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拥有庞大的字库,汉字总数超过8 万,常用有3500 字左右。其中最古老而神秘的字是哪个?一般认为是“傩”(音nuó,繁体为“儺”)字。《论语》、《礼记》等古籍记载以及《辞源》、《辞海》等辞书的诠释, 都将视作“驱逐疫鬼”的仪式,而对“傩”字本身的解释却都不甚清晰。
从“ 儺” 字的字形来看, 它是由“人”“ ”“难”是组成的。“难”意为“哀鸣之鸟”、“就擒之鸟”,引申为“不能动弹”、“被束缚”、“被困住”。“人”与“难”联合起来表示“用法术使危害人类的妖魔鬼怪不能动弹的人”。
“儺”字从“人”,自然是与远古人类日常活动相关。
“儺”字从“ ”,虽为音符,但它有时节的意思,《说文》中说:“者,时也。”这说明“儺”应该是一种跟农时节气关紧密相关。
“儺”字从“隹”,隹(zhuī)是短尾的鸟。从图腾崇拜角度考虑,“儺”应该与远古农耕民族的鸟灵崇拜有关。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儺”有很显著的季节性特征,祭祀的对象应该是一种神鸟(即傩神)。大量的古代稻作文明遗址中也有证据印证这个说法。在良渚、河姆渡、高庙等遗址中,发现的太阳神鸟纹饰、傩具,说明着远古农耕民族的崇鸟风俗,他们视鸟神为嘉禾之神。傩祭主要是祈求鸟神( 傩神)保佑水稻丰收。
再看稻民们的祈祷目的,无怪乎,吃有糯,穿有罗,住有楼,行有路,玩有锣,射有弩,敬有鸾……这些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字都和傩字音(南方方言)相近,古时汉字有同音近义的原则,那么就说明这些东西都与祈祷仪式——傩相关,已经成了一种信仰融入人们的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还形成了一种傩文化,比如古代的傩戏,被称为“戏曲舞蹈的活化石”,也称为傩舞,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贵州以及湖北西部的山区。戏中有一些用木面具扮演的传说中的驱除瘟疫的神──傩神,傩神就是太阳鸟,象征着光明,代表人间正气,因此用傩祭可以用来驱逐邪气。
傩祭是大规模的祭祀典礼,也是一种世界性的古文化事象,它以驱鬼逐疫、酬神纳吉为目的,以巫术活动为中心,是原始民族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及万物有灵观念的产物。因此“傩”又可解释为“行有节也”。傩祭是盛大壮美的祭祀活动,因此“傩”有“美盛”的含义。而傩的本义是神鸟崇拜,鸟在稻民心中多柔顺依人, 故“傩”也有“柔顺”之义。这就是傩字全部的
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