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自然奥秘大百科(中国学生成长知识丛书)
11170000000032

第32章 哈纳斯湖中的“水怪”

在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地区,海拔1300余米的高山上,有一个平均水深达174米的淡水湖泊——哈纳斯湖。

哈纳斯湖水平似镜,清澈深邃,像一颗翡翠镶嵌在崇山峻岭之中。人们都不曾想到这么一个充满祥和气氛的地方,却屡屡发生“水怪”吞吃牲口的事情。

“水怪”逞凶

1931年的一天,一位蒙古族牧民去湖边水草丰盛处牧马。他将几匹健壮的种马解开缰绳,便独自干活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马儿还不回来。牧民急了,赶到湖边一看,咦,奇怪!湖边杂乱的马蹄印清晰可见,可马不见了。原先平静的湖面此时却翻滚不止,水面一片通红。“有水怪!”牧民的脑中闪过一个念头,吓得连滚带爬逃了回来。

不久以后,一位以胆大著称的牧民自告奋勇赶到湖边去看“水怪”。不料刚到湖边,就见湖中划过一道红光,闪出一个巨尾大头的怪物。只见怪物尾巴一摆,波浪就跃到几十米高,浪花呼啸着朝他扑来,唬得他身子骨都酥了半边,跌跌撞撞向回逃。

从此以后,出“水怪”的消息不胫而走。附近的牧民再也不敢到湖边牧马放羊,一时间那儿牛羊绝迹,成了寂静的世界。

时间很快到了1980年夏天,新疆水产局的几名工作人员到湖边考察水产资源,他们在沿湖一带发现了牛、羊、马的骨骼,经过仔细研究,发现这些都是某种巨型怪物吞吃以后留下的。

是巨鱼吗

哈纳斯湖畔有“水怪”出没的消息终于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为了探索这个奥秘,新疆大学生物系副教授向礼陔,带领了20多名师生于1985年7月来到哈纳斯湖边进行考察。一天,当向礼陔带领助手来到湖边时,忽然看到1000米开外的湖面上有一团红影在晃动。拿起望远镜一看,嘿!竟是一条鱼形怪物。只见它静静地躺在水面上,头部红得像团火,大嘴一开一合地吐着水雾,巨大的背脊露出水面像一座小岛。

斯湖风光

怪物莫非是一条大鱼?!向礼陔把自己的想法跟同事一说,大家一致提议先捉住怪物再说。怎么捉呢?用钓钩来钓!于是,他们去县城打造了两只大钩,并买了100余米长的尼龙绳,然后将两条羊腿钩上鱼钩,撒向湖中。可是,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怪物仍然没有咬钩。第三天,考察队打了两只野鸭作为诱饵,“水怪”果然出现了,可是,它游到鱼钩附近,看也没看野鸭子一眼就径自拍浪而去。向礼陔他们又调查了很多湖边居民,从老牧民口中得知,早在60年前就有人从湖中逮到一条巨鱼,那鱼的鱼头大得像巨锅,用17匹马也拉不走它。这巨鱼是不是活跃在湖中的“水怪”?向礼陔不敢肯定。

向礼陔知道,有一种红色的大鱼生活在我国东北和前苏联西伯利亚各大河流中,这种鱼就是哲罗鱼。然而,向礼陔知道,哲罗鱼的长度一般不超过2米,重量不超过80千克,怎么会有“水怪”那么大的个子?他百思不得其解。

事情没有结束

1986年,中国科学院和新疆有关方面组成了联合考察队,对哈纳斯湖中的“水怪”进行考察。科学家们利用现代化运输工具,终于跟踪到一群又一群的“水怪”。人们乘着直升机进行低空盘旋,拍摄到许多照片。

经过分析,他们认为活动在哈纳斯湖中的“水怪”不是别的,而是一种巨型鱼类。这种鱼可能是一种大型的哲罗鱼,它是一种凶猛的食肉鱼类,生就一张大嘴,嘴内布满锋利的牙齿。大鱼以水面上的大雁、野鸭或其他鸟类为食,体长可达15米,头宽1.5米,体重达2~3吨。它们的头部有黑斑,背部深褐色,体侧呈紫褐色,腹部现银白色。在繁殖季节,大鱼全身变得像火一样红,因此就有了“红色水怪”的传说。

那么,为什么哈纳斯湖会有大型的哲罗鱼呢?科学家们认为,原先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生活着大型哲罗鱼。后来,地壳的变迁使得绝大多数地方的大型哲罗鱼绝灭了,而哈纳斯

湖则因为环境比较好,水生生物比较丰富,大鱼就一直保存了下来。

不过,也有一些科学家对此持保留意见。他们认为,在活鱼被捉到以前,一切只能被视做纸上谈兵。他们还认为,哲罗鱼是一回事,大红鱼又是另一回事。把哲罗鱼和大红鱼混为一谈是不明智的。因为在哈纳斯湖中确实生活着哲罗鱼,不过这种哲罗鱼的体型并不大。20世纪50年代和1984年夏天,人们曾两次从哈纳斯湖中捕到体重50千克和38千克的哲罗鱼,可巨鱼却比这种哲罗鱼要大得多。难道哈纳斯湖内生活着两种哲罗鱼?

哈纳斯湖内的“水怪”到底是哪一种动物?恐怕光凭分析是很难确定的,只有等到活捉“水怪”,一切才能真相大白。

自然奥秘小知识

大多数植物的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四部分完全具备的花叫做完全花。也有四部分不完全具备的花,这些缺失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就叫做不完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