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优秀子女是怎样炼成的
11148900000068

第68章 批评——忠言逆耳利于行

“概念阐释”

批评,就是指出事性的好坏。它一般包含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出一个人或一件事的优点和错误。第二层意思,对某人或某事中的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

对于批评,每个人都可以对别人提出缺点或错误,也要接受别人对自己提出的缺点或错误,即进行批评或自我批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躬自厚而薄责与人”……古往今来,多少名言警句阐述着同一个道理:人,应该学会自我批评。

在漫漫人生路,行差踏错,一时迷失方向,是不出为奇的。古语云:圣贤都有错,更何况凡人乎。所以,无论是什么人,都要学会自我批评。学会了自我批评,就犹豫在黑暗中把握住了指路明灯;懂得了自我批评,就好象在茫茫大海中找到的高高的灯塔。

确实,有的人说是在自我批评,其实是在自我表功,这成绩那贡献,似乎没了他不成,工作上他是独领风骚。也有的人名为自我批评,其实是在自我开脱,对存在的问题,不是事实在在认认真真地反省,而是一味抱怨客观条件不好,惟独不承认自己水平不高,工作能力有限。纵使自己有不少的错,造成的损失以不小,还是要百般辩解,不肯认帐。还有的人看似自我批评,实为自我逃避,机智的亮出一些无关痛痒的小缺点,而对自己存在的实质问题避而不谈。当前存在的对自己批评,至少是对自己不诚实,不严格,对工作和事业不负责的表现,进而言之,对自己缺点,不足抱着欣赏的态度,放纵自己的错误。这样的人不管以此骗来了什么荣誉和奖励,他在做人上也是巨大的失败。

“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做了错事,就要勇于承认。毛泽东《关于诗的一封信》在《诗刊》上发表不久,北京大学就有位大学生给毛泽东写信,指出那句“遗误青年”的“遗”应该为“贻”。毛泽东看到着封信后好高兴,特地向《诗刊》编辑部负责同志打招呼,请他们照北大这个学生的意见加以改正。

18世纪,法国的大文学家卢梭曾经勇敢的宣布:“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比如,他曾经以沉重的心情,忏悔自己年少时在一次偷盗后,无耻地把罪过转到无辜的女仆身上,造成她的不幸。他没有因为自己年龄小而原谅自己,竟终生以此为戒。

真正的自我批评应是“不怕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怕一次又一次的改正错误,这样,我们就会登上山顶。”一个人,只有对以前的过错进行忏悔,痛定思痛,找出之所以错的根源,对症下药,为自己打下强而有力的抵抗针,才可以防范下次的错误发生。只要体内不断的“接种疫苗”,自身的免疫力就会大大提高,再犯错的机率就会大大减少。

自我批评就好比一个打磨师傅,将我们打磨成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

“哲理小品”

巧妙的批评

卡尔文·柯立芝于1923年登上美国总统的宝座。

这位总统以少言寡语出名,常被人们称作“沉默的卡尔”,但他也有出任意料的时候。

柯立芝有一位漂亮的女秘书,人虽长得不错,但工作中却常粗心出错。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对他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合适你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姐。”

这句话出自柯立芝口中,简直让秘书受宠若惊。柯立芝接着说:“但也不要骄傲,我相信你的公文处理也能和你一样漂亮的”。果然从那天起,女秘书在公文上很少出错了。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就文柯立芝:“这个方法很妙,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柯立芝得意洋洋地说:“这很简单,你看见过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吗?他要先给人涂肥皂水,为什么呀,就是为了刮起来使人不痛。”

秘诀:批评别人,需要讲究方法和策略。毕竟每个人都喜欢听表扬,而不喜欢被批评。要使得别人能够很自然地接受自己的批评,就需要施润滑,除去阵痛,批评也就会得到好的效果。

“心态培养”

如何让孩子学会接受批评

1.教育孩子不必对他人的批评大惊小怪

教育孩子,当然应该坚持以表扬为主,但也不要有意识地让孩子既听到正面的肯定,也听到反面的批评。此时,应注意批评孩子一定要语气温和,分析中肯,而且以更多的表扬为前提,有意识地使孩子体会到:批评和表扬同样常见!事实上,在儿童时期就能适应批评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也较能适应社会,其中包括拥有正确对待来自他人的批评乃至非议的平和心态,以及较强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2.让孩子学会认真倾听

不论批评有多尖锐、多不中听,你都应该要求孩子认真倾听。因为只有认真倾听,才会发现其中确实有几分道理,最后才能虚心接受。同时也让孩子渐渐明白:对他人的批评要认真倾听,因为这不仅是一种文明的表现,而且也是完善自我的必要方法。

3.对批评者一视同仁

不少孩子可以做到认真倾听并虚心接受来自老师或父母的批评,但对来自同龄人的批评却拒之门外。这时应教育孩子:只要批评有道理,即便批评是来自小伙伴,那也应该虚心接受。

4.从内心产生一种负疚感。

所谓负疚感,就是说让孩子对于自己的错误从内心感到痛苦和自责。负疚感当然不会自然产生,而需要在家人的帮助下萌发。宝宝做错了事情,父母单纯以打骂手段来解决,显然不能使其产生内疚感。只有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向孩子分析事情,产生惭愧和悔恨的心理,方能形成负疚感。

5.从自我批评中收到成效。

虚心使人进步,自我批评是一种虚心的表现。通过自我批评就能使自己取得进步,这就是自我批评的成效。所以,要使自我批评的精神在孩子身上发扬光大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就必须使孩子从自我批评中见成效、有收获。这种成效和收获的具体内容,则应视不同年龄段孩子来定。年龄小的孩子其成效、收获人为因素较多,如适当的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年龄大些的孩子,客观的成效和收获应让其自己体验。如有错就改,以后不再重犯,这本身就是一种成效和收获。对小孩子来讲,也要在做到自我批评时,人为地使他得到物质和精神鼓励。

实际上,只要孩子学会了“善待”批评,那么自我批评完全可以如同表扬一样,成为鼓励孩子前进的春风,而且还可以起到表扬难以起到的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