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寻常禅
11151600000015

第15章 沉默是对毁谤最好的答复

为人处世是人生一大学问。佛说:“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处世不退一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所谓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做人老实是好事,但过于呆板则会处处碰壁。圆通做人,适时进退,变通行事,则会让你的人生游刃有余无是非。

人在面对诽谤,被人冤枉时,如果费尽心机去解释,往往越描越黑,不仅于事无补反而越弄越糟。这个时候选择沉默,忍耐一下,日后真相大白时,毁谤自会烟消云散。沉默是金。

日本的白隐禅师,是一位修行有道的高僧,向来得到大家的尊敬。

有一对夫妇,在白隐禅师的住处附近开了一家食品店。这对夫妇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儿,夫妇俩向来以女儿为荣。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度过,有一天这对夫妇突然发现女儿的肚子一天天地大了起来。

出了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使得这对夫妇又惊又怒!夫妇俩对女儿爱恨交加,发誓要惩罚那个惹事的家伙。在父母的逼问下,女儿起初不肯招认那个人是谁,最后才吞吞吐吐说出“白隐”两个字。

夫妇俩万分恼怒,气冲冲地去找白隐理论。听清事情的原委以后,这位大师不置可否,只若无其事地答道:“是这样吗?”

孩子生下来后,就被怒气冲冲的夫妇俩抱给了白隐禅师。此时的禅师,早已经名誉扫地,但他自己却不以为然,只是非常细心地照顾着孩子。

禅师向邻居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虽不免横遭白眼和冷嘲热讽,但他总是处之泰然,仿佛他是受托抚养别人的孩子一般。

一晃一年过去了,那位未婚妈妈终于不忍心再欺瞒下去。她老老实实地向父母摊牌:孩子的生父是在市场里做工的一名青年。

随后,三人来到白隐禅师那里,不住地向他道歉,请他原谅,并说要将孩子带回去自己抚养。

白隐禅师仍然是淡然如水,他没有任何表示,也没有乘机教训他们。只是在交回孩子的时候,禅师轻声说道:“是这样吗?”就好像不曾发生过什么事,即使有,也只像微风吹过耳畔,霎时即逝。

白隐禅师用他的沉默忍受了莫须有的诬蔑和诽谤,他没有刻意地为自己辩解,只是按照自己固有的方式去做事,这种博大胸襟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类似的故事在佛教中还有一些,比如松云禅师,他出家学禅后,仍然挂念年老的母亲无人照顾,于是就自己建了一座禅舍,带着母亲同住。

松云每天除了参禅打坐之外,还帮人抄写佛经,借此赚些生活费用。

母亲不能像儿子一样只吃素,松云就上街为母亲买些鱼肉,街上的人不知内情,总在背后对他指指点点,轻蔑地说:“你们看这个和尚!其实是个酒肉之徒!”

松云没有解释,因为他不介意别人的闲言闲语。

一天,有位美丽的女信徒在路上遇到松云禅师,看到他仪表庄严,可以信赖,于是请他到家中说法。禅师毫不推辞地答应了,因为他认为说法是好事,任何人都不能拒绝。

很快,这件事情就被好事的人们传开了,而且越传越变样,最后竟然有人说,亲眼见到松云去妓院嫖娼。

周围的人再也不能够容忍他,有一天,松云出外说法回家,发现自己的禅舍被捣毁,他知道这是乡邻在赶他离开。松云不得已,只好把母亲寄养在俗家的亲戚那里,自己出外云游参禅。

好几年以后,松云听说母亲病危,急忙赶回家乡,但是母亲已经先他一步而去世。

这一年母亲六十八岁,松云三十岁。

转眼间,松云禅师已经五十六岁了。有一天,他预知自己的大限已到,于是首先召集弟子辞别。然后在母亲遗像面前亲自上了一炷香,写下一首偈语:

“人间逆旅,五十六年;雨过天晴,一轮月圆。”

写完,禅师坐在禅床上,安详地去世了。

面对人们的误解,能够不争辩,宠辱不惊,坦然处之,这样的人其实是最值得尊敬的。

白隐禅师和松云禅师都是佛门中人,他们的修行是佛门弟子的高洁品行,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令人感动的沉默故事。

一天,一个留着长辫子的姑娘刚挤上公共汽车,就觉得自己的辫子被后边的人拽住了,她使劲拉了拉,拉不动,感觉还被后边的人拽着,于是猛地转身,给了后边那人一记耳光。

天!那居然是个穿着军装的小战士!但小战士保持了沉默,只是红着脸笑笑,于是姑娘更气,骂了句“流氓”,挥手又给了小战士一记耳光,小战士仍然保持了沉默,只是红着脸指了指车门。

原来,姑娘的长辫子是被车门夹住了。姑娘的脸突然间红了,一时语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小战士只是看了看她,微微地点点头,表示谅解。而且,仿佛是为了不让姑娘难堪,车刚在下一站停下来,小战士就小心翼翼地挤下车,走了。看着小战士离去的身影,姑娘的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做人道理

沉默是金,这是一句老生常谈的话,然而这句话里却包含着无限的哲理。面对生命的挫折,沉默使我们变得坚强;面对他人的误解,沉默使我们学会了宽容;面对别人的秘密,沉默使我们得到了尊敬。生活中,我们的沉默能解决很多问题,尤其是面对他人的误解,沉默是最绅士且最有力的武器。其实,沉默是一种伟大的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