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五千年未解之谜
11163900000058

第58章 南越王宫种种谜团

南越王宫殿遗址位于广州市儿童公园东南面。在备受海内外人士瞩目的同时,人们的谜团也逐渐多了起来!

据史料记载,秦末汉初时期全国有十多个商都,而岭南就只有“番禺”这一个重要的商都,来这里经商的人不少都财运亨通,发达者众。按照考古专家推测,南越王宫署之外应该还有贸易区(市)、老百姓生活区(坊、里),以及城墙等,然而这些东西目前却一点出土的迹象都没有。南越王宫署只是番禺城的一部分,当时的城在哪里?城墙修建在什么地方?

在堆积成山的出土物件中,最令考古学家感到兴奋的是一枚大约5厘米高、质地坚硬、未完成的象牙印章。这枚象牙印章只有一只核桃大小,上面还有一道裂痕,没有挑字署名,其上却有一个头像。从脸形和发式来看,是一个明显的外国人头像。

从形状上看,这枚印章不是中国传统的长方形或正方形,而是椭圆形,而西方印章的形式正是以椭圆形为主。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枚给外国人刻的印章,反映了当时广州外国人的存在。据文献记载,唐代广州聚集了数万外国人,尤其以西亚阿拉伯人为多,但苦于缺乏具体物证,这枚印章上面的“老外”到底是哪一国人?当时的广州外国人的数量有多少?这些谜底仍待揭开。

过去一般认为,中国建筑在唐宋以后才大量使用石质材料,但是在刚刚出土的南越王宫殿和以前出土的南越王御花园,发现了大量的石质材料,诸如石柱、石梁、石墙、石门、石砖、石池、石渠等,不一而足。有人认为,整个南越王宫署的石建筑普及程度,可以用“石头城”来形容,甚至有的结构与西方古罗马式建筑有相通之处,这在全国考古界都是罕见的。有行内人士提出,南越王宫署独树一帜的石建筑,是否意味着当时的广州(番禺)已经引进了西方的建筑技术和人才呢?

有专家预言,当南越王宫殿全部出土后,将可以见证南越王宫署当时的辉煌。其实,早前在王宫一侧发掘的御花园,光一条曲流石渠就可以见到“皇家霸气”之端倪。这条曲流石渠约180米长,由北向南,再折向东,注入一弯月形石池后又继续西流,蜿蜒贯穿整个御花园。这条以观赏潺潺溪流为主要功用的渠道,说不定还大有别意。南越王御花园中的石渠流向呈“几”字形走向,方向向南。而我国的黄河也呈“几”字形走向,只不过向北,总体的形状有着惊人的相似。有专家猜测,这种惊人的相似不一定是巧合,也许正是南越王赵佗当年“觊觎中原”的“野心”所在。

有一段南越王赵佗的历史轶事。秦末当政者对于当时赵佗在岭南称“南越王”心有不悦,赵佗向人自辩说:“其实我只是称王自娱,没有什么企图。”现在看来,如果这张示意图早2000多年让秦王知道,恐怕赵佗也不会有105岁的寿命了。猜测毕竟是猜测,实情到底如何,恐怕只有泉下的南越王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