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自然奥秘大百科(中国学生成长知识丛书)
11170000000046

第46章 谜语般的贝加尔湖

在俄罗斯中西伯利亚高原的南部,有一个不寻常的湖泊——贝加尔湖。从古至今,无论当地哪一个民族,都不把贝加尔湖叫湖,通古斯人叫它“拉母”,词意就是海;居住在湖岸的布里亚特人或蒙古人,称它“贝加尔大拉衣”,意思是“自然的海”;公元前29年的一份中国古代文献里,把贝加尔湖叫做“北海”,这可能是历史上最早的记载了。

是湖还是海

贝加尔湖虽然宽度只有25~79.5千米,但长度从东北向西南延伸达636千米,形状就像一轮弯弯的新月。湖面面积31500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八位,最深处达1620米,比许多大海还要深!两侧还有1000~2000米的断崖悬壁包围着,蓄水量达到23000立方千米,约占全世界淡水湖泊总蓄水量的五分之一,是世界最大的淡水库。因此,有人把它称作“淡水的海洋”。在它的周围总共有336条大大小小的河流,汇集到贝加尔湖;而流出的却只有一条安加拉河。假如没有水流入贝加尔湖,让安加拉河以目前的流量不间断地流出,也需要400年才能把水全部流完。

贝加尔湖还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是俄罗斯的主要渔场之一。湖中一共有600种植物和1200种动物,世界上任何一个淡水湖里都没有这么多。其中有1083种还是独一无二的特有品种。最使科学家感兴趣的是生物的古老性。许多淡水生物在西伯利亚的其他江河湖泊里已找不到踪迹,只有在几千万年前甚至几亿年前的地层里才有它的化石。更令人奇怪的是,很多生物要到相隔甚远的地方才能找到。湖里有一种藓虫,它的近亲生活在印度的湖泊里;还有一种水蛭,只能在中国南方淡水湖里才有幸能见到;长臂虾则在北美洲有它的同伴;一种蛤子仅出现在巴尔干半岛的奥克里德湖。

此外,贝加尔湖的湖水一点咸味也没有,可湖里却生活着道道地地的海洋生物:海豹、海螺、海绵、龙虾等。贝加尔湖底有一种1~15米高,长成浓密的丛林似的海绵,在任何湖泊里是找不到的。数不清的怪模怪样的龙虾,就躲藏在这个丛林里。著名的贝加尔鲨鱼,白色无鳞,大而透明的鱼鳍像蜻蜓的翅膀,专吃小虾,不产卵。能直接产下小鲨鱼来。贝加尔海豹从前特别多,喜欢成群结队活动,现在每年仍然可以捕获约5000头。一般的鲟鱼都生活在沿海,而贝加尔鲟鱼已经完全变成了淡水鱼类。春天,它们溯江而上,到河里去产卵,然后仍然回到冰凉的贝加尔湖里来。它们从来也不游到海里去,这片宽广的水域已经代替了它的故乡。

这一切真叫人迷惑不解!贝加尔湖究竟是湖还是海?难怪古代的西伯利亚人就叫它“谜语之海”。

令人困惑的海洋生物第一个提到贝加尔湖的欧洲人,是13世纪的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俄国人直到17世纪20年代才知道有这么一个湖。丰富的鱼类和海豹吸引了第一批俄罗斯移民,他们就在这儿建立了渔村。18世纪初,彼得大帝派出了第一支考察队,考察了东西伯利亚和贝加尔湖沿岸地区。十月革命以后的1928年,前苏联科学家在这里成立了贝加尔湖考察站,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活动。科学家们认为,在几百万年以前,像贝加尔湖中的许多特殊的淡水生物,在世界各地都有,但经过漫长的岁月和大自然的严酷袭击,它们差不多都被无情地淘汰灭绝了。今天,我们只能在地球上某些环境条件较好的角落里,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贝加尔湖就是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它没有受过第四纪冰川的袭击,成为第三纪淡水动物的天然避难所,并且还发展了许多新的品种。

那么,那些典型的海洋生物,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和在什么时候悄悄进入贝加尔湖的呢?过去的学者认为,贝加尔湖在古代不是海洋,而是与海相通的海湾。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在湖岸以东地区,发现了中生代(7000万年以前)的海洋沉积物。他们断定,当时在那里曾有过一个外贝加尔海。后来由于地壳变动,造成海退,但还是留下了宽广的内陆蓄水池。因为雨水不断加入,湖水渐渐由咸变淡,并且步步向西移动,到达现在的贝加尔湖地区,分散成一系列由河流连结起来的湖泊,贝加尔湖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湖里的海洋生物,是千万年前来不及撤退的老祖宗繁殖出来的子孙后代。

少数科学家认为,贝加尔湖里的海洋生

物来自地中海。古地中海比目前的地中海宽广得多,曾把北部欧亚大陆同南部分离开来,后来发生了地壳运动,古地中海东段都变成了山,仅在中亚细亚地区还剩下少数湖泊,如里海、咸海等。

确实这些由古代海洋变成的咸水湖里,至今还有不少海洋生物。

他们说,尽管贝加尔湖海豹同北冰洋里有环纹的海豹是亲属,但却和遥远的里海海豹更相似,这说明贝加尔湖可能是在古地中海消退之后生成的。

这些争论,都不可避免地归结到贝加尔湖的起源,它是什么时候,又是怎样形成的?而要了解它的过去,就必须研究

自然奥秘小知识

红嘴山鸦体长约36厘米。通体黑色,与一般乌鸦相同,但嘴形细长而曲,并呈朱红色。幼鸟两翅和尾闪烁着金属光泽,与成鸟一样,全身余部均纯黑褐色,而无辉亮。嘴端和嘴缘尤淡,近角色;脚污褐色。雌雄羽色相同。

沉积在湖底的岩石标本,才能精确地推断湖盆的年龄和历史。

但是,打开这谜语的钥匙,科学家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因为贝加尔湖的湖水深不可测,要把古代湖底的沉积物取到湖面上来,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岩芯揭开的秘密

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钻井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科学家在贝加尔湖滨打了几个很深的钻井。在取上来的岩芯样品中,没有发现任何中生代的沉积岩层,而只有新生代的岩层。

科学家根据这些资料,再结合邻近地区在地质、古生物和古地理方面的材料,证实贝加尔湖地区在中生代时既没有被海水淹没过,也不存在湖泊,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是陆地。贝加尔湖的地质史告诉人们,它还是一个“新生儿”,大约诞生于2500万年前的新生代。当时由于强烈的地壳断裂活动,围绕贝加尔湖的山脉急剧升高,湖盆迅速地陷落下降,形成了一条狭长深陷的谷盆,从而诞生了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淡水湖泊。

这个结论无情地否定了贝加尔湖起源于海洋的猜测。于是,一些科学家又提出了新的假说,他们认为海洋生物是从北冰洋沿着河流进入贝加尔湖的。有的说,这些“外来者”的捷径先是叶尼塞河,然后上溯到支流安加拉河,再直达湖中。也有人说迁移路线是沿勒拿河、维蒂姆河到达贝加尔湖的。但是不管走什么路线,这种大规模的迁徙都发生在比较近的地质时期。

有人对此表示怀疑,理由是

这些海洋生物为什么不在老家待着,而要兴师动众搬到贝加尔湖来居住呢?他们认为,这些所谓的“海洋生物”是贝加尔湖中土生土长的。当一般的淡水生物进入贝加尔湖浩瀚的、像海一样深的新环境以后,争取生存的斗争,使它们产生了适应新环境的变化,身上慢慢出现了与海洋生物类似的典型标志。

不过,有人反对说,有些生物的海洋特性,不可能是后来在淡水湖中获得的。于是许多人就采取了折中的看法:少数生物如海豹等,是从北冰洋游进来的“不速之客”,而其他一些所谓的“海洋生物”,则是贝加尔湖特定环境之中生成的。

关于贝加尔湖特有生物起源问题的争议,至今没有结束。

这个谜就像贝加尔湖本身一样,变幻不定,莫测深奥。

自然奥秘小知识

台风的监测与预报:利用气象卫星确定台风中心位置,估计强度,监测移动方向和速度。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热量带;③判断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