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优秀子女是怎样炼成的
11148900000019

第19章 创新——活用知识寻找新点子

“概念阐释”

创新是指将两个以上概念或事物按一定方式联系起来,以达到某种目的行为,也指前所未有的,即像现在说的创造发明的意思;在商业领域里,创造是指把某一技术或原理引入到新的领域从而产生新的效益。

当今时代,竞争日益加剧,创新成果或获得财富,不仅需要创造者个人的艰苦奋斗,更需要有别出心裁的创新实践并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成功需要有经典的创意,需要有独特的点子。

比尔·盖茨是公认的知识经济时代的代表人物,但是给他带来巨大财富的几乎没有一个是他自己的发明创造,都是别人发明创造的东西他拿过来加以变化、重新组合,进行开发,最终使他成为全球首富。事实上“创新”的含义比创造发明含义更宽。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民族发展的推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创新思维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病而提出来的,是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全面、主动发展的教育,并以创新实践为重点。人才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创造素质,创造性,创造能力。李政道博士说:“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创造能力”。要创新,就需要有创造力,创造思维是构成创造力的核心内容之一。

一位名叫拉默查丹的学者认为,要在工作中和生活中经常与那些能够启迪他人思维的人在一起,形成“头脑风暴”;当年马克思女儿向他提出:“你最喜欢的座右铭是什么?”的问题时,马克思毫不犹豫地回答:“怀疑一切”。

根据已有的研究资料,人类具有无限的创新潜能。首先是因为发育中的人脑在大脑结构方面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大脑的可塑性及其变化,将导致学习、记忆、行为以及精神等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大脑的可塑性具有终生性的特征,这使得神经系统形态与功能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力。人类对大脑的利用率,一般人仅仅为10%,即使是杰出的专家学者,也不会超过30%。美国心理学家阿瑞提将创造力划分为普通的创造力和伟大的创造力,认为普通的创造力是每个心理健康的人都具有的,它能使人获得满足感,消除受挫感,为人类提供一种对于自己以及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伟大的创造力是指像牛顿、爱因斯坦那样的创造力,能给人类创造伟大的成就和推动社会进步。

“哲理小品”

多学一种语言

在一个漆黑的晚上,老鼠首领带领着小老鼠出外觅食。在一家富人的厨房内,老鼠们发现垃圾桶中有很多剩余的饭菜,这对于老鼠来说,无异于发现了一个大宝藏。

正当一大群老鼠在垃圾桶及附近范围饱餐一顿之际,突然传来了一阵令它们肝胆俱裂的声音,那就是一头大花猫的叫声。它们震惊之余,便各自四处逃命,但大花猫的爪子是绝不会留情的,一直穷追不舍,终于有两只小老鼠躲避不及,被大花猫捉到。正当大花猫要向它们吞噬之际,突然传来一连串凶恶的狗吠声,令大花猫手足无措,狼狈逃命。

大花猫走后,老鼠首领从垃圾桶后面走出来振振有辞地说:“我早就对你们说,多学一种语言有利无害,这次我就靠它救了你们一命。”

秘诀:只有一个洞穴的老鼠会很快被捉。所以每个人都要创新更多的生存机会,否则很难适应多变的社会发展。

“智力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求知欲是对学习、了解、掌握新知识的渴望,也包含探索未知的欲望。在现实生活中,当一个人发现自己与他人的知识经验,已知的信息与未知的信息之间差距过大或未知的东西正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时,便会在内心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失调,因而也就形成了要尽快地消除这种不平衡状态的需求,从而萌发迅速行动,采取某种适当的方法重新获得平衡的愿望,这就是求知欲。

二,爱护未知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们由于力争弥补已有知识与未知领域的差距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是对不了解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新奇感和兴奋感。好奇心往往表现为对新奇事物的一种注意力,为弄清它们的原因,而提出为什么?好奇心愈强,渴求获得知识的心情就愈迫切,同时总是寻求答案。进而激发人们企图寻求这一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

三,激发青年的创造欲。创造欲源于创造的需要。这是一种不满足于现成的思想、观点、方法及物体的质量、功用,而总想在原有基础上搞点创新发明,推陈出新的强烈欲望。具有创造性的人不安于书本上的答案,而要去尝试一下,尝试发现有什么与书本不同的东西。这种素质比智力更重要。

四,鼓励孩子大胆质疑。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提出问题是取得知识的先导,只有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从而认识才能前进。也就是说要以存疑的头脑来观察事物,以便较敏锐快捷地抓住事物发展的某些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