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内科疾病
11175200000017

第17章 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失调,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的炎症。本病好发于食管中下段,尤以下段多见。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临床以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样感,或烧灼样痛、吞咽困难、反酸等为特征。目前认为本病致病因素是多方面的,如食管或胃手术后、某些药物或呕吐物刺激、某些胃肠道激素影响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但最关键的是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功能失常。当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功能减低,失去屏障作用,致使胃液中的盐酸、胃蛋白酶及肠液中的胆酸、胰液等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及浅表溃疡。临床采用食管镜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本病相当于中医“噎膈”、“胸痛”、“胃脘痛”、“反酸”等范畴。其发病与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劳累过度等因素有关。病位以肝、胃为主,病机以肝胃不和,痰、火、气、瘀互结于食管,升降失调为关键。故治疗常以疏肝和胃、化痰开郁、泻火降逆、行气活血等为主要法则。通常可在辨证的基础上,多法联用,更能切中病机,提高疗效。

活血安胃汤

“组成”丹参、生蒲黄、败酱草各15克,醋延胡、炒枳壳各10克,三七粉3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3个月为1疗程。

“功效”活血通络。

“用途”适用于反流性食管炎。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丹参百合饮

“组成”丹参15~30克,百合12~24克,台乌12克,檀香10~15克,砂仁6~10克,甘草6克,灵仙15克,牛蒡子10克。

“制法”上药加水500克浓煎取汁200克。

“功效”消痰散痞,清热去瘀。

“用途”适用于反流性食管炎。

“用法”每日1剂,分3次服。连续服药3周为1个疗程。若吞咽食物梗阻,喉中痰鸣,胸膈满闷者加半夏、厚朴各10克;若伴有胸骨下烧灼刺痛,食入即吐,水饮难下,大便干结者加五灵脂、蒲黄各10克;若吞咽梗涩而痛,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者加沙参、冬凌草、生地各15克;若长期饮食不下,形寒肢冷,神疲气短,泛吐清涎,腹胀足肿等加川附片30克,上肉桂6克。

和胃降逆汤

“组成”党参20克,法夏、黄芩、青木香、柿蒂各10克,茯苓15克,黄连3克,甘草5克,大枣5枚。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健脾和胃,泻热降逆。

“用途”适用于反流性食管炎。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1个月为1疗程。

三七贝连糊

“组成”参三七、川黄连各30克,象贝母50克,蜂蜜1000克。

“制法”上药共研极细末,加入蜂蜜中混匀。

“功效”行气开郁,化痰祛瘀。

“用途”适用于反流性食管炎。

“用法”每次服30克,每日3次。2周为1疗程。

银翘清膈汤

“组成”银花30克,连翘20克,黄芩8克,桔梗、元胡各10克,枳壳9克,乌药12克,甘草6克。

“制法”上药加水500克煎取300克。

“功效”清热泻火,理气活血。

“用途”适用于反流性食管炎。

“用法”每日1剂,分3次服。连续服药3~7天。若伴胸痛甚加瓜蒌12克;若大便干结加大黄12克;若小便热涩者加土茯苓12克;若咳嗽者加贝母10克。

噎膈消煎剂

“组成”柴胡、瓜蒌、葛根各12克,香附、枳实、甘草各6克,白芍、公英各15克,大黄2克,桔梗、白及、蒲黄各10克。

“制法”水煎取药汁。

“功效”疏肝解郁,活血解毒。

“用途”适用于反流性食管炎。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反酸者加煅瓦楞子30克;灼痛甚者加乌梅30克,呕恶食少者加陈皮、焦三仙各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