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三十六计教出好孩子
11145900000015

第15章 赏善计——让孩子在赞美声中进步

教育学家认为,教育孩子,奖励是比惩罚更有效的方式。因此他们建议,用奖励正确来代替惩罚错误,用肯定优点来代替否定缺点,这样既可以避免给孩子造成伤害,又可以使孩子取得更好的进步。

1.诚实可以获得更多奖赏

几乎每位父母都会遇到孩子说谎的问题,而通常父母采取的教育方法,就是给孩子严厉的惩罚。而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这种教育方法对改正孩子的说谎习惯效果并不好,它只会加深孩子的防卫心理,让孩子继续以说谎的方式掩盖自己的错误。

6岁的明明是个小调皮,经常闯祸。有一天,明明见妈妈不在家,就把妈妈化妆台上的水晶苹果拿出来玩,一不小心就摔碎了。明明很害怕,就把碎片扔进了垃圾筒里。但妈妈回来后还是发现了,她揪着明明的耳朵,问到底是谁弄坏了水晶苹果?明明撒谎说是小猫给踢下来的,可妈妈根本不信,最后明明只好承认是自己干的。妈妈更生气了,她狠狠地打了几下明明的屁股,“看你还敢不敢淘气!知道那是多有意义的纪念品吗?”明明嗓子都哭哑了,他只知道自己因为说了实话被打了,他决定下次再也不和妈妈说实话了!

不要认为严厉的惩罚可以遏制孩子说谎,这样做往往是适得其反的,当你发现你的孩子说谎时,千万不要气恼,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孩子。尤其是当孩子主动承认错误之后,父母更要给予表扬,肯定他说实话是好的表现,然后指出错误的危害性,让孩子在赞扬声中知错能改。

但有不少父母,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往往在孩子说了实话后,知道是孩子做了错事,遏制不住地大发雷霆,甚至把孩子痛打一顿。试想这样对待犯错的孩子,那孩子以后还敢说实话吗?你应该运用“赏善”的手段,让孩子知道,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撒谎去掩饰错误,不但不会带来屈辱,还会受到奖励。

查理·梅尔森胆战心惊地站在爸爸面前,而爸爸手里拿着查理的成绩单:“说吧!查理,你的数学真的是89分吗?”查理犹豫了一会儿,现在他决定说实话了:“不,爸爸!对不起,我改动了成绩单,其实是69分。”查理想,爸爸一定会狠狠地骂我一顿,可是他却听到了爸爸的笑声,“好样的,孩子!知错能改就行!你没有继续撒谎,我很高兴。拿着,这是诚实的奖励!”爸爸的手上是一枚闪亮的银币。查理欢呼着接过银币,跑到街上去了。

刚出家门,查理就被伙伴们拉着去打雪仗。

查理攥了一个很大很硬的雪球使劲向皮特掷去,但雪球没砸到皮特,却砸碎了对面的玻璃。因为害怕,就飞快地跑开了。但是没跑多远就停了下来,他决定回去,用自己那惟一的银币来补偿打碎的玻璃。

他按动了门铃,从屋子里出来一位先生,查理说:“先生,是我把你家玻璃打碎了,但我并不是故意的,希望您能原谅我。”说着,他把自己那仅有的一枚银币拿了出来,然后把它递给那位先生说:“这是我父亲给我的礼物,希望它能够赔偿您的损失。”

这位先生接过了钱说:“你还有钱吗?”

查理说:“没有了。”

“好,”那位先生说,“你会有更多钱的。不过你能告诉我你家的住址吗?”查理告诉了他。

回家后,当父亲问及他是怎么花那个银币的时候,查理把白天发生的事情如实地告诉了父亲。父亲笑了起来,他递给查理两枚银币,原来那位先生不但退回了查理的银币,为了奖励查理的诚实,还另外送给他一枚银币。

孩子如同一张白纸,而握在父母手中的那支笔,将决定孩子的一生。在这个故事中,查理的爸爸在儿子说了实话后,原谅了儿子的错误,这使查理认识到,说实话并不可怕,这是完全可以被谅解的,不必说谎。因此当他砸碎了别人的玻璃后,才会主动地去承认错误。看来,遏制孩子说谎的习惯,奖励诚实确实比惩罚撒谎更重要。

另外,教育专家还给出几招,可以帮助父母们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质。

第一,用具体的规则来要求孩子。光讲道理是不足以防止孩子说谎的,教育孩子诚实,必须要有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让孩子从小就按诚实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养成良好的品质。父母可以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三不要”的具体要求,即不编瞎话,不讲假话,不谎报成绩等等。

第二,多给孩子一点诚实教育。可以用举实例、讲故事的方法给孩子讲做人不诚实会带来什么恶果,而诚实的品质对人的发展多么重要。要让孩子坚信,弄虚作假、坑蒙拐骗是可耻的行为,必将受到惩罚。教导孩子从小就做一个诚实的人,自己有缺点、错误要勇敢承认,做自我批评,也接受他人批评,决不隐瞒、造假。这样一来,孩子长大后才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地做人。

第三,屡教不改的情况下,应对孩子的撒谎行为进行适当惩戒。在认真耐心的教育之后,孩子仍然出现说谎等行为时,可以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这种为“戒”而“罚”,也是爱的基本方式之一,然而这又是一种最令人棘手和带有风险的爱,因为孩子容易抵触施加惩戒的人。但是,如果你的惩戒适度,又执行得合理、巧妙,事后讲清道理,孩子会受益很大,并心悦诚服。当然,对孩子的惩罚,不要严厉到使他甘愿冒险说谎的地步。

[赏善计妙解]:惩罚撒谎不过是治标,奖励诚实才是治本,只有用“赏善”的手段来克服孩子做错事的恐惧感,才能让孩子告别说谎的习惯,诚实做人。

2.热心的孩子父母最喜欢

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备受家人的宠爱,渐渐地养成了自我中心的习惯,对人非常冷漠。然而,这样的孩子到社会上是很难立足的,他们无法和别人进行良好的合作。因此,父母们必须试着融化孩子的冷漠,让孩子变得热心起来。

那么怎样才能改变孩子待人冷漠的心态呢?下面请看一位家长的成功经验:

我儿子叫宋雨,今年12岁,是家里的独苗、心肝宝贝,今年还被评选为三好学生、十佳少先队员,我们做父母的心里都很高兴。家长会上,老师表扬宋雨说:“宋雨学习成绩优异,开朗又活泼,不怕吃苦,更难得的是热心助人,总是主动帮助同学,从不藏私,在班里十分有号召力。”当时,好多家长都问我,怎么把孩子教育得这么出色懂事?还有一位家长跟我诉苦,说他的儿子虽然学习成绩很好,但却待人冷漠,不善于合作,这将来到社会上怎么吃得开呀!其实,他们不知道,我们宋雨以前也是这个样子,但是从他9岁起,我和他妈妈就决心帮他改变这种冷漠心态,怎么做呢?我们试了很多方法,带他去希望工程捐款,给他讲乐于助人的道理、故事……可效果都很差。后来,他妈妈偶然听了一个教育讲座,才学会了一招“赏善计”。小孩子嘛!总是喜欢被奖赏的,我们就按照专家说的,每当他做了一点好事,哪怕是对周围的人有一点热心的表示,我们就立刻抓住机会表扬他、奖励他。我们看得出他表面上虽然有点尴尬,但内心却很得意,渐渐地,他做的好事越来越多了:他扶奶奶去医院,给我送伞,帮助同学学习……要不人家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呢!只要家长用对了方法,再任性的孩子也会变成好孩子!

热心作为一种美德,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一个对人冷漠的人,其实是一个在道德上有缺陷的人,这样的人即使再有才华、再有能力,最终也很难有所作为。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热心”的品性。

孩子往往缺少判断是非的能力,而家长的反应就成了孩子判断对错的标准,因此“赏善计”就成了教育孩子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奖赏孩子热心的行为,孩子做的事得到了肯定和表扬,那么他还会继续这么做。因此,就算你的孩子只是帮了别人一点小忙,或者替别人着想时,你也要告诉他你赞成他的这一举动,希望他这样做,并鼓励他多为别人做善事。让他知道你希望从他的举动中看到善意,表现得友好些。如果孩子对他人不友好,就要让他认识到这样不好,不是好孩子应该做出的举动,并表示你对此的遗憾,相信他下次会做得好一些,而不是简单地去责骂他。

当然,掌握了这种奇妙的教育方法后,父母们还必须为孩子创造能赞赏他善行的机会。

(1)让孩子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孩子待人冷漠,往往是因为对别人的立场缺少了解,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同理心,让孩子设身处地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乐他人之所乐。例如,可以开展“假如我是……”的角色换位活动,使孩子理解、体验假想角色的内心感受,改变原来的冷漠态度。一位下岗职工的孩子正是通过“假如我是下岗的妈妈……”的角色换位活动,体验到妈妈的烦恼,认识到妈妈的不容易,从此改变了原来的做法,与妈妈的心贴得更近了。

(2)让孩子多参加一些慈善活动

书画家为拯救灾民的义卖书画活动;社会各界为“希望工程”的捐助活动;为美化校园,每人献上一盆花的活动。老师、父母应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孩子去感受这些活动。

(3)让孩子感受热心带来的快乐

孩子们受到了别人的友善相待会感到非常快乐,这清楚地告诉他热心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不过,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个机会,让孩子懂得只要与人为善自己也会获得快乐。因此,不妨给孩子创造一些表达热心的机会,例如善待小动物等,他能从中感觉到感激、忠心,并真正懂得热心的好处。

(4)让孩子在热心友爱的环境中成长

首先,父母应以友好和爱的方式来教育、帮助孩子,努力使热心、友好的气氛充满整个家庭。另外,友好相待所有认识的人:亲戚、朋友、同事、邻居,以及一切可给予帮助的陌生人。孩子们在这种环境熏陶下,善良、友好对他来说就显得非常熟悉、自然。

[赏善计妙解]:孩子战胜冷漠心态的关键是家长,只要家长能对孩子的热心行为明确地表示出喜欢,并通过一次次的奖赏让孩子再接再厉,那家长就一定能得到一个具备善良品质、热心的好孩子。

3.孩子越夸越好,越骂越糟

父母们都十分热爱自己的孩子,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聪明、最勇敢、最完美无缺的人。然而,这是不可能的,孩子们由于缺少自控能力,往往会有许多缺点:淘气、不听话、不爱学习、不讲卫生、说谎……于是一些父母就觉得很失望,责罚孩子,严厉地教导孩子,希望他们能很快改正缺点,结果他们更失望了,孩子越管反而越糟糕。这些家长都是很负责的父母,只不过他们用错了教育方法。

一位家长沮丧地找到儿子的老师:“老师,您帮我好好管管小东吧!他怎么这么不争气啊!说谎、逃课、不听话,从来就没见过这么坏的孩子!这样下去我还有什么指望啊?!”老师惊讶地看着这位家长:“你就是这样看待小东的吗?”老师随手拿起一张被墨水涂脏了一块的白纸,“你看到了什么?”“什么?”家长不明所以地回答,“不就是一块墨点吗?”老师笑了,“为什么你就只看见了墨点没看见这张白纸呢?脏了的只是一小块,其他的地方还是雪白的呀!你眼中的小东说谎、不听话,这是他的缺点,可他还有更多的优点呢!他善良、聪明、会画画、动手能力强、热心……”家长笑了:“我可真是个粗心的父亲啊!竟然忽略了孩子的优点,谢谢您,老师!”

生活中,很多父母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和错误不放,就如同只看到墨点而看不到大张的白纸,这种情形对教育孩子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家长只看到缺点,就会不停地斥责孩子,责令孩子改正。而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孩子是越骂越糟,越夸越好的。只有运用“赏善”的手段,发现孩子的优点,肯定孩子的优点,才能帮助孩子战胜缺点,不断进步。

孩子更愿意接受奖励式的教育一个孩子在奶奶家和父母家判若两人。

每次在奶奶家,奶奶都对他赞不绝口:“这么好的小孩子真是难得,小小年纪就懂得礼貌,还知道吃东西的时候要分一份给奶奶!而且呀,我的宝贝孙子都知道帮奶奶干活了。真了不起,奶奶要做你最喜欢吃的鸡蛋糕奖励你!”

可回到自己家里却是另一番景象了。

一进门,妈妈就开始数落:“像你这么调皮的孩子真是天下难找,要多捣蛋有多捣蛋,看衣服脏的,多么讨厌啊。”

爸爸也跟着骂他:“一天游手好闲,不爱学习,什么也不知道做,我怎么会有你这个没出息的孩子!”

再看看孩子,帽子歪戴着,鼻涕也不擦,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

什么原因?

奶奶总夸他的优点,于是,越夸越好,在奶奶家,他就是好孩子;父母老是训斥他的缺点,于是,越骂越糟,在自己家里,他就是坏孩子。

儿童心理学家经过千百次的实验与观察发现:小孩子总是在无意识中按大人的评价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达到父母奖励,或者抱怨中屡次提到的“期望”。因此家长们应掌握赏善的策略,不要只顾批评孩子的缺点,而是要反过来多对孩子的优点进行奖赏,这样,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改正缺点,成为父母所期望的样子。

在很多家庭中,有缺点的孩子被呵斥与责骂是件毫不奇怪的事,因为父母们认为,这完全是为了孩子好,不骂孩子怎么会改正错误呢?然而这只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几乎百分之百的孩子会认为,大人们这些无休止的唠叨与责骂,简直就是黑暗统治,特别是对一些有缺点的孩子来说,更是一场灾难。父母们也许不知道,没完没了的唠叨与责骂,会彻底击垮孩子的自信,会促使孩子更加沉沦。

有时候,许多孩子丧失上进心,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求上进,而是因为他们在取得一些进步并表现出自己有上进心的时候,被父母、老师所忽视。而当他们不经意地表现出一些缺点和不足之处时,却会遭到父母们不分场合、不讲分寸、不讲方式、无休止的呵斥打骂,或者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批评、唠叨。

其实,聪明的父母们应该知道,与其揪住孩子的缺点和毛病不放,不如多下些功夫,多发现他们的优点与长处,加以赞扬与肯定。用肯定优点的方法去纠正缺点,逐步将他们引导到积极上进的道路上来。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了不起的地方,都有闪光点。作为父母,应该抓住这些闪光点,通过鼓励,使它成为孩子进步的启动点,用这小小的星星之火,点亮孩子智慧的火炬。每个孩子都能迸发出点亮智慧火炬的火花,认真对待每一颗心灵迸发出的火花,抓住它,强化它,也就是说努力去发现、鼓励、扩大孩子的每一个优点,把每一个优点都当作潜在的启动点。

[赏善计妙解]:看问题的着眼点不同,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家长们能多肯定孩子的优点,而不是揪着孩子的缺点不放,那么孩子一定会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向着父母期望的方向发展。