芷10克,细辛3克,地龙15克,白芍20克,丹参30克,菊花10克,蔓荆子10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熄风通络止痛。

“用途”适用于三叉神经痛。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5剂为1个疗程,最多不超过5个疗程。肝胆湿热者加龙胆草10克,栀子10克;风寒外袭者加制川乌10克,细辛增至5克;颜面阵发性剧痛,有灼热感,遇热痛甚者加生石膏30克;病程较长,痛如锥刺刀割,痛处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涩,久病人络者加水蛭6克,姜黄15克。

川芎止痛散

“组成”川芎20克,荜茇12克,天麻12克,全蝎10克,蜈蚣6克。

“制法”共研细末过200目筛。

“功效”活血化瘀,搜风止痛。

“用途”适用于三叉神经痛。、

“用法”1日内分3~4次温开水冲服,每3日为1个疗程,治疗最多不超过3个疗程。

川芎全蝎汤

“组成”川芎30克,全蝎5克,蜈蚣3条,白僵蚕15克,天麻15克,防风12克,生甘草10克,荜茇10克,徐长卿12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祛风化痰,活血通络。

“用途”适用于三叉神经痛。

“用法”每日1剂,分5次服,白日3次,夜间2次。保证药力持续均匀,10日为1疗程。风寒夹痰者加白附子15克,姜半夏15克;肝郁化火者加夏枯草15克,栀子12克,丹皮15克,白菊花12克,黄芩12克,羚羊角粉0.6克(兑服);胃火上扰者加酒大黄15克,黄芩12克,川黄连6克,炒栀子15克,生石膏30克;气滞血瘀者加当归15克,赤芍15克,红花10克;阴虚者加生地15克,龟板20克。

加味吴茱萸汤

“组成”党参25克,川芎25克,吴茱萸18克,白芷18克,天麻18克,干姜12克,薄荷12克,防风12克,丹参20克,香附20克,赤芍15克,钩藤30克,细辛3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疏风散寒,通络止痛。

“用途”适用于三叉神经痛。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细辛散

“组成”北细辛30克,荆芥穗90克,露蜂房36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舒经通络,通窍止痛。

“用途”适用于三叉神经痛。

“用法”取药汁含漱咽下,1日数次,10日为1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