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守护家园
11157600000003

第3章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致辞(开幕词)

尊敬的盛昌黎副省长、尊敬的周和平副部长、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在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来自全国各地,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实践的同行们会聚浙江余杭,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余杭论坛,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献言献策,这无疑对推动我国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我谨代表主办单位———中国文化报社、浙江省文化厅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具体承办论坛的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余杭区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文化的创造空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受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文化认同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最基本的文化追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中的活态部分,凝结、保留和传递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情感、智慧和经验,作为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我们已经认识到,在一个国家文化凝聚力的形成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的精神财富和心理情感积淀,是构成民族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源泉。维护民族的精神家园,对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类社会需要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那么,留住记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进入全面的、整体性的发展阶段。以国家文化遗产日的确立为标志,说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取得重要的进展和多方面的成果,同时也说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将走上广泛而深入的发展阶段。2001年以来,我国的昆曲艺术、古琴艺术、新疆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连续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启动并实施,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我国正式加入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保护工作的目标、保护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由文化部等九部委共同举办了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全面反映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成绩。之前,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8个项目正式公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方面,近年来连续举办的很多国际性、全国性的学术论坛,引起了社会反响,一系列学术成果出版,一批重要的学术论文引起学术界的瞩目,这些学术研究成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项工作已经上升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会聚余杭,共同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发展,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深入认识它的概念、内涵和独特价值,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方式与原则,尽可能从原理上阐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认识及其传承规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寻求深一层次的理论知识,尽可能科学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种具体实践问题,从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给予理性的指导。

今天参加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和从事保护工作、组织管理的政府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和保护实践有深入的思考与体会,将在会上发言的专家学者都会有深入思考的灼见,文化部门主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周和平副部长也会发表重要讲话。我相信,“余杭论坛”一定会以具有学术品格和对保护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对今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和保护实践产生重要的影响。2006年以来,浙江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浙江省是全国第一个公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省份,也是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最多的省份。浙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全面普查、保护实践、人才培养、经费投入等方面都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浙江省保护工作的经验值得总结学习。我们在余杭举办论坛,我想,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丰富经验一定会为我们的理论总结提供很好的借鉴。

最后,感谢浙江省文化厅和中国文化报社与我院的密切合作,感谢浙江省盛昌黎副省长和文化部周和平副部长亲临这次论坛,预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余杭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