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笑容的力量
11152500000088

第88章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要想发挥自己的潜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必须勇于忘却过去的不幸,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尽管所有人都知道: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可吃的,但是很多人却还是为过去的事情后悔不迭,恨不得再来一次,好像就完全可以把事情做得很完美,很漂亮一样。但事实上却是,过去的事情不可能再重新来过,而接着出现的事情却因为你将心思还放在已经过去的事情上,而出现了纰漏,又有了新的后悔。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如果我要是提前五分钟……”

“如果我能早点儿知道这件事情……”

“如果我有这个权力和金钱……”

“如果……”

“如果”,你把精力集中起来,做好现在的这件事情,而不是为已经发生的事情忧伤,至少你这件事情会完成得相当不错,甚至是接近完美的、不留遗憾的。为已经无法挽回的事情忧伤,就像为打翻的牛奶哭泣一样没有意义。

在纽约市一所中学任教的保罗博士曾给他的学生上过一堂难忘的课。这一个班多数学生为过去的成绩感到不安,他们总是在交完考卷后充满了忧虑,担心自己不能及格,以致影响了下阶段的学习。

一天,保罗在实验室里讲课,他先把一瓶牛奶放在桌上,沉默不语。学生们不明白这瓶牛奶和所学的课程有什么关系,只是静静地坐着,望着老师。保罗忽然站了起来,一巴掌把那瓶牛奶打翻在水槽中,同学们都惊呆了,不一会儿便发出了可惜的声音,这时,保罗大喊了一声:“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然后他叫学生们围绕到水槽前仔细看一看,“我希望你们永远记住这个道理,牛奶已经淌光了,不论你怎么样后悔和抱怨,都没有办法取回一滴。你们要是事先想一想,加以预防,那瓶牛奶还可以保住,可是现在晚了,我们现在所能做到的,就是把它忘记,开心地注意下一件事。”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这句话包含了丰富深刻的哲理,过去的已经过去,不能重新开始,不能从头改写。为过去哀伤,为过去遗憾,除了劳心费神,分散精力,没有一点益处。

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诸如撞碎油瓶、打翻牛奶的事在所难免,但总有人一味沉溺在已经发生的事情中,不停地抱怨,不断地自责,这样一来,将自己的心境弄得越来越沮丧。像这种看到眼前困境而只知道抱怨的人,注定会活在迷离混沌的状态中,看不见前头亮着一片明朗的人生天空。

能够面带笑容地接受已发生的事实,就是能克服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卡耐基碰到一个在纽约市中心一幢办公大楼里开运货电梯的人,他的左手被齐腕砍断了。卡耐基问他少了那只手会不会觉得难过,他说:“噢,不会,我根本就不会想到它。只有在要穿针的时候,才会想起这件事。”

如果有必要,我们差不多都能接受任何一种情况,使自己适应,然后就整个忘了它。

在漫长的岁月中,你我一定都会碰到一些令人不快的情况。我们可以把它们当做一种不可避免的情况加以接受,并且适应它。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要乐于承认事情就是这样的情况。能够接受已发生的事实,就是能克服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许多商场中人都有我们羡慕的这种品质。因为他们深深地了解,商场的风云是变幻莫测的,即使你有充足的准备,也可能因为某一点原因而导致失败。所以,重要的不是为过去的失败惋惜,而是做好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创设了遍及全美的潘氏连锁商店的潘尼说:“哪怕我所有的钱都赔光了,我也不会忧虑,因为我看不出忧虑可以让我得到什么。我尽我所能把工作做好,至于结果就要看老天爷了。”

克莱斯勒公司的总经理凯勒先生谈到他如何避免忧虑的时候说:“要是我碰到很棘手的情况,只要想得出办法解决的,我都要去做。要是干不成的,我就干脆把它忘了。我从来不为未来担心,因为,没有人能够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影响未来的因素太多了,也没有人能说出这些影响从何而来,所以何必为它们担心呢?”

他的想法正和1900年前,罗马的大哲学家依匹托塔士的理论差不多。“快乐之道无他,”依匹托塔士告诉罗马人,“就是不要去忧虑我们的意志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莎拉·班哈特曾经是全世界观众最喜爱的一位女演员,她在71岁那一年破产了——所有的钱都损失了,而她的医生——巴黎的波基教授告诉她必须把腿锯断。她因摔伤染上了静脉炎,腿痉挛,医生觉得她的腿一定要锯掉,又怕把这个消息告诉那个脾气很坏的莎拉。然而,当他告诉她的时候,他简直不敢相信,莎拉看了他一阵子,然后很平静地说:“如果非这样不可的话,那只好这样了。”这就是命运。

当她被推进手术室的时候,她的儿子站在一边哭,她朝他挥了下手,高高兴兴地说:“不要走开,我马上就回来。”在去手术室的路上,她一直背着她演过的一出戏里的一幕台词。有人问她这么做是不是为了提起她自己的精神,她说:“不是的,我只是想让医生和护士们高兴,他们承受的压力可比我大得多呢。”

手术后,莎拉·班哈特还继续环游世界,使她的观众又为她疯迷了7年。

没有人能有足够的精力,既能抗拒不可避免的事实,又能创造一个新的生活。你只能选择一个,你可以在那些无可避免的暴风雨之下弯下身子,或者因抗拒它们而被摧折。相反,当我们接受了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实之后,我们就能节省下精力,创造出一个更丰富的生活。

人生没有那么多如果,却有很多但是。我们不能把不太完美的经历都用“如果”来做总结、假设,甚至寻求弥补,而疏于或者是放弃对未来更加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热情。过去的事情都已经过去了,已经发生的事也不可能挽回了,谁也不能将一切还原到最初。我们能做的,只是勇敢地接受现实,吸取经验教训,在今后的日子里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对必然的事,要轻快地去承受。”远在几千年前,一位哲学家就这样告诫过我们,这句话对现代人仍有教育作用。

要想发挥自己的潜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必须勇于忘却过去的不幸,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莎士比亚说:“聪明人永远不会坐在那里为他们的损失而哀叹,却用情感去寻找办法来弥补他们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