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心理测验量表的注意事项
测验使用者在使用心理测验时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评价测验的好坏,以及该测验是否适合自己准备施测的对象。在评价测验时,不仅应对测验的质量、技术标准进行评价;而且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准备实施的对象进行综合评价,判断测验是否可用于具体的对象。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充分了解测验的结构与功能。在使用测验前,首先详细阅读测验手册及有关资料,了解该测验的结构理论、主要功能和用途,判断该测验是否能解决你想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测验中要求受试阅读或书写,应当考虑施测的对象是否有这方面能力。应从手册中查询实施该测验所需时间,并评价施测对象是否能坚持这么久,一些脑器质性损伤的病人常常不能坚持作长时间的测验,因此应考虑选用恰当的测验或分步骤完成。
2.详细了解测验常模的情况和适用范围没有常模的心理测验,一般不适合在临床心理实践中作诊断用,仅具有较局限的参考价值。但投射测验是例外,心理治疗家常利用投射测验来了解受测者潜意识的内容,以便于进行精神分析治疗。如果测验有常模,应当仔细了解常模的构成和标准化情况,是否同时建立了如年龄、性别、城乡、地域、受教育程度等次级常模。一般而言,准备施测的对象越符合常模样本的特征,其结果的准确性就越高。要特别注意测验在用于常模覆盖范围之外的少数民族和特殊人群时,往往会产生明显的测验偏因,导致错误结论的产生。
3.熟练掌握实施和记分方法。严格遵循标准化程序实施测验的实施和记分方法与程序的标准化是保证测验结果准确性和较高评分者信度的前提。在实施测验前主试者应当熟练掌握测验的指导语、实施和记分方法,遵循手册中的原则适当地处理测验中所遇到的间题,施测者在测验中始终要持中性态度,防止“成见”效应,但又应时刻给予受测者鼓励,使其努力完成测验。
4.仔细研究测验的信度。测验信度的高低表明测验结果的可靠程度,从理论上来讲,测验的信度越高越好,但实际上不可能达到,许多研究者所掌握的尺度不一致,所以尚无统一的标准。一般而言,0.8以上的信度系数可以认为是“高”的,但是测验内部的条目的一致性随条目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也不能一概而论。许多研究者认为:用于研究比较不同群体样本,测验信度在0.70以上就足够了;但若用于临床,对同一受测者不同特质进行比较,测验信度应在0.80以上。
5.广泛地收集和研究测验的效度资料。一般而言,测验手册中都包含了基本的效度资料,但更多的效度研究往往是使用者在不断的应用研究中做出的,因此历史悠久的测验往往拥有大量的效度资料,而新测验则较少。对于使用者来说,广泛地收集和研究这些效度资料是很重要的,能帮助你深入地、全面地了解该测验的各种效度,以便在具体应用时做出准确的判断。
二、测验结果使用方法的注意事项
1.尽可能缩小误差,提高结果的准确性。任何一种心理测验设计的条目都只是从相同功能条目库中抽取的一个有代表性的样本,因此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测量标准误反映了抽样误差的大小。当我们在分析解释测验结果时,应当考虑到这类误差的影响。心理测量学中有一套特殊的方法用于进行这类统计,这类方法称离散分析,也有的称剖面分析或模型分析。它们都是应用测验的信度和测量标准误对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或多个变量的平均值间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测验的使用者应当掌握这些技术并对测验结果进行分析,才能够得出准确的判断。
2.正确地看待心理测验和测验结果。心理测验的产生和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对心理特征和个体心理差异进行客观地研究。在临床心理学领域,至今尚没有一种方法能全替代心理测验对心理特征进行客观定量的评估。然而,我们在肯定心理测验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当看到测验的局限性。
(1)心理测验结果反映了受测者在测验的这个特定环境下,此次操作的情况,尽管这个结果有一定的预测性,但是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经常行为特征可能与测验中的表现不完全一样。
(2)虽然一个人(特别是成年人)的心理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仍然会随着时间的迁移,特别是社会文化背景的变化而改变。而一个测验在其进行或重新标准化前其内容和标准却是恒定不变的,测验使用者应动态地看待测验结果。目前,心理测验工作者已越来越注意到受测者在测验中所反映的特质,而不看重测验分数,反对仅仅根据测验的分数为受测者贴上一个标签的做法。
三、注意影响心理测验实施的因素
研究发现,测验者与受测者之间的关系可能影响测验的分数,而测验者本人有时并未意识到这一点,结果可能导致测验分数变得不可靠或不准确。
1.测验者与受测者之间的协调关系。两者间的协调关系在许多场合下对测验的操作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测验者在正式实施心理测验之前应当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与受测者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在整个施测过程中都应采取积极鼓励、富有同情心、温暖关怀的态度,但又要避免暗示受测者。
2.测验者对受测者操作水平的期望。测验者对受测者操作水平的期望会影响他们的操作水平,这种影响是由于测验者非言语的表情、姿态等因素间接向受测者传递了信息,从而影响了受测者的操作。
3.受测者的情绪。测验焦虑等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受测者的测验焦虑是影响他们操作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焦虑水平过高的受测者往往在测验中不能发挥正常水平,特别是在那些有时间限制的测验中,适当的解释和鼓励能有助于缓解受测者的焦虑情绪,但要完全缓解受试者的焦虑是困难的,因此在评价他们的测验结果时要考虑到情绪对其操作水平的影响。
4.测验者对受测者的态度。测验者对受测者的态度往往会影响测验的实施和评分,假如测验者喜欢或同情受测者,在一些模棱两可的回答中常倾向于给高分,因此测验者在实施过程和记分时要不断地检查自己的感觉和对受测者的态度是否影响了评分,以便保持评分的客观性。
四、心理测验工作者的资质与道德
心理测验是一门科学,它能够帮助心理学家和其它专业人员客观准确地评价受测者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点。但历史的经验也表明,如果使用不当,心理测验不但起不到其应有的积极作用,而且还可能导致人们得出错误的判断,甚至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因此,西方国家对标准化心理测验的质量、心理测验使用者的资格都制定了严格的审查标准,并制定了心理测验工作者的道德准则。以保证心理测验能被正确地使用,成为人们研究心理特征的有效工具。90年代,我国的心理工作者也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992年和1993年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先后分别制定了《心理测验管理条例(试行)》和《心理评估质量控制规定(试行)》,中国心理学会还制定了《心理测验工作者的道德准则》。这些规定和道德准则是我们每个从事或准备从事心理测验工作的人应当认真和严格遵守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心理测验事业不断地前进与发展。
(成作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