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自然奥秘大百科(中国学生成长知识丛书)
11170000000041

第41章 “死城”的秘密

公元79年,位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湾畔海拔1280米的维苏威火山,在静止一段时期以后突然喷发了。8月24日中午,火山发出轰隆隆的爆炸声,接着一股烟柱盘旋着冲天而起,遮住了天空。8月25日,大难终于来临,当温度高达30℃、时速超过100千米的岩浆从火山口喷涌而出时,附近的庞贝城、施塔比亚城和赫库兰尼姆城很快消失了。

1600多年以后,当人们由于偶然的原因挖到赫库兰尼姆城遗址时,却发现城内当时几乎空无一人,人究竟到哪里去了?

遭劫现场

事情从公元1709年说起。那一天,那不勒斯湾阳光普照,人们正在海滩上赶挖深水井。挖啊挖啊,当铁锹挖到20米深处时,土突然猛地陷了下去。他们的面前出现了一个古代戏院的舞台,人们被这意外的发现所鼓舞,加快了挖掘速度。经过长时间的奋战,他们终于完整地挖出了埋在黑色岩浆下的赫库兰尼姆城。挖掘的结果使人大吃一惊,挖出的4个街区里,石街、竞技场和广场等设施完好,一些民宅丝毫未损:门窗开闭灵活自如;青铜汲水器运转正常;甚至连卧室里放着的化妆品、碗橱里放着的杯盘碟子都一点没有损坏;一家客店的墙上记载着卖酒日期和次数;玉石作坊里,未琢完的美玉还放在工作台上;面包店呢,炉膛里80只面包似乎还在冒热气!有一户人家屋子里家具放得有条不紊,鸡腿放在桌边的盘子里,正等着主人张口大啖……

然而,走遍这座重见天日的古城,却很少见到人和动物的尸骨。

最后,人们只在市中心一块大拱石下发现了9具人的骨骼。城里的人都到哪儿去了?纷至沓来的猎奇者们未能找到答案,循迹闻讯赶来的科学家,同样也没能解开这个谜。于是,关于“死城”赫库兰尼姆的种种传说就这样流传开来。

初现端倪

许多年以后,一位名叫哈罗德·西格森的考古学家考察了赫库兰尼姆。经过仔细研究,他提出了一个相当大胆的假设。他认为,造成“死城”尸骸罕见的原因正是维苏威火山。公元79年8月24日中午,火山已经显露爆发的迹象。此时,“死城”中的动物早就逃之夭夭,但城中的居民却不把这当做一回事。他们认为,维苏威火山一向平静,此时也不见得马上就会爆发。没想到,维苏威火山的活动有其特殊的规律,它的整个历史大体分为两个时期——静止期和喷发期。处于静止期时,火山口封闭,到了喷发期火山口再张开。公元79年的这次喷发,恰恰是静止期以后的大爆发。

因此,很多人就丧生在这判断失误上。到了8月24日下午,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市民们这才惊慌起来,放下手中的事情仓促逃命。当时,“死城”的大部分居民逃向海边,打算沿海岸线逃走或乘船离开本地。留在城里的一些人还存有侥幸心理,一心祈祷火山不要爆发,极少数人躲到了拱石下面,希望拱石能挡住火山岩浆。

可是,当灼热的岩浆以极大的速度似脱缰的野马铺天盖地扑来时,人们都绝望了,他们意识到轻视维苏威火山是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但一切都晚了,滚烫的岩浆将留在城里的居民化为灰烬,那些留在巨石底下的人们被倒塌的石块砸死,留下了自己的尸骨,而逃到海滩的人最终也被岩浆吞没。19个小时以后,火山终于安静下来了。曾经繁荣一时的赫库兰尼姆城,覆盖了厚厚一层变黑的岩浆,被深深地埋入地下。

西格森的说法引起考古学家萨拉·比西尔和戈塞皮·冯吉等人的注意。比西尔和冯吉几乎同时到达离赫库兰尼姆不远的海滩,开始了发掘工作。1980年,事情一下子有了眉目。一天,比西尔指挥工人在海滩上安装水泵,接连在那儿发现了两具骸骨。过了两年,比西尔在清理海滩地区时,又意外地找到了13具人的骨骼,其中一具表明了死者生前的军人身份。就在同一年,戈塞皮·冯吉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他领着手下的工人用挖掘机挖掘深埋在海堤下面的一些巨大石块,在几块拱形石下连续发现了60多具人的骸骨以及几匹马的骨骼。从骨骸的排列姿势上可以看得出,大人和小孩挤成一团,恐惧地等待灾难的降临。

可是,并非所有的人都同意以上这种说法。有人就对西格森的理论提出了几点质疑:第一,有什么能证明从海滩挖出的骸骨就必定是逃离家园的赫库兰尼姆居民所留下来的?第二,凭什么说这些骸骨一定是被火山灰活埋致死的?第三,公元62年,“死城”附近已经有过一次大地震,就在火山爆发前不久,也还发生过一次小地震,照理说当地居民应该对火山有所警惕,怎么还会那么无动于衷?况且,从8月24日中午起,维苏威火山顶就开始传来惊雷般的爆炸声,腾空而起的烟云挡住了太阳。大火熊熊,像是烧红了半边天……在这种恐惧的气氛中,赫库兰尼姆城的居民逃还来不及,怎么还会逗留在海滩呢?这些问题,正等待着未来作出答案。

自然奥秘小知识

杜鹃花属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由大乔木(高可达20m以上)至小灌木(高仅10cm~20cm),主干直立或呈匍匐状,枝条互生或轮生。杜鹃花属850余种。分布于欧洲、亚洲及北美洲,以亚洲为最多。中国常栽培的种类有:毛鹃、夏鹃、西洋鹃、羊踯躅、迎红杜鹃、马银花、云银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