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饮膳随缘
11175100000049

第49章 话说饺子

许多人相信,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绵长,光被寰宇,就连各地的饮食文化,也都沾了中国人的光,饺子就是个例子。将面团擀成小张的饼皮,包进馅料,对折,捏合,即成为饺子。晋朝葛洪的《字苑》就记载“剉肉、面裹,煮之”,指的就是今天的水饺。饺子是今天的说法,南北朝时期还叫“馄饨”。颜之推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到了今天,馄饨是小包裹状,只有饺子还有偃月之形。水煮的叫饺子,如果用笼屉蒸,就成了蒸饺,用油煎过,现如今称为锅贴,其实都是一回事。就连扁食、馄饨,都是同一个概念。偃月形状让中国人想起银锭子,也把饺子联想成元宝,过年期间,尤其受欢迎。东北地区的冬天,天寒地冻,妇女们把饺子包好,放在室外,都成了冻疙瘩,放两三个月也不坏,想吃,随手煮一盘,方便、好吃。少帅张学良回想当年东北王的府上,说道:饺子放满了两三个房间,从腊月吃到正月,随时都有。

不单是中国人吃饺子,日本人亦好此味,许多拉面馆中也带着卖“饺子”。日本饺子款式极多,有用油煎熟的烧饺子,用油炸过的炸饺,有带汤的汤饺。现在冷冻加工食品发达,日本人更从中国进口冷冻水饺,销量极大,超市均有销售,也逐渐成了日本的国食。在德国念书时,日本朋友只要看到我包饺子,就面带喜色,毫不迟疑地拿着筷子凑过来,意欲分一杯羹。这些朋友对水饺没有太大兴趣,非囝着人要煎着吃,附带还要碗白饭就着吃,真不知是何滋味。除了日本,朝鲜半岛也吃饺子,不过名称不同,改名为“馒头”(),这馒头跟北方的馍不同,外观内容,都是饺子,可煎可煮,也可加汤,变成汤饺,冬天吃起来颇暖胃。

西伯利亚也有一道叫贝梅尼(pelmeni)的菜色,也是面皮包了馅料同煮,不完全是偃月形,但概念一致。这种食物与波兰、乌克兰等地的饺子科食物,有一定的姻表关系。俄国民俗学者猜测,这道俄国名菜源自中国。理由之一,俄国人制作贝梅尼时,一定加入黑胡椒,这却非原产于俄国,如此一来,就必须找个中国祖宗,听起来也言之成理。

一时间,似乎所有的饺子都来自中国,可事实并非如此。犹太人、土耳其人、意大利人也全都有饺子,做法类似,尺寸不一,口味则各有巧妙不同。意大利有一种水饺,名为“拉威欧里”(ravioli),有各种大小,将调和好的绞肉包入面皮中,一样的捏成偃月形状,煮熟后加上各种酱汁——蕃茄口味、清汤口味,不一而足。许多食品工厂还将拉威欧里装在罐头中,一开即可食用,与方便面功能类似。另一种包得小小的“托特里尼”(tortellini),尺寸约为馄饨大小,煮熟后三十来个装成一盘,可以顶一餐。

德国也有一种称为“猫耳踏雪”(maultasche)的“类饺子”,多为菠菜泥做馅,配以清汤,只是包得四四方方,想要与偃月形的水饺连结在一起,还得有点想像力。土耳其人手艺极巧,将羊绞肉、洋葱等拌成馅,包入面皮中,做出的饺子只有一个大拇指大小,一端开口,类似山西莜麦栲栳栳,放入锅中,加热焖熟,淋上酸奶酪及蕃茄酱汁,称为“满提”(manti)。中南美洲有种叫“安邦那达”(empana-das)的饺子,用鸡肉、牛肉等材料,加入小茴香、红椒调味,包成偃月形,入烤箱烘烤即成,各地做法不一,也有人放些干果,做成甜饺子,颇受儿童喜爱。印度也有种叫萨摩萨(samosa)饺子,包成偃月或三角形,荤素皆可。

其实粉食文化中,把面团擀成薄片,包进馅料,或蒸或煮,再自然不过,硬要说什么人“发明”饺子,恐怕并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