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影响中国历史的38位传奇女性
11155100000044

第44章 五年悲怨 终遇转机

名人档案:

王昭君(约公元前53——?),名嫱,西汉南郡(今湖北省兴山县高阳镇)人,汉元帝时宫女,封为昭君,晋因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或明妃。与西施、貂蝉、杨贵妃并称我国四大美女。竟宁元年春(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汉亲觐元帝,要求“婿汉氏以自亲”。为维护民族团结,王照君毅然“出塞”。入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即皇后),从此汉匈两族和睦相处,“数世不见烽火之警,人民炽盛,牛羊遍野”。董必武有诗赞曰:“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容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生平大事记:

元帝(公元前49——前33年在位),王昭君以“良家子”被选入宫。她相貌出众,品格高贵,但“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

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请求和亲,昭君自愿请求嫁于匈奴,得到同意,她嫁到匈奴,被单于封为“宁胡阏氏”。她生育有一男孩,名伊屠智牙师,后为右日逐王。

成帝建始二年(前31)呼韩邪死,成帝命她遵从匈奴风俗,昭君继为复株累若鞮单于阏氏。又生二女,长女名云,为须卜居次,次女为当于居次。

昭君死后,匈奴为其建宫立碑。它就是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城南10公里的“青冢”,即昭君墓。墓总高33米,占地约1.5公顷。上有青松翠柏,繁花环绕。墓前有凉亭。墓园内姹紫嫣红,花团锦簇之中,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的塑像巍然屹立,威武雄健,又不乏温情。秭归县城也立有“汉昭君王嫱故里”的石碑。

建昭元年,汉元帝下诏征集天下美女,以补充后宫。当时出身平民的王昭君年当二八,被选入宫。从全国各地挑选入宫的美女数以千计,皇帝无法—一见面,首先由画工毛延寿各画肖像一幅呈奉御览。当时,要想得到皇帝的宠幸,巴结画工毛延寿非常重要,甚至是决定因素。出身富贵人家,或京城有亲友支持的,无不运用各种渠道贿赂画工。王昭君初入宫廷,不懂这些规矩,再加上自己认为美貌,不愁皇上不召见,据说,画工毛延寿在画王昭君时,曾向她暗示索要贿金,但王昭君没有搭理他,反而讥讽了他,毛延寿见王昭君如此傲慢,便把那点该点到眼睛上的丹青,点到脸上。等到汉元帝看到王昭君的画像时,以为她是个不实在的女人,十分讨厌她。王昭君失去了一次绝好的机会,5年过去了,她仍是个待诏的宫女。

在5年的时间里,王昭君除了担负一些宫中的轻便工作之外,有太多的余暇来读书写字,唱歌跳舞,研习音律与绘画,不断充实自己,磨练自己,然而午夜梦回,她不免倍感凄清与孤寂。别无选择之下,王昭君只好无声无息地打发漫漫的长夜和白昼。

然而,到了汉元帝竟宁元年,南匈奴单于呼汗邪前来朝觐,王昭君的命运无意间起了突破性的变化。呼汗邪携带大批皮毛及骏马作为贡品来到长安,对汉元帝十分有礼。汉元帝大为高兴,大摆筵席,招待这位远道而来的“贵宾”。席中呼汗邪提出“愿为天朝之婿”的请求,汉元帝一听颇为高兴,想以此拴住呼汗邪这匹野马。这个历史当口,王昭君自愿请求担当这份使命。历史选择了她,在得到双方的同意下,王昭君成为第一位出身平民的“和亲”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