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影响中国历史的38位传奇女性
11155100000127

第127章 英勇就义 豪气荡天

秋瑾之所以被害,其根本原因在于她要以武装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1906年的春夏之交,她在浙江浔溪女学教学两个月,当年冬又在上海筹办《中国女报》。此后,她就全力以赴从事武装起义的组织策划。秋瑾和徐锡麟曾经一道制定了浙、皖两省武装起义的计划。他们计划,由秋瑾在绍兴组织浙江起义,徐锡麟在安庆发动安徽起义。一旦起义发动,此起彼应,互相配合。安徽的起义军“上趋武汉,下趋江宁”;浙江的起义军则“攻上海而逼苏常”,一举而可下东南半壁。“然后简搜精锐,北窥幽燕,天下事可传檄而定”。根据这个计划,秋瑾回到绍兴,出任了大通师范学堂校董。大通学堂原为徐锡麟为培养革命骨干所创办,学生多为浙东会党所选派的富于革命精神的青年。以进行军事体操为名,曾取得官府的批准,购进了一批步枪和子弹。该校素重军事体育训练,秋瑾主持该校以后,又增设了体育专修科,并联络浙东会党,选送了百十名擅长武术的青年入学。秋瑾就利用这个公开的身分进行武装起义的筹划工作,这所学校实际上也是一个武装起义的据点。

秋瑾曾到金华、处州等地和会党首领共商革命大计。她来往于浙、沪、皖、鄂、湘等地,运动军学各界,筹措经费。曾到杭州勘察地形,绘制地图。她把浙江各地会党和光复会等反清革命力量统一编为光复军,并且起草了《光复军起义檄》和《普告同胞檄》。1907年的农历五月,她已布置就绪,并到上海和徐锡麟约定了起义事宜。不料,风云突变。因为起义日期的变更,局部起义军的过早暴露以至整个起义军处于不利境地。徐锡麟急切之间,乃于农历五月二十六日乘机起义,刺杀了安徽巡抚恩铭,以致清廷震动。起义失败,徐锡麟当天被害,浙江方面的处境更加不利。五月二十九日,秋瑾已经获悉安庆起义失败的消息,却又没有采纳及早起义的建议,而坚持六月十日起义的计划。六月三日已确知清军从杭州出动的消息,四日上午,她又拒绝了王金发关于暂时隐蔽的建议。她赶紧销毁了革命文件,并在给徐小淑的信中写下了“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这样的绝命词。当天下午她被捕。之后,绍兴府和山阴、会稽两县对她严刑审问,但她始终只有“革命党的事不必多问”,“要杀便杀”等几句话,咬牙闭目,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即公历七月十五日凌晨,秋瑾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一场即将爆发的浙、皖起义,遂成千古遗恨。在秋瑾之前的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史上,没有女子为革命而流血牺牲的,更没有独当一面组织武装起义的。秋瑾的一生,以一女性出任革命党的一省的党魁,独当一面组织一个省的起义,以及为革命而从容就义等等,都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创举。秋瑾就义之后,浙、沪等地社会各界、报纸,纷纷起而谴责清朝地方政府,同情秋瑾。她就义的当年就出版了《秋瑾诗词》、《秋女侠冤狱汇案》、《秋雨秋风》等纪念性书刊。《小说林》等杂志上发表了烈士的诗词,以及悼念烈士的回忆录和剧作。此后,又建立了纪念烈士的组织“秋社”,烈士遗骨也被安葬在西湖之畔。迫于舆论的压力,清朝政府不得不把绍兴知府贵福和浙江巡抚张曾扬调离浙江。辛亥革命之后,在绍兴则更有烈士纪念碑、风雨亭的建立,在上海则建立了“竞雄女学”,长沙也建立了秋女侠祠堂。几十年来,亿万人民一直纪念着她的英名,缅怀着她的业绩。

生为人杰,死亦鬼雄,豪气荡天地。身为中国近代史上最香最美的耐寒枝,秋瑾是足以当此赞话的。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危亡的时刻,巾帼不让秀媚的一代女侠,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方法,并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把“最有豪气的女人”这样的称为献给这位女英雄的确是名至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