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探索心理的奥秘:心理学及应用
11174700000016

第16章 注意的品质

4.4.1 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范围也叫做注意的广度,是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地觉察到对象数量多少的特性。注意广度是心理学中最早进行实验研究的问题之一。最早进行注意范围实验的是哈密尔顿(W 。Hamilton,1859)。他采用的办法是在地上撒一把石弹子,然后要求被试马上报告所看清的石弹子的数量。结果发现被试很难立刻看清6个以上的石弹子。同时,如果把石弹子放成小堆,如2个或3个一堆,那么被试所能看清的堆数大致也和上述所能看清的单个的数量差不多。其后,有人对视觉的注意范围用速视器加以确定。在不超过十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在速视器上呈现一些印有数字、图形或字母的卡片,由于呈现时间很短,眼睛来不及移动,受试者对刺激物的知觉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在此时间内,受试者所能知觉的数量就表示了他的注意范围。实验结果证明,在十分之一秒的时间内,成人一般能够注意到8~9个黑色圆点或4~6个彼此不相联系的外文字母。

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

(1)知觉对象的特点

注意范围的大小是随着被知觉对象的特点而改变的。例如对同样颜色的字母所能注意的范围,一般比对颜色不同的字母的注意范围要大一些;对排列成一行的字母,比对分散在各个角落上的字母的注意数目要多一些;对大小相同的字母所能感知的数量,要比对大小不同的字母感知的数量大得多。由此可知,被注意的对象越集中,排列得越有规律,越能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就越大。

(2)知觉者的活动任务与目的

知觉对象相同,人的活动任务不同,这时注意的范围大小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呈现一定数量的掺杂大小写的字母,要求受试者指出字母的大小写,这时,他能知觉到的字母的数量,比单纯要求他说出有些什么字母时的数量少得多。在这种情况下,注意范围的缩小是因为指出大小写的任务比辨认字母的任务更难。同时,在活动中,主体的目的任务越明确,注意的范围就会越大;反之,注意的范围就会越小。

(3)知觉者的知识经验

知觉主体所特有的知识经验会使注意的范围发生变化。知觉对象与主体经验越相关,知觉主体的注意范围就会越大。同时,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善于把知觉对象组成一个整体来感知,注意的范围就会越大。如根据个人的知识经验去感知一些有意义的字或词句,要比知觉一些彼此不相联系的孤立的字母或单字的范围大得多。

4.4.2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的持久特性。

从某种角度,注意的稳定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持久地保持在一个对象上。但这种对同一对象的注意的保持是非常困难的。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在间歇地加强和减弱。注意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注意的一种基本规律,也叫做注意的起伏现象。在听觉方面,如持一只怀表,离开受试者耳朵一定距离,使他刚能隐约地听到表的滴达声音,受试者会一时听到表的声音,一时又听不到,或者感到表的声音一时强,一时弱。在视觉方面,注意的起伏可以用进行演示,当我们注视这个棱台的框架时,我们时而觉得小方框平面位于前方,大方框平面位于后方,时而又觉得小方框平面位于后方,而大方框平面位于前方。这种反复的变化就是由注意的起伏造成的。

对于注意的起伏现象的解释,存在两种理论假设。一种观点认为,注意的起伏现象是外围感受器官和中枢的适应过程造成的。在发生适应现象以后,感受性减弱,于是感觉器官产生微弱运动,刺激物作用于新的感受细胞上面,或者感受器官经过一个恢复过程,而使感受性再度提高。另一种观点认为,注意的起伏与机体机能的节律性变化有关,如呼吸、血压等的变化。

广义的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长久地保持在同一活动上。这时,注意的稳定并不意味着它总是指向于同一对象,而是说行动所接触的对象和行动本身可以变化,但是活动的总方向始终不变。如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的过程中,需要对英语单词进行拼读、拼写,还可能要进行造句和其他练习,虽然注意会指向不同的对象,但始终是保持在学习英语单词这一项活动上。从广义的角度,他的注意是保持稳定的。

与广义的注意稳定相反的状态是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不自觉地离开当前应该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刺激所吸引的现象。注意的分散与无关刺激的干扰、单调刺激长时间作用或主体自身的状态有关。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下面这些:

(1)注意对象的特征

① 刺激物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物的强度越大,越有利于注意的稳定。同时,刺激信号的作用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主体注意的稳定。刺激信号作用时间越长,则觉察信号的可能性就越高,越有助于注意稳定的保持;反之,则越容易出现注意的分散。

② 刺激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确定性。信号刺激本身的稳定性对注意的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在某一特定时间和空间内,信号刺激出现的数量越大、频率越高,受试者对刺激出现的不确定性影响就会越小,从而有利于保持注意的稳定性;反之,受试者对刺激出现的不确定性影响就会越大,注意的稳定就很难维持。

③ 刺激物的变化。丰富、新异和富于变化的刺激物更易于保持人的注意,从而维持注意的稳定;反之,刻板、单调和枯燥的刺激物则常易使人注意分散,不利于对注意的稳定性的保持。

(2)主体对活动结果的了解

在活动过程中,明确规定所要解决的总任务是什么,布置每一步骤所要解决的局部任务,并且积极地尝试去解决它们,是保持稳定的注意的最重要条件之一。同时,活动主体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对维持注意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利用反馈作用引起和保持主体的觉醒状态,从而达到主体的心理活动始终处于注意的积极状态。

(3)主体自身的状态

主体自身所处的状态对维持注意的稳定也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在失眠、疲劳或生病的时候,注意就不易稳定。在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对注意的对象感到兴趣、而且采取积极态度的时候,就容易保持稳定的注意。同时,也跟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和对活动的态度有密切的关系。

4.4.3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学生在听报告时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表演的时候,一边跳舞,一边唱歌等,都是注意的分配现象。在进行复杂活动的时候常常需要进行注意的分配。

在不同种类的刺激物严格地同时发生作用,因而需要用两个分析器去感受的时候,要适当分配注意是相当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是首先只能感知到一个刺激物,经过一个短的时间以后,才能感知到第二个刺激物。在复合器的实验中,仪器上有一个指针在刻有一百刻度的盘上迅速地转动着,指针经过某一度数的时候,就会响起铃声。受试者的任务是在铃响的时候,说出指针所指的度数。实验表明,受试者通常不能说出铃响时的准确度数,而所说出的却是铃响之前或之后的度数。这就表明他的注意先是指向于一个刺激物(铃声或指针的位置),而在稍迟一些时间,才指向另一刺激物。另外的研究还证明,严格地同时给予两耳以不同的信号,感受它们也是有困难的。当受试者预先有意识地选择听取一耳的信号,或者将某一耳的信号增强,才能感知这一耳的信号。

所以,注意的分配是需要条件的,这些条件主要包括:

(1)主体对进行的几项活动的熟悉程度

人们在同时进行几项活动时,往往需要进行注意的分配,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实现分配。当活动主体对同时进行的几项活动都较为熟悉,甚至有些已经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时,注意的分配就较为容易实现;反之,如果主体对活动比较陌生,则难于进行注意分配。如在学习新技能的时候,注意分配往往较难。但有时在进行几项活动时,其中有一项较为陌生,但其他几项都很熟悉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注意的分配。

(2)同时进行的几项活动的性质及其关系

一般说来,在几种动作技能上实现注意的分配较为容易,如边歌边舞;而在几种智力活动上分配注意则较为困难,如边演讲边进行复杂的心算。

为了能够很好地分配注意,必须在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这需要通过练习把复杂的活动形成一定的联系系统,使其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在需要的时候就很容易把整个活动系统实现出来。例如汽车司机驾驶汽车的复杂动作,通过训练以后,能够形成一定的动作系统,他差不多不需要特别的努力,就可以很好地完成驾驶动作,并且他的注意还可以分配到其他与驾驶无关的事情上。

4.4.4 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指人有意识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如在活动中,从一个任务转向进行新的任务,往往就会需要进行注意的转移。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有:

(1)原有注意的强度

注意转移的快慢与难易往往与原有注意的紧张度有密切的关系。原有注意的强度越大,紧张度越高,就越难进行注意的转移;反之,则较为容易。

(2)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

新的注意对象在特征上与注意主体的兴趣和需要越符合,就越容易实现注意的转移;反之,则较为困难。

(3)注意主体的神经过程的特点

主体的神经活动的灵活性往往会直接影响注意转移的难易。神经过程灵活性较强的人,注意的转移也容易发生;神经过程缺乏灵活性的人,注意转移则较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