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影响中国历史的38位传奇女性
11155100000087

第87章 “彩楼评诗”开启一代文风

上官婉儿的美丽还表现在她终身钟情于那往来唱和的千古诗篇及与文人雅士的风月清谈。她运用自己的影响劝说中宗,大量设置昭文馆学士,广召当朝词学之臣,赐宴游乐,赋诗唱和。上官婉儿每次都作中宗、韦后和安乐公主多人的“枪手”,数首并作,诗句优美,时人大多传诵唱和。对大臣所作之诗,中宗又令上官婉儿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赏赐金爵,尊贵无比。因此,朝廷内外,吟诗作赋,斐然成风。

昆明池最初是汉武帝为训练水战而开凿的,唐朝时将这池修造得宽大宏壮,池内遍布亭台楼阁。中宗有一次在此大宴群臣时,要求每人献五言排律一首,选最优者谱曲,令上官婉儿监评百官诗作。

中宗命在池边另搭帐殿一座,帐殿间高结彩楼。上官婉儿登上彩楼,宣布规则:奉诏评诗,只选其中最佳者一篇进呈御览并谱曲,不中选者即发下楼,付还本人。内侍拿过诗来刚念过诗题和开头两句,诗稿便纷纷飘落,只剩沉佺期和宋之问两人的诗稿未有飘落。沈佺期悄悄对宋之问说,我俩一向不分高低,我看就以今日定高下,以后不必再争了,宋点头同意。

隔了好一会儿,楼上又飘下一张,原来是沉佺期的诗,宋之问的诗则被呈给皇帝。上官婉儿的评价是,二诗文笔相当,但沉诗结句“微臣雕朽质,差睹豫章才”辞气已竭,而宋诗《奉和晦日昆明池应制》结句“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陡然健举,若飞鸟奋翼直上,气势犹在。上官婉儿的评判让大家心悦诚服。

可惜上官婉儿的诗大多失传,《全唐诗》仅收其诗32首。请看“彩怨诗”:月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调,贪封苏北书。书中无别意,但怅久离居。相传这是上官婉儿14岁的少作,旷世才女的风华由此可见一斑。到了开元年间,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儿的才华,下令收集其诗文,辑成二十卷,张说为她写:“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上官婉儿)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贞元时,吕温曾做《上官昭容书楼歌》,尚可见其文学生活的片段。

上官婉儿是历史上颇有才气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谓是坎坷传奇。她追随武氏27年,对武氏个人以及武氏的国策都有重大影响,成为除武则天以外最具权柄的女人。她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武则天甚至一度要把她立为女皇。她的诗文创作则一洗江左萎靡之风,力革南朝以来四六骈俪的章法,挣脱六朝余风,使文风为之大变,对唐诗的辉煌发展也有极大的启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