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登上新健康快车(昭光健康直通车)
11155200000026

第26章 护肾七法

心脏在我们的胸膛里有力地搏动,我们时刻能感受到它的存在。相对而言,双侧肾脏的存在静悄悄,即使出现了问题,也不会马上出现明显的症状,尤其是中老年人发生肾脏疾病的进程更加隐匿。一项对北京市石景山区2300多位4岁以上的居民调查显示,居民们对慢性肾脏疾病知晓率只有7.3%。在世界肾脏病日上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发达国家肾脏病患者已占人口比例的6.5%~10%,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高达80%~90%。

随着我们社会的进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在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已渐明显,我国已成为老年型社会。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从1982年的7.63%迅速增长至2025年的19.3%,增长速度较发达国家快1倍多。在健康体检中发现,老年人患有不同类型的肾脏病高达17.3%,在住院病人中,患泌尿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占3.4%~6.3%,死亡率是老年住院病人中的第八位,因此,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哪些原因引发肾病?

人在40岁以后肾脏从形态到功能,无论是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肾血管的功能都会逐渐下降,中老年人的肾脏具有生理、病理的特殊性。中老年人常见的肾脏病有哪些?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等。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高尿酸血症肾病等。遗传性肾病,如多囊肾。

梗阻性肾病,如前列腺疾病以及反流性肾病。

药物性肾病,如止痛药性肾病、马兜铃酸肾病。

血液病引起的肾损害,如多发性骨髓瘤肾病。

另外,还有肾小管间质性病变、肾动脉硬化和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

中年肾脏病并不少见,但为什么会发现较晚呢?原因是慢性肾脏起病隐匿,缺乏或很少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因此,早期就诊率非常低。一方面,是患者错误地把一些病症表现认为是正常的老化现象而不予重视;另一方面,中年以后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疾病间的相互影响又改变了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对治疗的反应,有些药物的毒副作用叠加加重了肾脏负担,往往伴随着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治疗代价十分高昂。

中年人怎样爱护肾脏

生活要规律

中年人饮食及起居,总结一句话就是生活要有规律。饮食选择易消化、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定时定量,每餐不宜过饱,吃清淡绿色的食物。为减轻肾脏负担不要吃过量的蛋白质,为了供应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可摄取优质蛋白,如:瘦肉、蛋、鱼、牛奶等,切忌过量食用以免增加肾脏负担。坚持锻炼身体是预防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养成户外活动的好习惯,多参加体育锻炼,如气功、走步、体操等。

低盐饮食

一般正常人每日摄取盐量以不超过6克为宜,低盐是每日摄取盐量3克。因为,吃的过咸必然会口渴,而多饮水就加重肾脏负担,若多余水分排不出,就会水肿,血压会增高,心衰会加重,进而影响肾功能。

不宜一次饮水太多

中年人对口渴感觉不像年轻人那么敏感,千万不要等有口渴感觉时再饮水。饮水量一次不宜太多,以小量多次为宜,因为摄取水分过多需要肾脏排泄,增加肾脏负担,对肾功能已低下的中年人可造成不良影响。一般正常人每日饮水在1500~2000毫升左右,中年人则酌情减少些,但夏季出汗多时可酌情增加。

定期体检,及时治疗原发病

中年人应定期检查身体,发现疾病及时治疗。定期检查尿常规、血压、肾功能、血糖,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尿路感染、前列腺病者,要控制好原发病,否则,肾脏功能就可能受到损害。尿液检查是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病的既方便又便宜的方法,可以帮助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血尿、蛋白尿、管型尿、低渗尿等情况,尿微量白蛋白检查有助于更早地发现肾损伤。有糖尿病、高血压、肾脏病家族史、风湿病或长期使用药物史的慢性肾脏病高危人群要例行相关检查。建议健康人每年做一次尿液检查,高危人群则要增加尿监测的频率,3—5个月进行一次尿检。

防止滥用药物

慢性病患者用药种类较多,因此,在治疗疾病中选择药物要谨慎,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如氨基苷类、奎诺酮类。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防止多用或滥用药物。

保持良好心境和乐现情绪

接触自然,广交朋友,心情愉快,保持积极奋发的精神世界,少介入家中琐事,正确处理好家庭关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画画、弹琴、唱歌、看书、旅游等。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乐观的情绪是防止疾病、延迟衰老最好的药物。

积极治疗肾脏病

若因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肾炎、肾盂肾炎已经出现肾功能不全者,要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加上药品复方a-酮酸(商品名开同)治疗,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推延肾脏硬化和肾衰的发生。

中年人肾病的症状常常不明显,出现下列症状提示有肾病可能:

眼睑水肿。水肿常是部分患者的首发症状,特点是早晨起床时较重,下午减轻。泡沫尿。正常人尿中没有泡沫,当患肾病使尿液中蛋白质增多时,排出的尿液表面可有久置不消的泡沫。

·洪昭光语录·

对健康来说,人人平等。只要你违背了客观规律,你就要受到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