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洪昭光:我眼里的健康人生
11155600000075

第75章 仲夏保健最重要

仲夏是一年四季中“阳气”最盛的时节,按“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观点,这自然是一个容易患病的时节。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病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数九隆冬和仲夏酷暑,这是医学气象学中“气象综合征”中的常见现象。

仲夏时,心血管病人,尤其是老年心血管病人有三高,即:中暑发病高,脑卒中发病高,冠心病发病高。

正常人体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能,天冷时通过肌肉张力增加使产热增多,体表血管收缩使散热减少;天热时,通过出汗蒸发散热,又通过心跳加快,皮肤血管扩张使体表血液循环加快,辐射散热增多,因此不论外界温度怎样变化,人体体温是恒定的,当然还需要配合衣帽的增减。

老人,尤其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由于体温中枢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心脏功能、肌肉张力、毛细血管及汗腺功能的调节减慢,在外界温度变化过大过快时,难以及时调整到位,故当外界气温高热或过高热时,体温随之升高,极易发生中暑。在高温伴高湿情况下即天气闷热时,由于空气湿度大,汗液的蒸发散热作用受限,体温升高更快,不仅人体感觉胸闷不适而且更容易发生中暑。这种中暑的预防主要在于减少外出,减少体力活动和调控好室内的小气候。

热天出汗多。一身微汗失水可达300-500毫升,一身中汗可达1000毫升以上,如不及时补充水分或淡盐水,盐浓度0.3%,会导致血液浓缩,血黏度上升,并可使血压稍稍下降。

据对5888名65岁以上老人的调查研究,餐后1-2小时,收缩压平均下降3.8%,舒张压平均下降2.3%,这种情况在饱餐后尤为明显。血压下降和血黏度上升是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重要诱因,因而老人充足饮水对预防心脑血管意外极为重要。晨起一杯水,睡前一杯水应作为保健常规,特别要注意清晨醒来时的第一次尿色,如淡黄清亮表示体内水分充足,如量少深黄表示体内水分不足,应及时补充。

每天8小时睡眠是老人健康的又一重要保证。研究表明:每减少1小时睡眠,病死率约增加9%,但睡眠过多也会使病死率增加。据欧洲一些国家研究表明,老人中午午睡半小时左右能使冠心病的病死率下降30%,这与午睡使人体白天的血压曲线出现一个低谷,使心脏得到保护有关。当然老人起床时一定要牢记“三个半分钟”,在夏天由于人体血压普遍偏低,更要注意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饮食的清淡、少油腻、易消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和少量多餐,以及生活规律等也很重要。

酷暑季节人们心情容易烦躁,更需注意保持好心情,即好心加好情,好心是爱心、善心、真心;好情是友情、亲情、爱情。有了好心情,会感到阳光更明媚,天空更湛蓝,什么病都少,一切更美好。“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在心头,人生都是好季节。”好心情胜过保健品。夏日防暑降温时,可用冷饮,但切忌豪饮冰啤、冰水,这是常被忽略的急性心肌梗死诱因。因为食道位于心脏后壁,胃底位于心脏下壁,豪饮大量冰水可诱使心脏表面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心肌缺血。曾见有一些年轻人一时高兴,豪饮冰啤而突发急性心梗而遗憾终生。

“曰行八千步,夜眠八小时,三餐八分饱,一天八杯水,养心八珍汤,强体八段锦,无病八十八,有寿百零八。”祖国医学有冬病夏治之说,仲夏保健好,冬至发病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