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市场营销学(21世纪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11171300000029

第29章 定价策略

消费者接受一个商品的价格,并不仅仅考虑这个价格是否同价值相适应,而是受到许多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因素的影响。因此企业定价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更是一门艺术和技巧。前述定价方法着重于产品的基础价格,定价技巧则着重于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从定价目标出发,运用价格手段,使其适应市场的不同情况,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一、新产品定价策略

顾客一般对刚上市的新产品的情况了解不多,因此企业开发的新产品能否在市场上站住脚,并给企业带来效益,定价就显得十分重要。企业在新产品投放市场时,可以在撇脂定价和渗透定价之间作出选择。

(一)撇脂定价

这种策略是企业将新产品以尽可能高的价格投放市场,以赚取高额利润,在短期内收回投资。这就像从牛奶中撇取奶油一样,故得其名。采用此策略有利于企业获取丰厚利润,掌握市场竞争及新产品开发的主动权,同时可以提高产品的身价,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缺点是不利于市场的拓展,容易使竞争加剧。因此,它适合新产品在最初投入市场时采用,而不适合长期采用。

(二)渗透定价

即低价投放新产品,使产品在市场上广泛渗透,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然后随着份额的提高调整价格,降低成本,实现盈利目标。这一般适用于市场需求弹性大的商品的定价。其优点是薄利多销,以量取胜,不易诱发竞争,便于企业长期占领市场。缺点是本利回收期较长,价格变化的余地小,难于应付骤然出现的竞争和需求的较大变化。

(三)满意定价

又称温和定价策略,这种策略介于“撇脂”与“渗透”策略之间,价格水平适中,一般是处于优势地位的企业为了在消费者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主动放弃一部分利润,既能保证企业获得一定的初期利润,又能为消费者所接受。

二、心理定价策略

运用心理学原理,根据不同类型的顾客来调整定价,使其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要,而不是仅仅考虑商品的价值。心理定价策略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尾数定价

尾数定价是指保留价格尾数,采用零头标价。如将某种商品定为9.8元而不是10元。消费者通常认为尾数定价是在原来价格上打了折扣,给人以便宜感,另一方面又因标价精确给人以信赖感。尾数定价可以满足消费者求实的心理,使之感到价廉物美。这主要用于弹性较大的零售商品的销售,名牌优质产品就不一定适宜。

(二)整数定价

对于价格较高的商品,如高档时装、耐用品或礼品等,企业可在基础价格上凑成整数,使顾客对这类商品形成高价的印象以吸引社会上高收入阶层。如一套高档西装,定价为1800元,而不定价为1795元,这样反而会增强顾客的购买欲望。原因在于这类高档品的购买者多属高收入者,重视质量、品牌而不很计较价格,认为价格高是质量好的象征。如果以尾数定价则会给人以低价感,商品反而无人问津。

(三)声望定价

市场上不少高级名牌商品,经销多年,在顾客中有较高的声誉,对它们产生了信任感,购买时,不在乎钱的多少,而在乎商品能否显示其身份和地位,这是一种“价高质必优”的消费心理,即使该类产品成本下降,价格一般也不会下降,否则有损于这类商品的形象。

(四)习惯定价

市场上的许多产品,由于习惯的关系,形成一种习惯价格,或称便利价格,高于习惯价格被认为是不合理的涨价,若低于习惯价格又使消费者怀疑是否货真价实。因此,当市场上存在着强有力的习惯价格时,商品的价格应力求稳定。若必须变动时,应同时采取改换包装或品牌等措施,避开习惯价格对新价格的抵触心理,引导消费者逐渐形成新的习惯价格。

三、折扣定价策略

这种定价策略是在基本价格的基础上,由于顾客及早付清货款、批量采购、淡季采购等,企业给予一定的价格折扣。灵活运用折扣定价技巧是企业争取顾客、扩大销售的重要方法。折扣定价策略一般有以下四种。

(一)现金折扣

指对按约定日期付款或提前付款的顾客给予一定的现金折扣。其作用有:

(1)减少信用成本和呆账。

(2)减轻对外部资源的依靠,减少利率风险,加速资金周转。

(3)能有效地对渠道成员进行控制,增强竞争能力。

(二)数量折扣

数量折扣是卖方因买方数量大而给予的一种折扣。但其数额不可超过因批量销售所节省的费用额。数量折扣有非累进折扣及累进折扣。非累进折扣是规定顾客每次购买达到一定数量或购买多种产品达到一定的金额所给予的价格折扣。累进折扣是规定在一定时间内,购买总数超过一定数额时,按总量给予一定的折扣。数量折扣引导顾客向特定的卖方购买,而不是向多个供应商购买。

(三)交易折扣

交易折扣又叫功能折扣,是制造商根据中间商在市场营销中所担负的不同职能,给予不同的价格折扣,其目的在于用价格折扣刺激各类中间商充分发挥其组织市场营销活动的功能。例如,制造商报价“400元,折扣40%及10%”,表示给零售商折扣40%,即卖给零售商的价格是240元,给批发商再折扣10%即216元。

(四)季节折扣

是指客户在淡季购买产品而给予的价格折扣。这在季节性明显的服装业广为采用,目的是鼓励批发商、零售商淡季购买,有利于产品的均衡生产,减小厂商的仓储费用,加速资金周转。

四、相关产品定价策略

也称为产品线定价,即针对整个产品线制定价格,而不是对单个产品定价。个别产品的定价应服从企业全局利益。如果企业生产的其中两种产品互为替代产品,为了增加一种产品销售量,可以把另一种产品的价格定高。尽管这种定价对后一种产品的销售量不利,但对整个企业利润的增加可能是有益的。如提高畅销品的价格,降低滞销品的价格,可以扩大滞销品的销路,增加企业的总盈利;如果两种产品是互补品,为了增加其中一种产品的销售量,应降低另一种产品的价格直至成本水平。通常是降低购买频率低、需求弹性高的产品价格,同时提高购买频率高、需求弹性低的产品价格,使企业两种产品总的经营效果达到最佳。

相关产品定价不是基于顾客的心理因素,而是根据几种产品使用价值的相互关系来确定,更多地为生产企业所采用。

五、系列产品定价策略

也称为分档定价,是把商品按不同档次、等级分别定价,形成系列价格。一般而言,同类产品总有很多规格和型号,其成本也有所不同,如果机械地按成本加成定价,则所定价格种类过多,不利于买卖双方的交易。于是一些零售商店把众多规格的产品分成少数几档,每档产品定一个价格,这样买卖双方都省去不少麻烦,又不至于影响企业利润。

分档定价也存在着以下一些困难。

(1)各档价格之间的差距不易把握。如果档价差别过大,会失去愿以中间价格购买的顾客,也容易引起某些中间商或顾客的投机心理,抢购低档价商品,妨碍营销目标的实现;如果档价差别过小,顾客无法分辨质量高低,达不到分档定价的目的。

(2)分档定价在产品成本提高时使企业处于为难境地。如果调整各档价格,则要涉及各种规格产品,明显地会对顾客的购买行为产生消极作用;如果听任成本上升,而不变价格,利润必将减少,也于企业不利。

六、分地区定价策略

这种定价主要是在价格上灵活反映和处理运输、装卸、仓储、保险等多种费用。根据商品的流通费用在买卖双方如何分担的情况,分地区定价策略表现为以下四种形式。

(一)原产地定价

指卖方负责产品装运,在原产地某种运输工具上交货,并承担此前一切风险和费用,由买主负责其后全部的运杂费和承担其后运输途中受损失的风险。也称离岸价格(FOB),常用于运输费用较大的商品。

(二)区域定价

指把产品的销售市场划分为几个大的区域,在每个区域内实行统一定价。一般说来,较远的地区定价高些。在市场不能有效细分的情况下,这种定价有利于巩固厂商的市场地位。

(三)买主所在地定价

指统一运送价格或到岸价格(CIF)。卖方不管买方路途远近,一律实行统一送货,价格也一样,卖方还须负担一切运输、保险费用。这种定价法适用于运输费用较小的商品。

(四)成本加运费定价

又叫C&F定价,在CIF价格的基础上减去保险费用即是成本加运费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