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登上新健康快车(昭光健康直通车)
11155200000078

第78章 像心脏一样工作

心脏工作休息有序,它抓紧时间工作,也抓紧时间休息,从来不拖泥带水浪费体力,更不颠倒打破规律。它的工作方式是世界是最好。

要作“启明星”,不当“白骨精”。

21世纪是什么世纪呢?

21世纪是以人为本的世纪。是知识经济世纪。是科技全球化世纪。还是信息数字化世纪……

从根本上来说,21世纪是健康和生命受到空前关注的世纪,因为世上没有什么比健康和生命更重要的了。

但21世纪又是个竞争激烈、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世纪,各路精英异军突起,引领风骚,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但同时却又有许多青年英才,企业家、科学家相继倒下,他们不是死于工作,而是死于对健康的无知和漠视。死于无知,个人失去一切,美好家庭破灭。幼年丧父,中年丧夫,老年丧子。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现在是:哀莫大于对健康无知。

杰出英才的贡献犹如朗朗夜空中的启明星,给人希望,给人力量,而许多优秀白领、骨干、精英却因为“透支健康,提前死亡”而成了“白骨精”,使人扼腕痛惜。我们大家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多做“启明星”,不当“白骨精”。

大道至简,遵循生物钟节律

新世纪,自然健康的人生是:“无病无痛,无疾而终;健康100岁,快乐每一天”;“60以前没有病,80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100岁,高高兴兴一辈子。”

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就是一句话: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因为在影响健康的总因素中,个人的生活方式因素占了60%,远远超过医疗条件、父母的遗传,或社会、自然条件。这科学的生活方式就是维多利亚宣言的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除此之外,还有一条就是要按生物钟节律生活。

生物钟节律主要决定于太阳的活动,也就是春夏秋冬和日出日落。古人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今人的“三八制”,工作、生活、睡眠各8小时,就是最基本的生物钟。与世隔绝的洞穴生物钟研究表明:人体生物钟是自然睡眠8小时,临床研究表明:8小时睡眠者寿命最长,每少睡1小时,死亡率增长9%。一些人恣情夜生活,昼夜颠倒,违反生物钟,必将自取其咎。

从猿到人已有600万年的历史,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大自然是人类的摇篮,人类的基因和黑猩猩相比有99.2%是相同的。因此,今天的人类对大自然应该有一种虔诚的敬畏之心和真诚的依恋之情,只有敬畏自然,才能善待自己;只有亲近自然,才能远离疾病;违背生物钟,健康如逆水行舟四面楚歌,顺应生物钟,才能一生平安。

要想健康快乐100岁,核心是60以前没有病;要想60以前没有病,核心是把好健康的20年——男人30~50岁,女人40~60岁,问题是这20年正是人生工作生活压力最大的20年,怎样万能把握好工作生活的平衡呢?路在何方呢?谁做得最好呢?

大路朝天,只有一条,就是好好向自己的母亲——大自然学习,大自然已经有了科学的答案。

心脏的工作:科学加艺术

世上谁的工作方式最好呢?

虽然万物的工作方式各有千秋,但如果从高效、低耗、持久、安全四个指标来衡量,那么,冠军非心脏莫属了。

首先,心脏出色的工作量是惊人的。心脏的重量不到人体重量的0.5%,约300克,但它要负责全身的血液循环供给,全身的重量相当于心脏的200倍,也即是相当于一个人要为200人提供生命的能量,工作量何其大!心脏虽只有300克,但每一跳要博出血液约70毫升,每分钟要博出近5000毫升的血液,每天博出约700万毫升,即约7吨的血,相当于心脏自身重量的2万余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天文数字!人们常以为,心脏所以能工作得这么出色,全在于它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知疲倦、不分日夜地苦干。其实错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心脏早就累死了,早就“透支健康,提前死亡”了。事实恰恰相反,心脏的工作是非常有智慧、有理性的。以正常人为例,正常人心率约为66~70/分(当然快慢有波动),即每一次心跳为0.9秒,其中收缩期(工作)为0.3秒,舒张期(休息)为0.6秒,即1/3时间工作,2/3时间休息,相当于我们的8小时工作制。到了夜间入睡,心跳变慢为50次/分,这时心跳为1.2秒,收缩期还是0.3秒,舒张期变成0.9秒,也就是1/4时间工作,3/4时间休息,心脏自行主张改为6小时工作制了,心脏多么有智慧!它工作休息有序,它抓紧时间休息,它从不拖泥带水浪费体力,更不日夜颠倒打乱规律。善于休息是心脏第一特点,正如列宁所说: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更奇妙的是,心脏秀外慧中的灵巧艺术结构使它工作时耗能极少,由于神经传导的精密调控,各部位协调同步,心房心室的收缩犹如行云流水,和谐柔美,因而在完成同样工作量的情况下比任何人造的机器耗能都要少。

心脏的精神:敬业不蛮干

心脏还很有理性,能从大局出发,当人体运动或遇到紧急情况时,不用指令,就能马上服从大局,根据需要加快心跳到150次或更多,这时每次心跳才0.4秒,收缩期0.2秒,舒张期0.2秒,即相当于12小时工作制,心脏毫无怨言,表现出很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心脏又是有原则的,这原则就是为了保证生命的长治久安,人体的百年健康。心脏决不蛮千,决不接受“连续工作”的指令,因为连续工作不吃不喝、不眠不睡,等于死亡。再忙都可以,但是必须有休息,可以少休息,但不能不休息。所以心脏在收缩期是处于“绝对不应期”,即不接受任何指令,只有休息后才接受指令,如果指令过早发出,心脏未能充分休息就提前工作,就是临床上的“早博”。心脏在完成工作后紧接着就要求同样时间的补休,真正做到了公平合理,“有理、有利、有节”,妙不可言。

心脏很敬业,也懂得自我爱护。比如心脏重量占体重的0.5%,但用血量却占全身的10%,这并非自私自利,而是因为工作量大的客观需求,是实事求是的。心脏很自觉,但并非无原则的任劳任怨,当有一支冠状动脉狭窄超过70%,供血明显减少时,它马上发出警告信号——心绞痛,意思是赶紧补救,不然就要出危险。可以说,一切都掌握得恰如其分。纵观整个心脏工作,体现了劳逸结合,中庸适度,自然和谐的完美境界,不愧是造化的杰作。

一些中年精英,不能把握工作与休息的平衡,浮躁、急躁、烦躁,不分日夜,连续工作,苦干蛮干,英年早逝,这都是对健康的无知。北京某高科技园区,科技人员死亡的平均年龄不足53岁,真应该好好学习心脏的工作方法。一位副主任医师,为参加全国性会议赶写3篇论文,连续工作72小时不休息,发现时已猝死在办公桌上,一些拥有金山银山的企业家,正当英年,已“无可奈何花落去”,真令人扼腕痛惜。

古人说:“师法自然”,“大道至简”。愿我们的中年白领精英过绿色健康生活,使生命之树常青。

·洪昭光语录·

怎么做到科学地喝呢?要喝低度酒,如啤酒、葡萄酒,而且量要控制,勿空腹喝,勿与碳酸饮料共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