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饮膳随缘
11175100000010

第10章 餐具

中国俗语说:“公不离婆,秤不离铊。”要说到饮食,可千万不能不提餐具。餐具者,取食、烹饪时,都必须使用。锅铲、菜刀、筷子、汤匙都算是广义的餐具。如果单讲上桌的餐具,又可以分为受器(盘、碗之类)、取具(筷、叉、瓢之类)及割器(刀)等三大类。中国菜简单一些,一双筷子解决了大部分问题,现代人还用调羹,这个名词虽然很“中国”,可大约还是受到西餐影响。一般中国人喝粥、吃面,哪里需要调羹,就连邻近的日本,原本吃汤面也没有使用调羹的习惯。至于饭桌上动刀,也不是一般人的习惯。当然有人要说:樊哙在鸿门宴中,不是拿刀子切生彘肩(小猪蹄膀),这可是司马迁为了表达当时剑拔弩张的气氛特别安排的情节。其实汉代人早就用筷子取食,《史记·绛侯世家》中提到景帝召条侯到其宫中,请他吃饭,“独置大胾,无切肉,又不置箸”(给了一大块肉,不给切,又不让他使筷子),成心要条侯好看。说明当时即使是皇帝,吃东西时也先切成小片,再用筷子取食。

筷子是代替手来取食的餐具,但如果直接用手取食,手算不算餐具?这恐怕是个名家学说辩论的主题了。不过根据统计,当今世界大约有四十二亿人口以手取食,可以算是餐具排行榜的第一名。第二名才轮到筷子,使用人口约为十二亿,当然,这指的是常态性使用。欧美人士没事弄一盘炒面炒饭,使筷子好玩,没两下子就要换叉子,免得“眼饱肚中饥”,不能算在使筷子的人口中。使用刀叉为进食工具是一个比较新的发展,十九世纪以后才在欧洲逐渐成为主要取食工具。

我们倒要谈谈一样非常古老的餐具:汤匙。学者发现,人类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使用汤匙,原始人类将骨头、贝壳之类的物品舀水和小颗粒的物品,非常方便,逐渐用到日常生活中,也开始以木头加工制成,成为不可或缺的饮食工具。新石器时代以后,汤成为饮食的重要内容,汤匙跟着发展,花样变多,材质也大有不同,有金有银,甚至用铁用锡,当然也有最原始的木头制品。中国如此,西方亦然。

罗马时期,汤匙发展成两种主要形式:大杓(lig ula)与小匙(co ch lea)。大杓的功能与今日的汤匙一致,无须特别介绍,但小匙的柄类似簪子,一头尖锐,功能类似叉子。罗马人食用蜗牛或贝类时,就用小匙的柄穿刺目标取食,相当方便。此后,汤匙就一直留在欧洲各地,也增添一些附加功能,显示身份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饮食本就容易区分社会阶级,餐具也是个重要指标。最早的汤匙用贝壳、骨头制造,以后贵族用贵重金属,平民只能用木头制作,差异极大。金匠生产的金银汤匙多为礼品,欧洲人有“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说法,这些孩子是有金汤匙,不过不是自己从娘胎里带来。举凡贵族生子,一干人等一定致送金制汤匙祝贺,这孩子也会妥善保存,临死时还要立下遗嘱,指示如何分配给后代继承。时至今日,德语中仍有“把汤匙送人”(den Lo¨ffel abgeben)的说法,成为“过世”的隐语。

现代人生活步调紧凑,多以快餐裹腹,餐具有了变化,西方出现一种新餐具,称为“食泼客”(spork),顾名思义,把汤匙前沿做成叉子状,可叉可舀,吃面吃汤,一个食泼客便可以完成。只怕吃得越快,饮食文化层次就降得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