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在图书馆遇见南怀瑾
11163500000066

第66章 生命中不可言说的“道”

人类愚不可及之处便在于,总希望什么事情都能永久地把握在自己的手里。“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这是原则。

老子曰,“希言自然”。“希言”,佛曰“不可说”。“道”究竟是什么,该如何描述?青少年朋友们,你们有答案吗?

南怀瑾老师说,人生的规律,逃不过一个法则,有生必有灭。人类愚不可及之处便在于,总希望什么事情,都能永久地把握在自己的手里。“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这是原则。原则归根究底,便是所希言的自然之道。南怀瑾老师一直告诫世人,不要企图将任何事都抓在手中。

天道不可说,所以屈原才向天提出疑问:“请问:关于远古的开头,谁能够传授?那时天地未分,能根据什么来考究?那时浑浑沌沌,谁能够弄清?有什么在回旋浮动,如何可以分明?无底的黑暗生出光明,这样为的何故?阴阳二气,渗合而生,它们的来历又在何处?穹的天盖共有九层,是谁动手经营?这样一个工程何等伟大,谁是最初的工人?这天盖的伞把子,到底插在什么地方?绳子,究竟拴在何处,来扯着这个篷帐?八方有八根擎天柱,指的究竟是什么山……”

天问,就是屈原对于客观世界一切不可解、不合理的现象的问难,正如郭沫若所说:“是屈原把自己对于自然和历史的批判,采用问难的方式提出。”

有人笑言:“算命之人命运都很坎坷,不是孤单一人无亲无故,便是身有残疾病魔侵扰。上天要么是怨你泄露天机惩罚你,要么怨你信口开河惩戒你。

天机不可泄漏,泄露绝非天机。”佛曰:不可说,不可说。得道升天,涅成佛,在上天的考试中,必有一道题是保密的。

芸芸众生,一切皆有道。春暖时节,花开正艳,生命的灿烂一览无余,但花开之后就有凋谢的那一天,就像生命必有终结之时一样。可是生命的灿烂平息之时,生命并不会停止,就像庄子所说的那样,“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生命会继续生生不息地存在下去。正如白居易的一首诗所写得那样: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有一个人搭船到英国,途中风暴来袭,全船的人惊慌失措,只有一个老太太非常平静地祷告,神情安详。等到风浪过去,大家脱离了险境,这人很好奇地问这位老太太,为什么风暴袭击之时一点都不惶恐畏惧。老太太回答:“我有两个孩子,女儿已经被上帝接走,儿子住在伦敦。刚才风暴肆虐时,我就向上帝祷告,如果接我回天国,我就去看我的女儿,如果让我留在人世,我就去看我的儿子,其实到哪里去都一样,又有什么可害怕的呢?”把命运交托上苍,充实而用心地过好生命中每一天,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不会惧怕。

王国维曾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之境界,“昨日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光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当人们跳出了前两重境界,便会发现人生蓦然回首间的幸福,那种体悟便是道的真谛。

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好比那一次的回眸,又像是迦叶尊者的拈花一笑,只有听者懂,说者明,心领神会。真正的真理往往难以用一个答案来界定,那就用心来体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