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饮膳随缘
11175100000054

第54章 古人何以爱吃鸡

鸡本是飞禽,与人并不亲近,几千年以前,开始有人豢养,逐渐成为家禽。渔猎社会中,比较不善于处理鸟类:鹰、隼之类的猛禽,猎捕不易;鹪鹩之类的小鸟,在榆枋之间蹦蹦跳跳,没有啥蛋白质,用处不大。小孩子掏鸟蛋,也未必真能解馋。比较特殊的,大概算是鸡。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开始养鸡,有人说是缅甸这一带首先出现驯化的原鸡,可中国学者在西南地区的遗址中,发现八千年前的一堆鸡骨头,以后在河南许多新石器时代中期的遗址中,也都陆续发掘出鸡骨头,说明中国人早就养鸡、吃鸡,让中国人在金氏世界记录上,又添一笔。

中国人不但最早养鸡,也对鸡有极大的好感,古人就说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头上戴着冠,是“文”;脚上有供打斗用的爪,是“武”;没事好斗,算是“勇”;有吃的,大家奔走相告,“仁”也;还能准时报晓,不失“信”。

古人喜欢鸡,生活中处处离不开鸡,许多文献、俗谚中都有鸡的踪迹,《诗经·郑风》有“女曰鸡鸣”,《诗经·齐风》有“鸡鸣”等章,说明鸡早就走进人类的生活。得道时,鸡犬沾光,跟着升天,遇到祸事,也是鸡犬不宁。就连退隐到小国寡民之世,仍是鸡犬相闻,可见中国人对鸡是情有独钟。

一般鸟类须先经交配,才会下蛋。鸡可不一样,不交配一样产卵,只要日照充分,可以天天下蛋,这些鸡蛋就是古人最好的蛋白质来源。所以中国人养鸡的重要目的是取卵,而非杀鸡;真要杀鸡取卵,就显得不智。

养鸡吃鸡蛋,也不是一般人都能享受,市井小民大约只有生日、生病,才能有个鸡蛋滋补滋补,有钱人家,才能吃得上鸡蛋,无不视为珍馐美馔,所以各个文化中,都有许多专治鸡蛋的食谱,开封的铁锅蛋就是一例。蛋打发以后,加上油、盐、葱、姜等佐料,再来点火腿丝,倒进烧热的铁锅,在火上连烧带烤,等到蛋发到锅沿,渐有焦黄之色,便可以起锅,上桌时还得讲究要滋滋作响,算是河南名菜。南方人喜欢汤汤水水,鸡蛋加水打匀,放入洗净的大文蛤,调味,蒸熟,软嫩适度,称为蛤蛎炖蛋,可以当汤。至于咸蛋、皮蛋、水煮蛋、茶叶蛋,都是国人常见。

日本人也喜欢鸡蛋,有各种吃法,日本人称蛋为“玉子”(tama-go),煎蛋就叫玉子烧。欧洲人煎蛋(omelette)也很普遍,各饭馆中都可以吃到,拿鸡蛋打匀,放进一些常见的食材如洋葱、火腿、奶酪等,很快可以变出一道欧式煎蛋,只是没有铁锅蛋讲究。十九世纪以后,日本人提倡西化,不仅工艺技术要学,就连西方餐饮文化也要学,欧式煎蛋也传入日本,成为家喻户晓的omuretsu。日本人更精益求精,用煎蛋裹着炒饭,称为“蛋包饭”(omurice),竟成了日本重要的“国食”。

如果家里养的母鸡年老体衰,不下蛋,养着浪费食物,多半是杀了炖汤吃。老母鸡肉味柴,汤倒是鲜。历来,鸡汤都是上好的补品,朝鲜半岛的名菜参鸡汤更是补上加补。拿小土鸡洗净,腹中填入新鲜的小参、红枣、糯米,小锅炖煮,香味扑鼻。汉城市中心的明洞,有一家名为百济的老店,号称参鸡汤元祖,正堂上四个斗大的汉字“白酒黄鸡”,颇有气势。进得门去,也不需多吩咐,就是一人一份的参鸡汤,再来一小瓶白酒,两碟泡菜,吃完之后,浑身发热,元气倍增,冬天尤其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