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五千年未解之谜
11163900000048

第48章 轩辕黄帝陵之谜

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黄帝姓公孙,因长于姬水,又姓姬。曾居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轩辕丘),取名轩辕。祖籍有熊氏,乃号有熊。又因崇尚土德,而土又呈黄色,故称黄帝。黄帝15岁就被群民拥戴当上部落领袖,37岁成为中原部落联盟的首领。轩辕黄帝一生历经52战,降服炎帝,诛杀蚩尤,结束了远古战争。由于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后世都尊称轩辕黄帝为“文明之祖”、“人文初祖”。黄帝死后,人们选择了“桥山之巅”,将他深深埋进黄土里,希望“黄帝灵魂升天,精神永远常在”。这就是今天海内外中华儿女拜谒的中华第一陵——黄帝陵。

不管黄帝是否真实存在过,黄帝陵却自古以来就有,那么黄帝陵在哪里呢?

第一种说法是黄帝陵位于陕西北部今黄陵县境内的桥山之巅。据《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崩,葬桥山。”自秦统一六国后,历朝历代每岁祭奠黄帝陵持续不断,因此黄陵县境内的黄帝陵有很多各代的遗迹。陵冢在桥山之巅。桥山有江水环绕,群山环抱,古柏参天,有大路可通山顶直至陵前。山顶立一石碑,名为下马石,上有“文武百官到此下马”字样。古代凡祭陵者,均须在此下马,步行至陵前,陵前有一祭亭,亭中立一高大石碑,上有郭沫若题“黄帝陵”三个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四字。黄帝陵冢在山顶平台的中央,陵冢高3.6米,周长48米。四周古柏成林,幽静深邃。历代政府对保护黄陵古柏都很重视,宋、元、明、清都有保护黄陵的指示或通令。据《黄陵县志》记载,桥山柏林约4平方公里,共6.3万余株。历朝历代政府为了表示尊祖、宣扬礼制,都会去祭祀黄帝,又因为陕西此处的黄陵最早由秦始皇祭奠过,所以后来者都到此祭祀。不过也有很多人不认同这就是黄陵所在地。

第二种说法是黄陵应在今河北省涿鹿县的桥山。

根据《魏土记》的记载:“下洛城东南四十里有桥山,山下有温泉,泉上有祭堂。雕檐华宇被于浦上”(《水经注》);《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谨水篇》载“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留其民于涿鹿之阿”,也有记载此处为“桥山”的介绍。涿鹿县的桥山,在今河北省涿鹿城东南20公里处,它因山顶上天然形成的一座拱石桥而得名,海拔98l米。在桥山附近的一道山梁上,还有一个巨大的四方石桌,传说是祭祀黄帝时在此摆设祭品的。石桌右侧有一峭壁,壁面平整,像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布满与象形文字一样的图案。传说这是古人刻石记事而留下来的遗迹。我国古代有许多帝王到桥山举行祭祀活动。

第三种说法是黄帝陵在北京平谷区。明《顺天府志》卷一上记载:“(北京)平谷区东北十五里,传为轩辕黄帝陵,有轩辕庙。”黄帝当时曾在河北涿鹿一带建都,死后又葬在这里。唐代陈子昂的诗说:“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应龙已不见,牧马空黄埃……”李白亦有“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的诗句。南宋爱国丞相文天祥诗曰:“我瞻涿鹿郡,古来战蚩尤,轩辕此立极,玉帛朝诸侯。”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与平谷区文化文物局组织中国社科院、历史博物馆、北京历史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到平谷区山东庄村实地考察村西的轩辕陵,并确认这座轩辕陵即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陵。不过认为这个陵和陕西桥山的黄陵一样,是黄帝的衣冠冢。

据说全国共有黄帝陵7处,甘肃、河南、山东、河北等地都有黄帝陵,哪一个是真的黄帝陵呢?轩辕黄帝陵到底在什么地方?这同黄帝的其他传说一样还没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