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内科疾病
11175200000027

第27章 高血压病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一般指动脉血压高于正常指标者为高血压,可以伴有心脏、血管、脑、肾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的改变。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及继发性高血压两类。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约占高血压患者的80~90%。继发性高血压是指在某些疾病中并发血压升高,仅仅是这些疾病的症状之一,故又叫症状性高血压,约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10~20%。本病相当于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临床一般分为四型。肝火上炎型,症见眩晕头痛。耳鸣口苦,面红耳赤,烦燥易怒,舌红、苔黄燥,脉弦。治宜清肝泻火。②阴虚阳亢型:症见眩晕头痛,腰酸耳鸣,手足心热,舌红、苔黄,脉弦细数。治宜滋阴降火。③阴阳两虚型:症见眩晕头痛,耳鸣,心悸气短,畏寒肢冷,夜间尿多,舌淡、苔白,脉沉细弦。治宜滋阴壮阳。④痰浊内蕴型:症见头胀如蒙,眩晕重痛,胸膈满闷,恶心或呕吐痰涎,心烦失眠,舌淡、苔腻,脉弦滑。治宜化痰降浊。

扶正降压汤

“组成”生黄芪、刺五加各30克,丹参、白芍、葛根、川牛膝各20克,天麻10克,钩藤(后下)、滁菊花各12克,泽泻、酸枣仁、黄芩各15克,生甘草5克。

“制法”水煎2次,取药汁混合。

“功效”调整阴阳,扶正降压。

“用途”适用于高血压病。

“用法”每日1剂,分3次服,疗程4周。风阳上扰加石决明30克(先煎),夏枯草12克;痰浊上蒙去黄芩,加姜半夏、竹茹各12克;气血亏虚加太子参、黄精各20克;肝肾阴虚去泽泻,加枸杞子、何首乌各20克。

镇肝熄风汤

“组成”白芍、玄参、天冬、龙骨、牡蛎、龟板各15克,代赭石30克,牛膝30克,胆南星6克。

“制法”水煎取汁250克。

“功效”滋阴潜阳,平肝熄风。

“用途”适用于高血压病。

“用法”每日1剂,分2~4次服。

清热活血化瘀法

“组成”制大黄10克,黄芩9克,黄连6克,生地黄15克,桃仁10克,红花6克,水蛭10克,牛膝15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清热活血化瘀。

“用途”适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20日为1疗程。痰多削口用瓜蒌、竹茹各15克,胆南星10克;阳亢明显者加用天麻、僵蚕各10克,钩藤15克,石决明24克;阴虚甚者加用沙参、麦冬各15克,石斛10克;气虚者加用黄芪24~30克,太子参24~30克。

二仙汤

“组成”仙茅、仙灵脾、巴戟天、知母、黄柏、当归各10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温补肾阳,滋阴益精,濡养冲任。

“用途”适用于妇女更年期高血压。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20日为1疗程。

桂石降压汤

“组成”熟地20克,山茱萸10克,山药12克,肉桂5克,天麻10克,生石决明15克,钩藤10克,黄柏5克,杜仲12克,桑寄生15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丹皮10克,鸡内金10克,丹参10克,炙甘草10克。

“制法”水煎服,服药4周为1个疗程,一般连服2个疗程。

“功效”滋补肝肾,调理脾胃。

“用途”适用于高血压病。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善太息,抑郁胁胀加元胡15克,柴胡10克;眩晕、肢麻甚加僵蚕15克,天南星10克;肥胖多痰加半夏10克,全瓜蒌15克,竹茹10克;失眠、心烦加枣仁30克,远志10克;肢体浮肿加猪苓10克,泽泻10克。

参七楂蒲汤

“组成”丹参30克,三七10克,天麻15克,石菖蒲10克,生山楂30克,钩藤10克,水蛭10克。

“制法”水煎2次,取药汁混合。

“功效”降压、降脂、降血粘度、扩张心脑血管、消除或缓解临床兼证。

“用途”适用于高血压病。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连续服药30日。肝火亢盛型加龙胆草10克,生山栀15克,黄芩10克;痰湿壅盛型加陈胆南星8克,生白术10克;阴虚阳亢型加龟板20克,山茱萸肉10克,滁菊花10克;阴阳两虚型加淫羊藿15克,枸杞子、煅龙骨、煅牡蛎各20克。

白菊花饮

“组成”白菊花15克。

“制法”将白菊花揉碎,放入茶杯中,加入沸水冲泡,加盖闷10分钟。

“功效”疏风清热,平肝明目。

“用途”适用于肝火亢盛、肝阳上亢之早期高血压病。

“用法”代茶饮,可冲泡3次~5次,每日1剂。

平肝熄风汤

“组成”夏枯草15克,白蒺藜10克,黄芩10克,黄菊花10克,丹参30克,白芍10克,女贞子15克,车前子30克,山楂12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育阴潜阳,平月于熄风,降压降脂。

“用途”适用于高血压病(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2周,血压稳定后隔日1剂,连服4周。心悸明显者加淮小麦15克;阴虚大便干结者加胡麻仁10克;四肢麻木者加桑枝15克,桑寄生15克;面色潮红,小便频数者加肉桂1.5克;有痰浊者加郁金12克,白矾5克。

凉血化瘀降压饮

“组成”丹皮60~80克,钩藤30克,川芎25克,玄参25克,牛膝25克,白芍25克,龙骨25克,桑寄生20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益肾平肝,凉血熄风。

“用途”适用于高血压病。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服药4周为1个疗程,一般连服2个疗程。

复方明目汤

“组成”密蒙花15克,菊花15克,夏枯草15克,川芎12克,石决明20克,天麻12克,钩藤18克,牛膝12克,益母草12克,桑寄生12克,黄芩12克,甘草6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明目化瘀,平肝潜阳。

“用途”适用于高血压眼底出血。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7日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最长者4个疗程。

疏肝和血汤

“组成”柴胡10一12克,川芎6~10克,炒白芍10~15克,绿萼梅6~12克,延胡索10~20克,益母草20~30克,地龙12~20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疏肝解郁,调和气血。

“用途”适用于原发性高血压。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1个月。次月隔日1剂,第3个月隔2日1剂,3个月为1个疗程。合并冠心病者加丹参15~20克,赤芍6~10克,薤白。头6~12克;糖尿病者加枸杞子、葛根各10~20克,怀山药10~30克;高血脂者加山楂15~20克,泽泻10~15克,何首乌15~25克;脑梗死者加秦艽10~15克,桃仁5~10克,川牛膝10~15克;有头晕、头痛者加葛根10~20克,蒺藜10~20克,夏枯草10~12克。

益肾降压方

“组成”黄芪15~30克,汉防己12克,黄芩15克,牛膝12克,当归12克,赤、白芍各12克,白术10克,益母草15克,川芎10克,茯苓12克,泽泻15克,车前草15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益气健脾,活血利水。

“用途”适用于肾实质性高血压。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服药4周为1个疗程,一般连服2个疗程。

活血化瘀方

“组成”水蛭10克,三七粉6克(冲),丹参20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鸡血藤15克,地龙15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活血化瘀。

“用途”适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益肾降压汤

“组成”黄芪30~45克,黄精15~30克,女贞子15~30克,淫羊藿15~30克,桑寄生15~30克,炒杜仲15~30克,怀牛膝15~20克,泽泻30克。

“制法”水煎服,服药4周为1个疗程,一般连服2个疗程。

“功效”益肾降压。

“用途”适用于老年性高血压病。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枸杞二花饮

“组成”枸杞子10克,菊花3克,密蒙花3克。

“制法”将枸杞子洗净,与菊花、密蒙花同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0分钟后开始饮用。

“功效”养阴平肝,降火安神。

“用途”适用于高血压病。

“用法”代茶频饮,一般可冲泡3~5次。

菊花苦丁饮

“组成”菊花20克,苦丁茶15克。

“制法”将菊花和苦丁茶晒干搓碎,每次取5克,放入茶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0分钟。

“功效”清热败毒,清肝明目,降压降脂。

“用途”适用于高血压病等。

“用法”代茶饮。

玉米须饮

“组成”玉米须30克,茶叶3克。

“制法”将玉米须、茶叶一同放入茶杯中,加入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

“功效”清热,利尿,降压。

“用途”适用于高血压病。

“用法”代茶饮,每日1剂。

二仁栀子散

“组成”桃仁12克,杏仁12克,栀子3克,胡椒7粒,糯米14粒,鸡蛋清1个。

“制法”以上前5味共研细末,再用适量的鸡蛋清调成糊状,备用。

“功效”活血通络。

“用途”适用于高血压。

“用法”睡前敷于双侧足心涌泉穴,涂药5分钟后再涂1次,然后消毒纱布包扎,早晨除去,每日用药1次,连用6次为一疗程

桂芎膏

“组成”桂枝3克,川芎2克,罗布麻叶6克,龙胆草6克。

“制法”以上4味共研细末,然后用酒调成膏状,备用。

“功效”降压。

“用途”适用于高血压。

“用法”敷于脐部,然后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10天为一疗程。

蓖麻仁附子散

“组成”蓖麻仁50克,附子20克,吴茱萸20克,生姜150克,冰片10克。

“制法”以上前3味共研细末,生姜捣烂如泥,加入药末和冰片,调成膏状,备用。

“功效”温中止痛,祛风活血。

“用途”适用于高血压。

“用法”睡前敷于双侧足心涌泉穴,涂药5分钟后再涂1次,然后消毒纱布包扎,早晨除去,每日用药1次,连用7次为一疗程

菊槐芎芷蚕砂枕

“组成”菊花500克,槐花500克,川芎200克,白芷300克,蚕砂500克。

“制法”先将川芎、白芷共研细末,再与另3味一同装入枕芯中,做成药枕,备用。

“功效”醒脑降压。

“用途”适用于高血压。

“用法”让患者睡眠时头枕药枕,坚持长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