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影响中国历史的38位传奇女性
11155100000132

第132章 革命管家 弃蒋抗日

何香凝原是大资本家家庭的小姐,1902年她23岁时为寻找救国真理,继丈夫之后到日本留学。他们夫妻在东京的家,成为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联络站和聚会场所。为保守秘密,她家中没雇女工。何香凝学习生火、做饭并自己带孩子。他们的收入,也多用于接济同志,以致生活经常陷入困窘。孙中山在二十年间对何香凝一直非常依重,许多生活事务乃至同宋庆龄结婚等事都交何香凝安排,长期以日语“奥巴桑”(对年长的太太和管家的称呼)相称。

1923年,孙中山确定了联俄容共的政策,何香凝积极支持并参与了文件函电的起草。1925年初,孙中山在北京被查出肝癌,何香凝马上由粤抵京,陪伴宋庆龄到病榻前照顾,还帮助汪精卫等人起草了遗嘱。遗嘱写好后,孙中山见宋庆龄悲伤欲绝,为安慰夫人,便说还不会这么快离开你们,未马上签字。3月11日,何香凝发现孙中山眼睛已散光,深感如再不签字,日后国民党右派更有借口推翻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便和宋庆龄一起扶托起孙中山,请他最后签了字,并保证“拥护先生改组国民党的精神”。孙中山也一改平时“奥巴桑”的称呼,在弥留之际紧握住何香凝的手说:“廖仲恺夫人,我感谢你……”

1927年,国民党南京、武汉当局相继反共,何香凝愤而抛弃党内一切职务。此后,她对外只称“我是民国十三年的国民党员”,意思是始终坚持孙中山1924年改组国民党时的精神。蒋介石曾长期靠廖仲恺提携,任黄埔军校校长也靠廖党代表帮助,他总想以此关系拉拢何香凝。与宋美龄结婚时,蒋介石对外宣布请何香凝证婚,结果“证婚人”却连婚礼都不肯出席。

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的“九一八事变”爆发,旅居德国的何香凝闻讯便收拾行装乘船回上海。她针对国民政府依靠“国联”干涉的幻想,大声疾呼只能由国人“自救”,同时发动国内名画家组织“救济国难书画展”,并把自己个人历年所作之画及珍藏的书画拿来义卖。不久,日军入侵上海的“一二八”炮声响起,何香凝与宋庆龄冒着炮火赶到前线,慰问违命抗战的粤系第十九路军,还组织上海妇女建立医疗队。

由于国民党政府不肯接济十九路军,何香凝便赶到南京要求补发该部几月欠饷。蒋介石虽同她见面并设宴招待,却避而不谈饷械之事,只是连连夹菜说“请吃”。何香凝在气愤之下一直不动筷子,散席便返沪。1935年华北危急,蒋介石仍对日妥协,何香凝便模仿三国时诸葛亮羞辱司马懿之法,将自己的一条裙子寄给蒋并附诗一首:“枉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蒋介石对何香凝虽然衔恨,却碍于她是国民党元老,便长期软硬兼施。1941年末,香港遭日军围攻,重庆方面派出飞机抢运要人。何香凝本已拿到机票,却被蒋介石所派特务阻止登机而身陷敌寇占领区。后来,还是由廖承志联系共产党领导的东江纵队掩护,何香凝才潜渡内地。她脱险到达桂林后,同儿媳经普椿带孙子到乡下养鸡种菜兼卖画,自食其力,生活清苦。此时,蒋介石又派人送信,邀请她去重庆,并附上100万元支票(按当时物价可买百头黄牛)。何香凝当即将信和支票退还,并且在信封后面写上两句——“闲来写画营生活,不用人间造孽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