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向解放军学习
11162800000027

第27章 ◎战略转变——体制改革——重大进步

在 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里,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基本立足于准备 “早打、大打、打核战争 ”,强调军队建设要适应临战状态。70年代中期以后,邓小平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预见到世界战争可能延缓和推迟。进入 80年代,他从全球范围对战争与和平两种力量进行了科学考察,进一步明确指出:“世界很大,复杂得很,但一分析,真正支持战争的没有多少,人民是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还要看到,世界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经济、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这种形势,无论美国、苏联、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能不认真对待。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1985年 6月,他主持召开军委扩大会议,果断地做出了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决策,即从准备 “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的建设轨道上来。从根本上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以现代化为中心的正规化革命军队建设。这一思想确立了新时期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总框架。1985年,他决定人民解放军裁减员额 100万。裁军百万的重大举措,是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根本标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决维护世界和平的实际行动。实践证明,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对于促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总体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和综合国防能力;对于塑造中国的和平形象,提高国际地位,争取在国际斗争中的战略主动权;对于把握历史机遇,推进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其作用和影响都是长远的、根本性的。实行这一战略性转变,标志着军队和国防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步入一个质量建军,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新的发展轨道,在中国武装力量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55年至 1965年,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度,“文化大革命 ”开始前取消了。从此,从中央军委主席到士兵,一律戴一个红 “五星 ”、一对红领章,一直延续 20多年。

改革开放后,实行新的军衔制,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加强新时期军队建设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加强正规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搞好军队干部和士兵管理的一项重大改革。经过几次大规模精简整编后,到 1987年实行新军衔制的条件基本成熟。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于 1988年 10月 1日重新实行军衔制度。1988年 9月 14日,中央军委在北京举行授予上将军官军衔仪式。党和国家领导人向 17位上将颁发了军委主席邓小平签发的命令状。10月 1日,人民解放军新的军衔制度正式实施。共授予尉官军衔 40.5万人,校官军衔 18万人,将官军衔 1452人。军衔制的再度实施,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水平提高到新的阶段。同时,还实行了文职干部制度,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对干部实施分类管理,保留稳定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加强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军队的根本制度建设是军队正规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新时期中央军委领导,高度重视人民解放军的法规制度设建设。根据新时期的解放军建设新情况、新特点,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新修订和制定了一系列的根本性法规制度。通过恢复、健全、改革、完善军队的各项法规制度,使军队建设的各个方面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中国特色的军事法规体系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军事基本法规相继出台,使具有中国特色的各项军事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标志着人民解放军正规化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使人民解放军建设走上法律化制度化的轨道。不仅有力地保证了部队的高度稳定、集中统一和各项任务的完成,也使从严治军有了根本的依据。

把教育训练摆到战略位置。1975年邓小平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讲话中提出:军队 “要把训练放在战略问题的一个重要位置上”。遵照邓小平的指示精神,中央军委做出了《关于加强部队教育训练的决定》。在新的历史时期,解放军将士牢记神圣使命,按照邓小平的指示,从战略的高度大力加强教育训练,把军事训练作为全军部队经常性的中心工作。

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建设取得新成就。武器装备现代化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随着国民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全军加强了国防科研工作,不断改善和发展武器装备,努力提高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新时期国防科技工业实行 “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 ”的方针,在现有国力的条件下改善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中央军委强调,武器装备的研制要以“缩短战线,突出重点,狠抓科研,加速更新;改造工装,改进工艺,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为根本指导思想。据此,全军改革了装备体制,清理了科研项目,分清了轻重缓急,突出了研制的重点。对物力财力难以保证、技术上又没有把握的项目,有的缓建,有的停建,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用到最急需、最关键的环节上,从而纠正了长期形成的武器装备研制战线过长、力量过于分散的弊病。为了提高现代战争条件下的自卫能力,人民解放军不仅努力发展常规武器,而且还适当发展了一些核武器和其他尖端武器。高新军事技术的研究和常规武器的研制获得了一批重大成果。新式武器装备应用了当代一些高技术成果,代表了国家科学技术的最新水平,缩短了中国与世界技术先进国家在武器装备上的差距,对于加强国防力量,有效地提高军队战斗力,有重大的战略作用。

转变战备建设的指导思想。由立足于准备 “早打、大打、打核战争 ”,转到为打赢未来的反侵略战争,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长期的备战工作;调整全军的防御部署,进行重点防御;将抓单项战备建设,转到抓战备建设的整体效能,摆脱了战备工作低级循环状态。建立灵敏高效的作战指挥系统,保证能在各种紧急情况下做出快速反应,并有条不紊地组织部队执行战斗任务。重点抓好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战备值班部队和战略预备队的建设,以便随时应付局部战争和各种突发事件。实行军、警、民联防,建立守备部队、武装警察、公安、民兵及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联防组织,抓好边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边、海、空防的管理与控制,努力建设安全巩固的边防海防。工程建筑部队撤、并、转后,为使国防工程建设适应战略性转变,本着“服从大局,着眼发展,突出重点,分期建设”的原则,加强了新建工程的学术研究和论证,调整和修改了建设规划,“重点设防 ”、“重点守备 ”,搞好已建工程的维护和管理。把一般工程建设与地方基本建设结合起来,走平战结合,军民共建、共管、共用道路,充分发挥已建工程的战备效益、经济效益,既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又为战备建设提供了物质条件,做好打赢高技术条件局部战争的准备,做好维护祖国统一和对台军事斗争的准备。

后勤现代化取得重大进步。邓小平指出,现代战争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 “打钢铁”、“打装备 ”、“打后勤 ”。这个论断深刻揭示了现代战争与后勤建设的内在关系。新时期在中央军委领导下,人民解放军后勤保障体制、保障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后勤系统着眼未来现代战争的需要,大力加强后勤管理,深化后勤改革,全面抓好基层后勤建设,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层官兵的 “衣、食、住、行、医”条件日益改善。后勤现代化建设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后备军建设取得重大进步。1979年以前,全国民兵的总人数仍以亿计,每年需要训练的人数就是数千万。如此庞大的民兵队伍和繁重的训练任务,不仅给国家和人民群众带来了不小的负担,影响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而且民兵工作本身也遇到了“人员人民解放军军衔肩章样式。

难抽调,时间难落实,经费难保证 ”的“三难 ”问题,严重地制约着后备力量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了有关建立健全后备力量体制和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文件和法规。通过这些文件和立法工作,解决了人民解放军兵力力量建设上一些带根本性的重大问题,确立了精干的常务军与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的战略思想,明确了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长远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了适应新时期军事、经济新形势的要求,并分别对城市、边海防、少数民族地区的民兵预备役工作及民兵维护社会治安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的标准做出了规定。

预备役部队建设迈上新的台阶。1956年全国组建了 10个预备役训练师,接收预备役士兵 11万人。尔后,预备役训练师被全部取消了。20世纪 80年代后,中央军委决定建立快速动员体制,组建预备役部队。为了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保持和增强国防实力,实现平时少养兵、少花钱,战时多出兵、快出兵,经党中央、中央军委批准,于 1983年 5月正式组建了预备役部队,列入人民解放军的建制序列。预备役部队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向人民展示了它美好的前景。各预备役师、团在加强基本建设的同时,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的教育、训练、管理、生活制度;已成为一支拥有步兵、炮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等诸军兵种合成的新型预备役部队。

后记

P o s t s c r i p t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既有诚惶诚恐之感,又有难尽表达之虑,不过我们的心灵却受到了一次次极大震憾,精神受到了一次次重要洗礼,深深地感受到:蕴含内容如此丰富、教育意义如此深刻的伟大而高尚的人民解放军的精神与品质,是我们取之不渴的精神食粮,是引导我们前行的方向标。

《向解放军学习》是一个历史命题,同时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我们不敢懈怠。书稿完成后,送给军史专家进行了审阅,他们对选题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赏,对文稿还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

为了保证质量,我们还就书稿中的部分章节分别征求了几位企业家、社会名流、军队将军的意见,他们是:联想集团主席柳传志、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朱军、导演冯小刚、笑星赵本山,兰空司令、中将朱清益,军科院战略部原部长、少将姚有志,某集团军副军长、少将许伟等,他们对本书给予了很高褒奖和鼓励,在请谨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参加本书写作的主要人员(排名不分先后)是:李庆山、陈庆荣、陈仁礼、梁月槐、梁晓秋、王萍、丁道广、丁航、王晓慧、刘翠香、吴伊婷、李晓楠、李立宁、杨家琪、汤少云、严国群、李媛、刘岩、张国辉、倪鑫、夏文斌、吴方泽、宋军占、冯世平、黄大卫、于红霞、刘建国、周礼元、张赛林、王玉、许农合、黄大卫、宋晓军、王晓慧、姚有志、丁道广、陈庆荣、梁日槐、张建华。

感谢您购买和阅读新华文轩财经图书,欢迎您加入文轩财经读者俱乐部,为了更了解您的需要和改善我们的服务,请您详细填写如下资料并寄回,我们将定期向您发送新华文轩财经图书最新资讯,您还将有机会获得我们赠送给您的新书。

请您把读者回函卡剪下来,寄到以下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桥胜古中路 2号院金基业大厦1017室 财经图书开发部(收) 邮编:100029如果您对我们有任何意见,也可以发邮件到以下地址:

xhwxcjtoug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