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歌德
11150500000033

第33章 认清战争的实质

1805年,随着挚友席勒的逝世,歌德常常把自己关在一个狭窄的房间里,用思考的眼光审视自己的一生,寻找今后的努力方向。

他回顾从意大利旅游归来后的这一个时期的情况:认识好友席勒后,在他的鼓励和鞭策下,自己在文学创作上有了不少成绩。但是现在好友去世了,他是应该沉沦下去呢,还是继续创作?

歌德突然意识到,人的一生真是太短暂了,他不能再耽误下去了,他必须立即将全部的心思投入到创作中去,利用自己剩下的生命去创造出其他人不可能创造出来的东西。

从失去好友的悲痛中醒来的歌德,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辞掉了肩上的所有职务。没有任何工作琐事打搅的他觉得一身轻松。

第二年4月,歌德顺利地完成了早就想写完的《浮士德》第一部,当他正计划着继续第二部构思的时候,战争的阴影笼罩了他的国家。

1806年7月12日,拿破仑强制德国72个邦成立了“莱茵联盟”。各邦军队共有63000人,与奥地利和普鲁士两大邦形成鼎足之势。法军20万人集结在莱茵河两岸。在拿破仑的指挥下,54000法军开赴耶拿,于10月14日打响了耶拿战役。结果,普鲁士军被打得大败而逃。这次战役一举歼灭普军40000人。

歌德因是名人,受到法军司令的保护,但是指定住在歌德家的奥热罗元帅没有来投宿,却来了16名阿尔萨斯骑兵。他们疲惫不堪,吵吵嚷嚷,要吃要喝,再加上有些失去家园的本地居民来寻求大臣的庇护。歌德的家里简直是闹翻了天,幸亏克里斯蒂安娜善于应付,才将他们的食宿安排妥当。

耶拿战役之后,拿破仑也来到魏玛,下榻在皇宫里。11月16日,他接见魏玛枢密院人员,但只见到枢密顾问沃伊克特和沃尔措根。歌德借口身体不适,写了便条请假,未参加谒见。公爵不在,只有公爵夫人留守魏玛。拿破仑盛怒之下,要消灭魏玛公国。多亏公爵夫人多方周旋,说她丈夫因系普鲁士国王姻亲,不得不尽义务参战,拿破仑才息怒。他提出的条件是:卡尔·奥古斯特不再参加普鲁士军务,并向法国交纳高达22万法郎的军费。后经过俄国沙皇说情,魏玛公国才保住。

但是,战争终究是残酷的,魏玛城在大火和抢掠的双重摧残下,不几天就面目全非,体无完肤了。歌德深深地感到痛心。

1808年,耶拿战役过去两年了。拿破仑在进军西班牙之前来到埃尔福特。这时的拿破仑声威显赫,原神圣罗马帝国领土上的4个国王和34个公爵都来这里向他表示朝贺。已被迫加入了莱茵联盟的卡尔·奥古斯特公爵当然也得到场,他给在魏玛的歌德发来了请柬,说拿破仑要召见他。

此时,歌德刚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他非常不愿意会见这位法国皇帝,但经过思索以后,他还是去了埃尔福特。

这年10月2日,歌德第一次会见了法国皇帝拿破仑。拿破仑当时正在前总督达尔贝格的宫殿里处理公务,歌德穿着燕尾服,走上台阶,进入皇宫等候接见。关于这次的接见,歌德在16年后亲自口授了大致经过:

我走入宫内。皇帝正坐在大圆桌旁进早餐。他右侧,离桌子稍远处,站着塔列朗,他左侧,近处站着达鲁。皇帝正同他谈赔款的事情。皇帝示意要我过去。我走了过去,在他面前的适当地方停下来。

他注视我一会以后,说:“您真是一位人物。”我鞠了一躬。

他问道:“您多大年纪了?”

“60岁。”

“您保养得很好。”

“您写过悲剧。”

我回答了最必要的话。

这时达鲁接过话头。他为了向他得罪了的德国人讨好,提到了德国文学,还说他精通拉丁文,甚至编辑出版过贺拉斯的著作。

他谈论我,就好像我在柏林的恩主谈论我一样,从他的话里至少我看出他们的思想方式和想法。接着他补充说,我也从法文译过些东西,具体地说,译过伏尔泰的《穆罕默德》。

皇帝说:“这不是一个好剧本。分析过于烦琐,对这个征服世界的人作了这样不出色的描写,很不合适。”

然后他把话题转到《少年维特之烦恼》上来。想必他彻底地研究过这本书。他发表了许多完全正确的意见,然后提到某一个地方,说:“您为什么这样写呢?这样写是不合情理的。”他对此作了详尽的分析,并且完全正确。

我面带笑容倾听他的论述,微笑地回答说,我虽然不知道是否有人也同样指责我,但是我觉得他的意见完全正确,承认检查起来这一段确实有些不真实。我又说,只是,如果一个诗人使用一种不容易发现的技巧,以便产生用淳朴自然的方法达不到的某种效果,那也许应该原谅他。

皇帝对此似乎是满意的,他又回到了戏剧的话题,并且提出了十分重要的意见,有如一个人像刑事审判官那样全神贯注地观看一出悲剧,同时深深感到法国的戏剧既不自然,又不真实。

他还谈到命运剧,他说,它们属于黑暗的时代。他说,现在什么是命运呢?政治就是命运。

然后,他又转向达鲁,同他议论起征收军税的大事来了。我则稍稍后退,刚好站到窗户的旁边。

等了好一会儿,皇帝起身向我走来,打手势叫我离开我站的那一排人。

这里我必须说明一下:在这整个谈话中,我不得不对皇帝的话表示赞赏,因为他听我讲话时很少是面无表情的,他要么沉思地点点头,要么说“是的”或“这很好”之类的话。同时,在他说完话时,通常还要加一句:“歌德先生的意见呢?”

最后,我抓住了一个机会,用一个手势向负责礼宾的官员询问,我是否可以告辞了。他肯定地回答后,我便立即告辞了。

这次会见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当歌德走出房间时,拿破仑对身边人说:“这真是个大人物!”

4天以后,拿破仑来到魏玛城,为了向他表示敬意,魏玛宫廷举行了盛大舞会,剧院里还演出了《恺撒之死》,歌德被邀出席。

10月14日,在耶拿战役两周年之时,拿破仑向歌德和另一个德国诗人维兰德颁发了法国荣誉军团勋章,这是拿破仑送给他们的临别礼物。

拿破仑如此看重歌德,让歌德有些吃惊。当然,歌德心里明白,坐在拿破仑对面的歌德,是文学家歌德,而不仅仅是魏玛公国的有职无权的大臣。

拿破仑走后,歌德对占领军及占领军统帅的态度遭到了舆论界的指责,人们谴责他在关键时刻既没有拿起武器,也没有发挥一个知名诗人呐喊的作用,而德国人民一直进行着反法斗争,并于1831年10月将拿破仑最终打败。

在反法斗争中,许多德国作家,如寇尔纳、莫里茨、艾辛多夫等都走上前线,参加战争。寇尔纳还血洒疆场,牺牲在前线。有人说,如果席勒活着,他也一定会参军的。但是,歌德却做了一个旁观者,他不仅自己不去参军,而且还命令自己的儿子不许进入战场。

歌德的这些行为受到了德国人的指责,他们说他缺乏“爱国心”和“民族感情”。那么,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只不过歌德对法国革命的态度是冷淡的,因为他反对暴力。

歌德之所以没有去参加反法战争,是因为他对拿破仑战争持有不同的看法。客观地说,拿破仑入侵德国,在破坏的同时,也给德国带来法国革命开明的思想和制度,对落后的德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歌德从德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认为即使解放战争取得了胜利,人民也仍会受封建统治的压迫,而拿破仑的战争反而能使人民摆脱封建压迫,得到较大的自由。

因此,歌德对反法的“解放战争”始终抱着冷漠旁观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