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上最看不透的7张面孔
11154600000027

第27章 显赫都做了浮名,可怜白发生

战国末期,养“士”之风盛行。齐国有孟尝君田文,赵国有平原君赵胜,魏国有信陵君无忌,楚国有春申君黄歇,人称“战国四公子”。四公子在那个年代出尽了风头,赚足了人气。

既是公子,他们身上难免有一些公子哥脾气。孟尝君个子不高,长得也不是很好看,甚至可以说有点丑。他经过赵国的时候,赵国人说:“乃眇小丈夫耳。”就因为这一句话,孟尝君就指挥门客杀了一个县的人才离开。平原君身上则有些花花公子的味道,史书记载秦国围困邯郸之日:“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妾被绮榖,余粮肉。”春申君则最为奢华,平原君派使者去见他,春申君的座上客都穿着镶有珠宝的鞋子,使得平原君的使者立马相形见绌。

四公子的“君”实质上相当于后来封建王朝的诸侯、王爷,有封地,可以世袭。能有这样的权位,又能轰轰烈烈地做些事情,固然是因为他们能力不一般,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血缘。《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记载,赵国的谋士公孙龙曾在一次对话中对平原君说:“国君任用您担任赵国宰相,并不是因为您的智慧才能赵国独一无二;划出东武城赐给您,也不是因为您有大功劳,只是由于您是国君近亲的缘故啊!”这个血缘因素对四位公子都适用。

孟尝君能够拿出手的事情就是招揽人才,但是他招揽的人才不过是鸡鸣狗盗之徒罢了。当年冯谖背着一把剑来找孟尝君,以貌取人的孟尝君连正眼都没有看他一下。就是这个他原来瞧都没瞧的人却是手下唯一的贤人。冯谖被孟尝君派到薛地收息钱,看到很多数债户交纳不出。冯谖便用所收到的息钱置酒买牛,召集大伙前来喝酒,并假传孟尝君的命令,为无力还款的老百姓免去了债务,烧掉了全部债券,这样,冯谖就在薛地百姓中埋下了感恩于孟尝君的种子,换得民心,让孟尝君赢得了薛地人的拥护和爱戴,在他失去相位走投无路时候还可以回到薛地。而当时,冯谖也是唯一跟着他的人。

就在孟尝君怨叹三千食客一哄而散的时候,冯谖的一席话,解释了其中的道理。冯谖说:“先生你不见人们赶集、逛市的情景吗?早晨侧肩争门,日暮掉臂不顾,其实是,‘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所以说,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事情就是这样的。”

继孟尝君之后,战国时代的另外两大人物也先后登场,他们就是赵国平原君和魏国信陵君。

平原君是个对朋友很讲义气的人。当秦相范雎的仇人魏齐从魏国跑来投奔他时,他毫不犹豫地收留了魏齐。尽管秦昭王对他百般恫吓,他都不为所动。为了网罗人才,平原君曾当众杀了自己的美人,借以昭示自己不爱女色重名士,门下的食客因此与日俱增。

不过平原君有好利的毛病。因为贪图韩国献出的十七个城邑,平原君利令智昏,结果激化了秦赵之间的矛盾,十七个城邑没得到,反而酿成了赵国四十万大军在长平被坑、邯郸差点灭亡的悲剧。

在战国四公子中,司马迁评价最高的是信陵君魏无忌。平心而论,四公子中,胸怀、胆识最出色的是信陵君,他的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凝聚了大量豪杰。古往今来,总有人感慨魏王没有放手任用信陵君,致他郁郁而终,但从魏王的角度来看信陵君的作为,不能不有别的解读。

有一次,信陵君同魏王一起下棋,北边边境传来警报,说赵国军队将攻进边境。魏王立即要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信陵君说:“没事没事,是赵王打猎罢了。”然后继续下棋。可是魏王非常惊恐。过了一会儿,再传来消息果然说是赵王打猎,不是进犯边境。魏王大惊而问,信陵君回答说自己手下的人能探到赵王身边的事。魏王更为惊恐:魏无忌建立起了那么神奇的间谍网,不为国家所用,而成为自己的工具。第一手的机密情报不呈给我以便做重大决策,而是垄断在自己手里。

接下来,魏王的第一宠妃如姬的父亲被人害了,如姬一心要报仇雪恨。可整个国家的司法机器全力运转了三年,仍找不到其杀父仇人。如姬对信陵君哭诉这件事后,信陵君便派个门客就斩了那个仇人的头,提回来恭敬地献给如姬。如姬因此愿意为信陵君效命而死。一国之君办不了的事信陵君轻松就办成了,国君的第一宠妃随时愿为信陵君效命,这怎能不让魏王又郁闷又害怕?

后来,信陵君果然让如姬从魏王身边盗走了兵符,又让袖藏四十斤重铁锤的屠夫朱亥一锤打死了魏军大将晋鄙,夺军退秦,救了赵国。

明人唐顺之在《信陵君救赵论》中是这样分析的:“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唐顺之认为信陵君的错误不在于偷符,而在于“名高震主”,使赵国只知道有信陵君,而不知有魏王。信陵君并非只是对平原君的义气,而是有保存赵国也保存自己国家的大义。

信陵君的地位一跃成为六国的精神领袖。战国后期,信陵君领导六国之兵攻打潼关,取得了对秦的胜利,这也是六国最后一次对秦国的胜利。

可惜,信陵君因窃符救赵而一直遭疑。在赵国十年,秦国使反间计成功,“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在三公子先后死去后,只剩下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了。秦王嬴政即位后,六国在春申君的领导下向秦军发动了进攻,可惜的是,春申君眼见秦军势大,自己就带兵跑了,其他国家眼见盟主不见了,也先后撤退。结果战国时期最后一次联合进攻就这样结束了。

四公子中,孟尝君、平原君皆得善终,信陵君醉死,春申君被杀,后两位的不善终都是犯了“功高震主”的大忌。

春申君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他看见楚王生不出孩子来,就越俎代庖,把一个美女的肚子弄大了献给楚王。后来果然生下了一个男孩,被立为太子。谁知美女的哥哥李园想杀春申君灭口。有人劝春申君要提防李园,他不听,说:“李园,弱人也,仆又善之,且又何至此!”结果楚王一死,李园就派杀手割了春申君的头。同样的事情,吕不韦又重演了一遍,也是没有好下场,不同的是,吕不韦是喝毒药自杀了。

自古以来,“功高震主”的悲剧在所难免。想干一番大事,做得过了,就会引起当权者的嫉妒和猜疑。像范蠡、韩信、刘伯温等,都遇到和“战国四公子”类似的难题。知道功成身退、“狡兔死,走狗烹”这一道理的,就活下来;继续与君相伴,下场都不会好。伴君如伴虎,真是难为了名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