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这样培育孩子最成功
11149000000049

第49章 周末,应该给孩子自由空间

童年,这个在每一个人的人生旅途里最为宝贵又最为短暂的梦幻时光,总是很大程度地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相信每个人都会希望自己的童年就像那首校园民谣《童年》里面唱的那样,既美满又幸福,既让人无限向往又仿佛触手可及……

可是,在当今这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中,在我们大人的圈子里,可谓是到处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而现在的孩子,其实要承受的压力真的一点都不比大人小。在学校,一天下来要连续上几节不同科目的课,回到家里,还有堆积如山的作业,一到周末,又有各种的补习班、兴趣班。有的家长好像生怕孩子落后了似的,一口气帮孩子报了几个不同的兴趣班,学完钢琴,要赶着去学画画,学完画画,还要赶着去学跳舞,根本不给孩子喘息的机会。

现在的大人真的有点自私,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孩子好,可说到底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孩子会的东西越多,受到越多人的称赞,父母就越开心,越觉得脸上有光,就会变本加厉地要孩子学这学那,恨不得自己的孩子一口气就把所有的知识学完,却完全没有理会孩子的感受,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孩子到底喜不喜欢上这个兴趣班?孩子到底需不需要上补习班?或是孩子适不适合学这门才艺?只是一股脑儿地要孩子学这学那,甚至有时孩子不喜欢学了,还强迫孩子去学。你们有没有见过孩子边哭边拉小提琴的。像这样强迫式的教学,效果又如何呢?真正学会的又有多少呢?相信为人父母的心里都很清楚。兴趣班嘛,顾名思义,就是得孩子自己想学了、喜欢学了才行。

记得我的童年是经常跟小伙伴一起玩,跳绳、打球、捉迷藏,还会学着自制一些小玩具。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的生活真的是无忧无虑,充满了乐趣。可是,现在的小孩,等他们长大成人了之后,他们对于童年的记忆又是什么呢?家里有的是父母买来的,数也数不清的现成玩具、永远做不完的作业,还是不得不去的各式各样的兴趣班?

不要强迫孩子去做他们不喜欢做的事,学他们不喜欢学的东西。特别是在周末,经过了一周紧张的学习,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们放松一下大脑呢?大人们一周只工作五天,周末就可以休息,凭什么要求本来就应该无忧无虑地玩耍的小孩要一周七天不停地学习呢?有不少的孩子参加的学习班不少,却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大概跟我们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有关吧。每天,强迫孩子吸收大量的知识,却不给他们时间消化,因为今天学习完了,明天,还有新的知识在等着他们呢,哪里有时间去慢慢地消化呀!这就叫“欲速则不达”。

综上所述,周末,家长应该让孩子适当地休息一下,寻找一片自己的空间,不再把日程排得满满的,全家人好好地放松一下,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到大自然中去,钓鱼、烧烤、旅游,通过放松心情,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工作。而对于孩子参加兴趣班的问题,最好先通过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逐渐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哪方面的天分,再试着从这方面着手培养孩子的兴趣,尽量引导孩子从这个方面去学习、深化。如果孩子确实没这个兴趣了,也不要一味去追求,因为你的孩子也有可能还有更好的天赋没有被你们所发掘。

尊重孩子,同时也是尊重自己。因为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能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这样孩子才会尊重父母的人格,在相互尊重中,教育的效果才会明显。面对一个新的生命,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付出,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付出。孩子的教育是第一位的。

孩子们一旦有了思考力和行动力,就会产生自信,从而也产生一种想飞的欲望。从整体而言,虽然孩子还不能独立自主,但已具备这种潜质,只要让他们多试几次,信任他们,他们就会逐渐走向成功。所以,信任能使人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从而充分挖掘潜力,释放能量。一个人发现自身的价值,往往是通过别人的信任。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渴望得到大人的信任。希望大人“委以重任”。为人父母者,最大的责任是重视孩子,满足他们的成就感。

作为家长,要了解孩子们的成长和生理特点,要始终坚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激励孩子的教育理念,来改造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向孩子传输这样的生活理念:

太好了——改变心情就改变了世界;

我能行——改变态度就改变了命运;

我帮你——改变感情就改变了生活;

你真棒——改变角度就改变了关系;

我要学——改变内心就改变了未来;

我思考——改变头脑就改变了人生。

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理解和尊重,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尊心,孩子是人,独立的人,他们要自己长大,也只能自己长大,并且将投入社会中创造自己的事业。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鼓励他们,支持他们,保护他们,引导他们,但绝不是代替他们,实际上也代替不了。更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压在孩子身上。孩子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我们都不一样,强用大人的想法套到孩子身上,代他们下决心,逼他们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即使孩子表面上去做了,心里也是有想法的,只是不愿说出来而已。长此以往,孩子孤僻的性格就养成了。

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并不等于溺爱,而是对孩子的信任。细心地发现孩子身上积极的地方,加以扶持、发扬,并且克服那些消极的因素。

总之,在抚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认识到我们做父母的责任,更要注意到科学培养孩子的方法。简单急躁情绪和敷衍应付都是要不得的。特别是当今社会开放,知识更新的年代里,要了解孩子,让他们感觉到父母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愿意吐露心声的朋友,是他们学习生活中能够得到帮助的师长,是他们享受家庭温暖的好家长。

第四章 给孩子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