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心理障碍的孩子越来越多,而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压力过大是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给孩子减负已经成了当务之急。为了让孩子能健康成长,家长们请别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1.望子成龙也要从实际出发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父母的普遍心态。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他们就对孩子有一大串的期望,期望孩子从小学到大学一路“重点”,最后再出国深造,成为博士,期望孩子功课好、分数高、力争年年被评上三好学生;期望孩子有特长,能在数学竞赛中获奖、能在英语大赛中获奖、能在书法比赛中获奖、能在钢琴比赛中获将、能在体育比赛中获奖……这些期望就像一副重担,狠狠地压在了孩子的肩膀上。
其实,父母期望孩子成才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但期望也应该以现实为基础,如果父母的期望值过高,背离了孩子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那么就可能给孩子带来过重的心理负担,影响孩子的发展。
小雨是从一路辉煌中走过来的,她上小学时,是市里的心算冠军,还曾屡次在高手如云的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她的英语非常好,上初中时曾代表学校参加过省英语口语大赛……上高中后,妈妈告诉她:“以你的水平、实力,上高中一定要在班里拿第一!这样将来才有希望考清华、北大。”小雨觉得很痛苦,她觉得自己的能力似乎已经到极限了,重点高中里人才济济,自己哪有那么容易考第一。妈妈看出了她的烦躁,但非但没有安慰她,反而还斥责她:“整天心浮气躁,你要是不拿第一,看我不打折你的腿!”小雨在日记中写道:“爸爸妈妈永远也不会真正地为我着想,他们有要做成功者的愿望,我就得成为过河的卒子,拼命向前。”期末考试结束了,小雨拿到了她的成绩单,她离第一名还有好远。那天下午,小雨没有上课,趁父母不在家,她收拾好东西,带上一些钱离家出走了。
父母期望孩子早日成才,期望孩子出类拔萃,这种心情本是合理的。但也不能否认,任何事物都应该掌握好尺度,要根据实际状况,采取科学的方法,千万不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怀着不切实际的“期望”,走向极端。父母总是用成人的心态和眼光看待孩子的内心世界和能力,对孩子的能力发展、情绪状态、心智方面都有过高的估计。父母在这种自我沉迷的状态下不能清醒地认识问题,久而久之,使自己的行为成了一种惯性和教条。最终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使孩子对受教育的感受越来越沉重,越来越没兴趣和信心,甚至还导致孩子心态失衡,走上极端。
因此,该到了给孩子“减负”的时候了,不要总是给孩子太多压力、负担,对孩子的期望要合情合理,要让孩子能够看到成功的希望,“轻装上阵”不是更有利于远行吗?
涛涛上初二了,成绩中等偏上一点,这让他的爸爸很着急,再这样下去,重点高中就没戏了。于是夫妻俩齐上阵,一起督促涛涛学习,还不断给他讲一些“考不上重点高中,将来就很难考上重点大学”的道理,不过这样做似乎完全没效果,期中考试成绩一点没进步,老师还反映说,涛涛变得内向了许多,夫妻俩只好带着儿子去看心理医生。几天后,心理医生告诉这对望子成龙心切的夫妻,他们的儿子有忧郁症的倾向,主要是因为心理压力过大。那怎么办呢?医生给他们支了一招“减负计”。
回家后,夫妻俩找儿子谈了一次话,爸爸说:“涛涛,我们为你好,但却似乎给了你太大的压力,现在我们认为应该按你现在的成绩对你提出要求。你现在是中等偏上,那就加把劲考市五中吧!五中虽不是重点,但听说教育质量也不错。”“爸爸,你说的是真的吗?”涛涛眼睛亮了起来。“当然是真的了!不过,你不可以因为我们降低了要求就不认真学习,知道吗?”涛涛连忙点头。从那以后,涛涛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而且也不再用父母督促着学习。中考结束了,当父母准备送儿子去五中时,却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转折——涛涛的分数超过重点高中的分数线17分,涛涛竟然考上了重点高中!爸爸奇怪地问涛涛怎么考的,孩子笑着说:“没有压力、轻装上阵自然发挥得好!”有了这次经历,涛涛的父母决定今后要将“减负”进行到底。
教育孩子,应从孩子的实际出发,顾及孩子的爱好与特长。如果只根据家长的兴趣和愿望,那么孩子只会走向相反的道路。在高期望值的支配下,父母评判孩子好坏的标准往往会严重失衡。孩子教育的成败也多以考试分数或指令孩子所学的一门特长的成效来衡量。这实际上是家长自己背上的一个错误而沉重的包袱。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注意给孩子“减负”而不是加压。不要以为孩子在很大压力下才会出人头地。教子成功的父母一般绝不给孩子太多的期望压力,因为让他放松身心、缓和情绪反而更好。
[减负计妙解]:给孩子过高的期望,会让孩子因压力过大而崩溃;降低你的期望,为孩子减去过重的负担,却可以使孩子轻松自如地前行。
2.高压只会让孩子选择逃避
现在离家出走的孩子越来越多了,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过大多数都是因为受不了父母的“高压”政策,因而选择了逃避。于是,这些孩子的父母痛苦、懊悔,可是说什么都已经晚了。当初何必要给孩子那么大的压力呢?孩子的承受能力实在是非常有限的。
有这样一个家庭:母亲是位教育工作者,连续七年被评为优秀教师,父亲是一个律师,自己开着一家律师事务所。这对夫妻有一个儿子正在读高中,而这个孩子却不像父母那样优秀,父母提起他来就是“我那不争气的儿子”。
别让自己的孩子超载行驶儿子小时候聪明活泼,夫妇俩想尽办法为他创造条件:让他上各种兴趣班、提高班,还买了许多辅导书给他看。可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始终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小学时,孩子的学习成绩在班级属中上水平,进入初中后,他逐渐变得不听话,常常和父母唱反调,对学习厌烦,学习成绩明显下降。读初三时,常常逃学。为此父母斥责过他无数次。结果一天清晨,夫妇俩发现儿子不辞而别,书桌上留了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走了,我实在是不配当你们的儿子。你们那么优秀,而我是如此的平庸,学习上我实在无法达到你们的要求,让你们丢脸了。
其实我也曾想把书读好,可不知怎么就是提不起兴趣来。我感到压力太大,喘不过气来。的确,你们为我创造了良好的读书环境,给我买了许多中外名著、课外辅导书籍,还给我一间书房读书,可你们越这样我就越怕让你们失望。
我很感激你们,也知道你们对我的爱和期望。但同时你们也剥夺了我作为孩子玩耍的权利,使我失去了很多乐趣。你们不允许我外出和同学玩,说这是在浪费时间,还怕我学坏。我的业余时间除了读书还是读书。我几乎没什么知心朋友。你们工作又那么忙,很少与我交流,即使是找我谈话也永远是那个主题——好好读书,要求我达到很高的分数。
上周的测试成绩出来了,我又没考到80分,你们知道了,又要骂我了吧?我觉得这个家里已容不下一个不爱读书的人。我走了,请别找我。
儿子
后来,父母在火车站附近找到了孩子。但回到家里,儿子表示不想读书了,否则他还会离家出走。父母只好答应他的要求,让他休学在家。
“我的父母也是教师,家里的兄弟姐妹都是知识分子,我的侄女上了大学,外甥进了重点高中。可偏偏我的儿子不争气,给我丢尽了脸面。我当了这么多年老师,教的学生也可谓桃李满天下了,却教不好自己的儿子,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位母亲道出了心中的疑惑。
可以说,孩子的离家出走,完全是父母的高压政策所致。父母想通过给孩子加压,让他考出好成绩,以满足自己与同事、亲友攀比的心理,却不顾孩子的兴趣所在,一味地要求他参加各种学习班,剥夺了孩子交友和玩耍的权利,使孩子失去了和同龄人交往的机会,使孩子感到生活枯燥无味,孩子处在强大的压力下,不仅感觉孤独,而且发展到了对读书的厌倦。在此情况下,他只有选择出走,以逃避这令自己喘不过气的环境。
压力太大就会引起反弹,生活中,一些家长往往把孩子视为私有财产,为了要子女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家长们不断给孩子加压,或冷言冷语、或棍棒教育,结果非但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弄得亲子冲突不断。教育学家建议家长们撤销高压政策,运用“减负计”减轻孩子的压力。
这样做是非常有意义的,减轻孩子的精神负担,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好的影响,同时又可以缓和因高压政策而导致的亲子矛盾,如果处理得好,甚至还可以改变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
那么,减负计应该怎样运用呢?
首先,父母不要再整天拿自己的孩子跟一些出色的孩子相比,当你对孩子说“你看人家的孩子……”时,其实就是在对孩子说:“你太没用了,比起人家的孩子,你差得太远了!”这样一来自然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
另外,在家里不要用教师的身份或其他的什么身份管教孩子,而要以慈爱的父母的角色和孩子倾心交谈,拉近距离,认真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及兴趣所在,尊重孩子的想法,为孩子营造轻松愉快的读书氛围。一旦孩子接受父母作为他的知心朋友,一旦消除了令他窒息的高压环境,就能改变他对读书的厌倦。最好根据孩子的兴趣,激发他的读书热情。至于孩子今后的路怎么走,父母可以进行引导,但不能代替孩子做决定。
[减负计妙解]:高压只会引起反抗,让孩子更不听话,更不爱学习。如果你能试着给孩子减去一些负担,那么孩子一定会更自信、轻松,并愿意回到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