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一天,我以《中国农机化报》特约记者的身份走访了我国农业的开山鼻祖神农氏的故乡——陕西省宝鸡市副市长朱宗柱,请他就农业机械化问题谈了他的一些见解。
根据宝鸡市的市情和农业现状,朱宗柱认为农机化有四个明显的作用。一是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优良条件。二是增加有效积温,提高光热资源利用率,使秋赶夏、夏赶秋的恶性循环局面得到抑制,全市200多万亩秋田及时成熟,小麦种在高产期。三是拓展相对土地数量,宝鸡市575万亩耕地,山坡地占耕地的47%,耕地后备资源稀缺。推广机械播种收获技术,川塬地区复种指数由108%提高到130%多,相当于在传统的一年一熟地区增加农耕地60多万亩。四是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占农村劳动力4%的5万农机手,完成了40%左右的农村作业量,同时,为繁荣农村经济、发展其他副业生产作出了贡献。
朱副市长介绍说:宝鸡市政府很重视发展农机化,近两年抓了农机化基本建设。全市形成了市县为中心、乡镇为管理服务站、村为管理服务组和农机专业户重点户的三级二户一体服务网络体刊于《中国农机化报》1989年12月27日。
系;推广各类新农机具5000多台,推广化肥深施138万亩,各类秸秆还田140多万亩,推广山坡地水平沟播累计达60多万亩,机械收获20多万亩,综合机械化水平比10年前提高了20%多;近年特别抓了300多万亩无水利设施基本农田的旱作农业建设,打开了我市第二粮仓。另外,在扶风、岐山等县区,试行责任田与商品田分开的“双田制”,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为机械化能发挥更大作用提供条件。
对今后农机化的发展,朱副市长说:我市要认真执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方针,有选择、分层次、有重点地发展。经济较发达的市郊、工矿区、国营集体农林牧渔场农机水平和项目要有新的提高和突破,一般经济区域的川原灌区重点发展粮油生产机械作业,特别是抓好渭北旱地机械化生产,使机械化成为打开我市第二粮仓的重要支柱。经济落后的山区要以林特土产品加工机械化为重点,开发山区,富裕山民。朱副市长认为:应按区域经济理论,建立山、川、原、郊不同经济特征的农机化试验示范点,加强示范效应,提高农机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