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登上新健康快车(昭光健康直通车)
11155200000049

第49章 爱酒限量

俗话说烟酒不分家,很多吸烟的人还爱喝酒。酒是把“双刃剑”。现代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每日饮少量酒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及冠心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适量饮酒能缓解紧张,改善情绪和睡眠,有助于人际交往。尤其是男性,压力大,烟酒、吃喝、夜生活成了男人宣泄情感的方式。酒在其中的作用比较微妙,它的刺激、腥辣、释放和麻醉功能,尤其符合男性的需要。人类学家维特·巴诺教授通过对美洲印第安人群心理行为的研究发现,酒的消耗量是一些人群焦虑程度的指标,越是焦虑的人群,酒的消耗量越大,并认为这个观点适用于所有饮酒民族。

酒造成了无数的脂肪肝、肝硬化、肝癌,一位著名演员在朋友家聚会中饮酒欢笑,猝死在客厅里。只要想一想,酗酒造成了监狱罪犯的50%、交通事故的40%、医院重症病人的25%,酗酒之害足以让人不寒而栗。难怪世界卫生组织不仅不提倡以少量饮酒来预防冠心病,更是在不久前把对酒的口号改为:“酒,越少越好。”

科学喝酒

怎么做到科学地喝酒呢?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营养成分很少。但是,乙醇经肝脏代谢会转化为热量,大量饮酒会使人发胖,升高甘油三酯并消耗人体的维生素B,还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大量饮酒会伤肝,导致心血管病人大量增加,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每年节假日期间。有一位32岁的飞行员,节日里在亲友家酒宴过后,兴奋异常,不到半小时,胸痛出汗,突发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另一位拖拉机手,因为村长感谢他劳苦功高,天天轮流设宴招待,他终于为嘴伤身。一天酒后,他上腹剧痛,上吐下泻,全身冒虚汗,四肢冰凉,在送往城里医院的途中死亡。尸解证实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凶手就是“饱餐、酗酒、激动”。喝酒就要喝低度酒,如啤酒、葡萄酒,而且要控制量,不要空腹喝,更不要和碳酸饮料一起喝。

喝酒要当“君子”

少量喝酒能预防动脉硬化,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延长寿命。少量喝酒,得病少,寿命长;多喝酒得病多,死得快。每天少量喝酒,即酒中含15毫克~30毫克酒精,对身体最好。

通过对酒精浓度的测试,再联系与人的神经反应,科学家发现喝酒后,随着酒精浓度加大会经历五个阶段:一是君子,二是孔雀,三是狮子,四是猴子,五是蠢猪。什么意思呢?少量喝酒,认识君子。此时,人精神兴奋,语言增多,情绪愉快,表现得像君子,这是最佳状态。再多喝一点,人开始变成动物了——“孔雀”。这是酒精达到40毫克,人就像孔雀开屏,自作多情,喜欢吹嘘,炫耀自己。人家爱理不理,他还沾沾自喜。第三个阶段变成“獅子”。这是酒精增加到80毫克,人会变得目中无人,刚愎自用,爱吹嘘而且骄傲,脾气也变大了,明明是处长,愣说是局长。第四个阶段酒精加到120毫克,人变成“猴子”了,失去自控能力了:不该说的话也说了,不该办的事也敢办了,不该签的字拿笔就签了。所以叫“酒杯一干,政策放宽。”酒后误事就是在“猴子”这个阶段。第五个阶段就变成“蠢猪”了,酒精摄入量在160毫克~200毫克。此时,人思维混乱、语无伦次、步履蹒跚、东倒西歪,然后昏睡,甚至出现昏迷甚至死亡。戴安娜发生车祸后,发现其司机血液酒精浓度为280毫克。

酒不能不喝,但喝酒也要当“君子”,最多变成“孔雀”也就行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因饮酒而死的人数超过因吸毒而死的人数,酒成了仅次于香烟的第二大杀手。世界卫生组织将酒精和吗啡一齐列为心理和生理依赖性、耐受性最强的毒品,酒精的致依赖性是烟草的三倍,远远大于可卡因和大麻。酒对人体健康的其他损害包括:神经系统症状、记忆力功能缺损、生殖能力和性功能减退等。从医学上讲,酒精依赖是一种慢性脑疾病,酒瘾其实就是毒瘾。所以,除了少量喝点红酒外,尽量少喝酒。

酒是一把双刃剑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少量饮酒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病和冠心病的死亡率,适量饮酒能够缓解紧张,改善情绪和睡眠,有助于人际交往。

酒是一把双刃剑,少量的酒有益于健康,过量饮酒是灾难的罪魁祸首。

有人酗酒后通宵打麻将,有人过马路不小心,有人情绪激动丧失理智,这些常常容易发生危险。

美国一家保险公司统计,不喝酒的人,滴酒不沾的人得病多,而酗酒的人、大量喝酒的人,得病更多,死得快。少量喝酒的人,每天喝点红酒、黄酒、果酒的人,得各种疾病最少,寿命最长。少量喝酒的人比不喝酒的人,寿命长一岁,而大量喝酒、酗酒的人比少量喝酒的人平均寿命短八岁。

·洪昭光语录·

家庭这个爱窝最核心的是夫妻间有一种非常和谐、有利健康的性爱,性爱应是夫妻间第一等的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