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在图书馆遇见南怀瑾
11163500000113

第113章 随时随地,随遇而安

在过程中享受奋斗的惬意,那才是幸福快乐的,而这个过程便是境遇,一种无法抵抗的客观事实,你只能顺其自然。

青少年时代是花一样的时代,但是大家却往往有这样那样的小烦恼,那我们该怎么办呢?青少年要使自己的生命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烦恼,必须学会随遇而安。

南怀瑾老师说,不管学佛不学佛,一个人想做到随时安然而住是非常困难的。有一句俗语“随遇而安”,安与住一样,但人不能做到随遇而安,因为人不满足自己、不满足现实,永远不满足,永远在追求莫名其妙的东西。理由可以讲很多,追求事业,甚至于有些同学说人生是为了追求人生,学哲学的人说为了追求真理。你说真理卖多少钱一斤?他说讲不出来价钱,真理也是个空洞的名词。你说人生有什么价值?这个都是人为的借口,所以说在人生过程中,“随遇而安”是很难的。

顺其自然是佛法,恢复本原亦是佛法。世间万物皆有其自身的规律之所在,水在流淌的时候是不会去选择道路的;树在风中摇摆时是自由自在的。它们都懂得顺其自然的道理。因此,拔苗助长固不可取,逆流而上也是一种愚蠢。

再美好的事物,其结果都是一样的——或好或坏、或高或低、或美或丑、或大或小,感觉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不同的则是它们的过程,在过程中享受奋斗的惬意,那才是幸福快乐的。而这个过程便是境遇,一种无法抵抗的客观事实,你只能顺其自然。有这样的一个小小的禅院故事很好地阐释了顺其自然的真意:

在三伏天里,禅院的草地已经是一片枯黄。  “快撒点草籽吧!好难看啊。”小和尚说。  “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  中秋的时候,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播种。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风吹飞了。”小和尚喊道。  “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即使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  种子撒完,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  “要命了!种子都被鸟儿吃了!”小和尚急得直跳脚。  “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小和尚一大早就冲进禅房:“师父!这下全完了!好多草籽被雨水冲走了!”“冲到哪里,就在哪里发芽!”师父说,“随缘!”  转眼一个星期过去,原来光秃秃的地面,居然长出了许多嫩绿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

小和尚高兴得拍起手来。师父点点头:“随喜!”

小和尚的师父果然是一位有修为的人,他说的每句话都深含禅意。

无德禅师一直在四处行脚漂泊,一天经过佛光禅师那里,于是便去拜访他。佛光禅师惋惜地说:“你是一位很有名的禅者,为什么那么辛苦地四处奔波,不找一个地方隐居起来呢?”

请问究竟哪里才是我的隐居之处呢?”

无德禅师无可奈何地答道:“我也想隐居,可是我拿不定主意,佛光禅师不客气地指出:“你虽然是一位很好的长老禅师,可是却连隐居之处都不知道?!”无德禅师开玩笑说:“我骑了三十年马,不料今天竟被驴子摔下来。”意思是说我三十年来见过不少大风大浪,今天却被你难住了。于是无德禅师就在佛光禅师这里住了下来。一天,有一个学僧问道:“我想离开佛教义学,可以吗?请禅师帮我抉择一下。”无德禅师告诉他道:“如果是那样的人,当然可以了。”学僧刚要礼拜,无德禅师却拦住他说:“你问得很好,问得很好。”学僧道:“我本想请教禅师,可是我还没有……”无德禅师打断道:“我今天不回答。”学僧执著地问:“干净得一尘不染时又怎么办呢?”无德禅师答道:“我这个地方不留那种客人。”学僧在问:“禅师,什么是您特别的家风?”无德禅师说:“我不告诉你。”学僧不满地责问道:“您为什么不告诉我呢?”无德禅师斩钉截铁地答道:“这就是我的家风。”学僧更加不满了,讥讽道:“您的家风就是没有一句话吗?”无德禅师无奈地随口说道:“打坐!”学僧顶撞道:“街上的乞丐不都在坐着吗?”无德禅师拿出一枚铜钱给学僧。学僧终于省悟。

无德禅师再见佛光禅师,郑重其事地说道:“我现在已找到隐居的地方,那就是当行脚的时候行脚,当隐居的时候隐居!”

无德禅师能够当行脚时行脚,当隐居时隐居,正是随遇而安的生动体现。

有弟子问洞山良价:“寒暑到来时,如何回避?”洞山回答:“可以到没有寒暑的地方。” 弟子又问:“哪里是没有寒暑的地方?” 洞山回答:“寒时化为寒凉,热时化为酷暑。真可谓:安禅不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

随不是跟随,而是顺其自然,不怨怼,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遇,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青少年朋友们,你们理解了随遇而安的意思了吗?顺其自然并不是消极地去等待,顺其自然是听从命运的安排,更确切地说,顺其自然是寻求生命的平衡。其实,很多时候,顺其自然是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