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这样培育孩子最成功
11149000000016

第16章 你的信任是为了孩子的成功

有一位家长,育子讲方法,很成功。一次赴幼儿园参加家长会,也许是第一次参加亲子见面会,幼儿园的园丁告诉她:“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亲子见面会结束后,儿子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妈妈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全班30位小朋友,她儿子表现最差,而且老师还表现出不屑。难道儿子真就这么差劲吗?

妈妈怎么也不相信这是事实,她觉得儿子肯定会变得更出色的。于是,她背过脸抹去眼泪告诉儿子:“今天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到一分钟,但是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同学的家长听了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老师说宝宝是全班进步最快的同学。”

没想到就是这么一句简单安慰的话,她的儿子却在晚上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第一次没让妈妈喂。儿子小小的心灵怀揣着“老师的表扬”继续上学了。

又一次亲子见面会,老师对妈妈说:“你儿子在这次数学考试中考了倒数第十名,我看你儿子没希望了,我们怀疑他智力有些问题,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家的路上,孩子妈妈又一次流下了眼泪。

但是回到家里,她却对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还说你进步大,并不是一个笨小孩,只要能细心些,就会超过你的同桌,你的同桌才排到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阳光,沮丧的脸一下子舒展开来。

她甚至发现,儿子忽然变得温顺了许多,好像长大了不少。而且第二天上学比平时走得都早。

孩子上了初中,妈妈又去开家长会。

妈妈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在差生的行列中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

但是直到结束,她都没听到儿子的名字。

她有些坐立不安了。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却发现儿子在等着她。

一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老师对你的学习非常满意,他说只要你努力,肯定能考上重点高中。”

不久,高中毕业了。

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

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她相信儿子能考取这所学校。

她儿子从学校回来了,把一张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交到了她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

儿子边哭边说:“妈妈,我是个笨小孩,但是,这么多年来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最能欣赏我……”

一句鼓励的话可以改变孩子的观念与行为!一句信任的话能够改变孩子的命运!这位母亲没有用负面的话去刺伤孩子、打击孩子,是她的信任,给了孩子自信,给孩子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未来!

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他们的情商、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才能区,即使是那些在学校被视为差生、甚至最笨的孩子,在他们找到自己的最佳才能区后,顺应自己的才能趋势去努力,最终也可以取得辉煌的成绩。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才,但是必须找到他的最佳才能区。把握孩子的发展方向,就能将他的潜能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突飞猛进。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特长,孩子的一生不能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发现不了自己的长处,所以要教孩子善于经营自己的长处。如果每个人都能本着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发展自己,成功的道路就不会那么漫长了。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即所谓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很合乎情理,也是非常美好的愿望。但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期望是否合理?这需要认真斟酌。因为只有科学、合理的期望来把握孩子的发展方向,才能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使孩子成才。

期望是一种可变的心理状态。有时候,适当的期望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果期望过高了,孩子可望而不可即,往往造成消极的结果,那么期望也就变成失望了。

每位家长都想要自己的孩子能位居班上前几名,并能考上全国重点院校,但是孩子的实际学习水平一般,这种期望自然会给孩子带去很大压力,以不实际的要求完成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孩子可能会焦虑,如果劳而无功,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对父母失去热情,也可能采取“阳奉阴违”,严重时出现逆反和对抗。

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要合理。如果期望过高,遇到困难太大,受到挫折太多,孩子会丧失自信;如果期望过低,又不利于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合理的期望要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要符合孩子的个性差异,要符合孩子的实际水平。并且根据孩子的兴趣变化及学习水平的实际状态变化进行调整。望子成龙,就要去寻找孩子发展的最优区和最近区,那才是他们适合发展的方向。

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他们的情商、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才能区,即使是那些在学校被视为差生、甚至最笨的孩子,在他们找到自己的最佳才能区后,顺应自己的才能趋势去努力,最终也可以取得辉煌的成绩。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才,但是必须找到他的最佳才能区。把握孩子的发展方向,就能将他的潜能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突飞猛进。

对孩子来说,能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是最快乐的事情。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事情如果有着浓厚的兴趣、旺盛的热情,常常痴迷其中,就会忘记苦和累。如果视学习为人生最大的乐趣,即使遭遇挫折和不顺,也无怨无悔,痴心不改。所以把握孩子的发展方向,必须了解孩子的强项和劣项、优点和缺点、特长和爱好。然后再因材施教,才能顺应孩子自己的才能发展趋势走最适合孩子成长的道路。

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早成才、快成才,很早就为孩子制订了“培养计划”。如:先学英语、再学钢琴、同时学电脑……孩子的业余时间被塞得满满的。孩子的天性被这种不断加压的做法泯灭得一无是处,换言之,所作所为都是被逼迫的情形强行所制。这样,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也影响了孩子与同伴的交往,很可能会造成孩子不良性格的形成。

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长大有出息,在社会上能够有理想的工作,有美满的生活。这些想法都是出于父母对子女的爱心和责任心。平时父母对子女学习上的叮咛、唠叨,实际上都是爱的一种表达方式。

第二章 给孩子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