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守护家园
11157600000060

第60章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需要全民文化自觉

陈久志*

景泰蓝原来是我国独特的工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让外国人彻底参观,结果日本人把我们的生产工艺拿去了,然后在国际上把我们的景泰蓝彻底打败。这就像当年我国发明了火药一样,西方国家却用它来摧毁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是一个从文化安全延伸到国家安全的问题,这么好的经验型的智慧如果被人家拿去了,后果不知有多可怕。

6月2日,以“国家文化安全”为主题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余杭论坛”圆满闭幕。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位专家学者代表,经过两天的探讨交流后,共同发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余杭倡议》,并呼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需要全民文化自觉。

专家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立民族个性的重要标志,其所承载的民族民间文化是民族的根,是民族的母体文化,是维护一个国家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是维系民族团结、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民族的文化安全是国家主权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城市化日益加快的进程中,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其生存环境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或正在不断消失。如果民族之根失却了,民族的文脉切断了,代表一个民族的符号消失了,那么,国家文化安全就会受到严重威胁。为此,与会代表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保护我们民族的根,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与会代表对中央政府和许多地方政府抢救、保护“非遗”所做的有效工作感到十分欣慰,并希望各级政府进一步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采取实实在在的有效措施,加快抢救正在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严厉制止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的行为,尽快构建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和政策保障机制、工作机制、投入机制、传承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和学术机构、大专院校等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作用,吸纳他们的科研成果,探索解决保护工作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对于“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传承人的保护,代表们一致呼吁通过授予秉承传统、技艺精湛的传承人“民间艺术大师”、“民间工艺大师”称号等措施,确立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尊重人民群众保护“非遗”的主体地位,激励他们的社会责任,注重“非遗”的知识产权,推动民间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论坛还倡议,今后每年将在我国“文化遗产日”前后,举办一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使之成为定期的研讨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